北大退档事件的影响依然是大家热烈讨论的话题,这个事情的发生也是反映了我们现在的一些政策上存在的缺陷,之所以会引起社会这么大的反响,是因为这个事件很多的人认为是牵扯到了教育的公平。就公平而言,我们都是在极力的维护,但是的公平是很难实现的。就此事件很多的媒体评论人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小编将这些精彩的时评文给大家整理了出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大家都是怎样来分析的。希望能够给你新的启示和指引。
热点事件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陕西陕西的一位高三同学以理科538分的成绩在专项计划中被北京大学提档,但北大招生办随后以该名考生高考成绩过低,进入大学后容易完成不了学业为由,三次退档。旋即,该事在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引发热议,众多网友质疑北大招生办退档的合理性。陕西省招办和陕西省教育厅均提出异议。8月11日,北大招生委员会发表声明,决定按程序申请补录已退档的两位位考生。
评论精选
人们为什么怕北大“变坏”
来源 澎湃新闻 作者 澎湃评论员 西坡
北大决定补录已退档的两位陕西考生。两位学子的命运将由此改变,改变他们命运的是舆论,但我们都知道,舆论更关心的其实是北大。假如换一所大学,同样的事情引起的议论、解读肯定不太一样。北大之所以特殊,似乎也不仅仅在于其“学府”“学校”的身份。我总觉得,当人们看到“北大”这两个字的时候,内心会生出一些异样的情愫。
一些好事与北大有关时,人们会欣慰“北大理当如此”。一些坏事与北大有关时,人们会失望“北大怎能如此?”这种欣慰和失望都是北大独有的待遇。对北大校友来说,不幸的是,引发围观的坏事总比好事多。
国人对北大的期许到底是什么呢?
请允许我兜个圈子,先说说我自己。眨眼从北大毕业都整十年了,但我依然清楚地记着,高考后填志愿时班主任的那副表情。以我的名次,清华和北大都勉强能上,班主任不知为何希望我报清华,但我却说“我只想上北大”。班主任起初有点不解,很快便恍然大悟,“你适合去北大”。他的表情使我知道,他必然是回忆起了我往日的种种顽劣表现,认定了我会与贴着“自由”标签的北大臭味相投。
其实,“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从来都不是正式的北大校训。不过我当时对北大确实心生执念已久,只是早已记不起种子是何时何地种下的。但我还记得进入燕园之后,我对北大人的失望。
那时我是个中二少年,满脑子天马行空、大而不当的想法。我本以为校园里应该到处都是我的同类,却发现大家的奋斗目标都好实际。比如很多人从大一就开始考虑出国,学英语、攒绩点,步步为营。怎么没人关心我想要关心的“大事”呢?大家都在务实,似乎只有我一个人以“务虚”为业。我心想,这可以是一所大学,但不应该是北大。
我后来知道,是自己想多了。现实中的北大和传说中的北大从来都不是同一个事物。真实的北大没有多少梦的色彩,它是大环境下的一个平凡的小环境,难以承受外界的过高期许。但我在幻灭之后又发现了新的现实——我并不是真的孤独。
像我一样有执念、爱“多想”的北大人还有很多,我们只是难以发现彼此。传说可能是假的,但传说在每一个愿意相信传说的人心中造成的涟漪是真的。应了那句歌词,“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水底。灵魂们都是一条鱼,也会从水面跃起。”
传说中的北大不仅存在于北大人心中,也存在于围观者的心中。人们本以为北大应该乎寻常的好,却发现北大连寻常标准都没有达到时,便会生出巨大的义愤。一所聪明的北大应该意识到,义愤背后正是巨大的褒奖。人们在乎北大,才会害怕北大“变坏”。
北大早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风向标,其地位主要来源于历史,但历史的触角早已伸进了现实。中国没有第二所大学像北大一样,自身的命运和的命运联系地这么紧密。中国也没有第二所大学像北大一样,那么容易牵动人们的情感,激发人们的想象。
所以当人们就北大的一桩桩“小事”做出一篇篇“大文章”的时候,不能怪他们用情过度。比如北大退档贫困县一事,在公众眼里就不仅仅是招生自主权的问题,而关乎北大对于规则的态度,北大所代表的“精英”对于贫困县所代表的“底层”的态度。
北大退档风波,学府得有担当
来源 光明网 作者 光明日报评论员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陕西陕西的一位高三同学以理科538分的成绩在专项计划中被北京大学提档,但北大招生办随后以该名考生高考成绩过低,进入大学后容易完成不了学业为由,三次退档。旋即,该事在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引发热议,众多网友质疑北大招生办退档的合理性,有知情人爆料被退档考生已返校复读。
该学生并非普通招生计划下的投档,而是专项计划,后者是面向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计划,或者可以理解为维护教育公平对落后地区的一项兜底性保障。正因为这层背景,网友对该考生普遍表示同情,认为北大在已经提档的前提下退档,有违常理,也有损大学公信。
需要指出的是,按照高考招生规则,提档不等于录取,比如高校可以按招生计划数的120%提取学生档案,对成绩进行综合筛选,然后再退掉20%比例的学生档案。专项计划同样如此,北大在当地有八个名额,规则上它甚至可以一个不招,招哪八个学生,同样可以自由的裁量,这正是高校招生自主权的体现,也是为了增加高校能够招到合适的人才。
另一方面,2019年北大在陕西的录取线在690左右,该学生为538分,二者存在着接近160分的巨大差距,北大担心他跟不上学业,完全可以理解。而且,因为完不成学业被退学的案例同样大量存在,为学生学业考虑提前规避这种风险,退档操作并非毫无道理。 问题在于,首先,尽管高校有自主招生的权限,但在目前的招生体系下,学生未必能同时申请填报多所大学的平行志愿,所以现实中,高校基本上都是按照招收多少人就提档多少人来进行操作。而且,该学生正好为第八名,分数虽然远低于普通招生计划下的录取线,但仍然要比当地的一本线高出36分,北大先提档再退档,无疑打破了过去高校默认的招生规则。
即便北大有充分的自主权,专项计划的特殊性质,也决定了它应适当面向贫困地区倾斜。事实上,既然是基于平衡教育资源的考虑,这项专项计划下的招生,当然会面临招进来的学生生源相对差一些的局面。对这个群体,高校应该有更具针对性的培养计划,以学生完不成学业为由,将落后地区的低分生源拒之门外,恰恰是违背了专项招生的初衷。
北大方面回应媒体时表示,专项计划的招生,一般也会比普通招生低30分左右,但这种说法未必站得住脚。因为专项招生是在普通招生之前进行,是提前批次录取,低30分只是一种事后的结果,不能构成退档的理由。目前规则上的限制是,如果专项招生的学生达不到本科提档线,才能够退档,然而该学生已出36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风波发酵后,不少人质疑北大,退档的初衷并不是为考生考虑,而是想让自己的录取线好看些,不至于低到跟普通高校一个水平,以维护自己作为高等学府的面子和尊严。不管这种小心思是否成立,都值得北大反思。作为高校塔尖的代表,更应该兼容并包、兼收并蓄;而此次受到批评也说明,学府的身份,决定了其需要承担更高的社会责任,尤其在教育资源地区失衡的前提下,不能只顾面子,不讲社会担当。
按照当前的走向,该学生的北大梦大概率已经没了补救的余地。这起退档风波,同样折射出当前招生体系的种种漏洞。对学校来说,有自主权,但这种自主权在当前的体制下无法正常发挥;对考生来说,同样缺少多元化的高校选择余地,在一考定终身之后,还得承担资源填报环节的巨大博弈风险。所以站在这个角度,北大退档风波更需要跳出“北大”来看,它所暴露出来的那些规则瑕疵,应该尽快予以完善。
堂堂北大,真要用投档分数线来证明自己吗?
来源 澎湃新闻 特约评论员 李一陵
538分,被北大提档,随后却又被北大以分数过低,入学后完成不了学业会被退学为由退档。陕西一名考生的命运在短短几十分钟内天旋地转。
今年北京大学在专项计划中向陕西省理科投放8个招生名额,这名陕西考生以538的分数被北京大学提档,实属侥幸,但却完全符合投档要求,既过了一本控制线,也排进了前8名。这名考生的确是捡了漏,占了便宜,但是整个过程完全没有违法违规之处。
高考志愿填报本来就是一个考生与考生、考生与高校的博弈过程,充满了变数,所以每年都会有考生低分捡漏成功,有考生滑档与理想高校失之交臂。比如,2017年山东大学在河北省文科一批次的投档线仅有517分,和河北省较低省控线持平,天津大学2017年在黑理科的投档线仅为459分,只比一本线高出4分,而前一年的天津大学在黑大学理科投档线为630分,比一本线高出了144分。此类案例不胜枚举。所以,这也正是高校投档线上下起伏波动的原因。
如果觉得考生分数过低就退档学生,不仅损害了学生的权益,也可能为其他学校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以后高校都可以类似的理由,拒绝录取因为捡漏的成功的考生,这是公众普遍担心的地方。
北大的理由是“高考成绩过低,根据我校教学强度,若录取该生,考生入校后极有可能因完不成学业被退学。本着以人为本,为考生负责的态度,特向贵办申请退档”。在陕西省教育考试院两次提出反对意见后,北大两次复制上述理由。三个回合下来,陕西省教育考试院只好同意退档申请。而且,在退档过程中,北大没有与考生进行沟通的情况下,就武断地表示考生极有可能无法完成学业。这个“为你好”的拒绝,恐怕算不上“以人为本”和“为考生负责”。
有人说,高校有招生自主权,有权不录取不合适的学生,但招生自主权应该建立在规则之下,应该有充分合理的理由。分数高低是重要依据,但并非全部,尤其是认定学生无法完成学业,无法服人。正如很多网友所言,考生能不能完成学业,是考生自己的事,就算较后果真无法完成学业也是由考生自己负责。
另一方面,专项计划的实施初衷,本就是为了照顾贫困地区的考生,增加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是一项教育扶贫政策。与通过其他形式被录取的考生相比,考生的确可能面对学业困难的情况。但只要这些学生足够能力,或许可以弥补先前在学业上的不足。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做的是给予考生帮扶,而不是武断地拒绝他们。如此,专项计划也就失去了意义,更违背了有教无类的本义。
北大招办负责人此前曾表示,报考北大的学生,只要成绩达到北大提档线,且服从调剂,就不存在被退档的风险。如果上线考生未被所报录取,北大将会与服从调剂的考生电话沟通,提供两个供其选择。这些承诺白纸黑字,有据可查,为何到了这名考生这里就不管用了?
此事的发生,难免会让人产生不需要的联想——对学生负责不过是借口,为了守住投档分数线才是真实目的。可是,堂堂北大真的需要用投档分数线的高低证明自己的实力吗?这样做到底会为高校的声誉和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北大应该进行更、更理性的评估。
拒绝考生触动高考公平
北大知错就改能挽回声誉损失
作者 胡锡进
北京大学星期天宣布对陕西两名(而不是一名)专项计划考生实行补录。知错就改,及时纠正,我相信北大的较新决定能够很大程度为它挽回这起风波所造成的声誉损失。
这件事虽然只涉及两名考生(原来以为是一名),但它确实触动了公众的敏感神经,那就是何为公平,如何维护公平。
说实话,北大招生办对后两名考生与前面考生分数差距一百几十分所产生的各种担心,是有其道理的。但是公众在这件事上坚守的价值取向比北大之前退档的依据更有说服力。
被退档的考生虽然分数低,但他们作为专项计划考生符合陕西高招办向北大投档和北大录取的全部硬条件。北大录取他们,能够对应规则,这是指责北大将他们退档这一舆论主张的制度依据。
高考填报志愿有博弈因素,这种博弈会带来“不尽合理”的结果,但维护这种博弈的严肃性和博弈结果的不可更改性,是支持人们对高考公平这一认识的内涵之一。这两名考生正常情况下即使有专项计划的帮助,用他们的分数也很难被投档到北大,但今年陕西省填报志愿的情况造成了他们的特殊幸运,剥夺他们的这种幸运,恰恰与人们认为的高考公平是矛盾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被拒考生来自贫困县,这尤其触动了舆论场较敏感的神经。毫无疑问,当这件事成为一个公共舆论的热搜话题后,北大拒绝这两名贫困县考生与舆论场政治正确较为的公平原则发生了冲突。大多数网民选择同情该考生而非支持北大,就成为毫无悬念的事情。
其实招收五百几十分的考生,对那些分数远比他们高很多、但却无缘北大的考生来说也意味着某种不公平。在这当中几个公平原则会在公众那里进行排序。北大招生办之前所考虑的问题都是真问题,但它们涉及的范围比较小,是该考生和其他考生之间的公平。而拒绝他们,触动的却是对整个高考公平的定义,公众的反弹其实是对公平原有定义的保护。
老胡认为这次争论有意义,形成了对维护高考公平以及捍卫规则需要性的一次全网大讨论。公众眼里揉不进沙子,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在舆论场的敦促之下重新进行了正确的价值排序,这种表现也应被认为是从善如流。这是对道德及规则的一次厘清,老胡主张针对它的讨论应当始终在这个层面进行,不宜过度引申。希望这次风波较终留下的是建设性。
北大退档536分的陕西考生,是耶非耶?
来源 红辣椒评论 作者 孔昕曈 刘帝
正方:板子不应都打北大,考生择校确需理性选择 孔昕曈:在高校确有的自主选择权的情况下,北大担心该生无法完成学业,不无道理。该生与其他北大学子平均150分左右的分差,也的确能够说明当前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的差距。应当认识到,学校并非只是光鲜的“金字招牌”,背后必然是高强度、高难度、快节奏的学业任务。尤其在大抓本科教育质量,“严进严出”的风向标下,不应低估学府培养模式的强度和难度。同时,学习又是一个长期积累、逐步增强的过程,指望一纸录取通知书以北大加冕,学习能力就能够突飞猛进,难度不言而喻。
并且,一旦学业压力过重,远能力范围难以负担,又无路可退,很可能影响学生整个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以及社交能力、组织能力等其他收藏能力的培养。在大学生抑郁症逐年攀升,高校难以承受学业压力自暴自弃、甚至轻生等新闻频见报端的现实情况下,这样的风险的确需要警惕。
再看该生在专项中填报的其他志愿,分别为清华大学、大学、南开大学等我国学府,同样,此类高校历年的本一批录取分数线均在680、670分左右,专项招生分数线也均在正常分数线下30分左右。无法知晓考生当时填报志愿时有没有做落榜的心理预期,但考生应该对自己的实力和位次有一个合理的预判。专项计划作为教育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为了照顾贫困地区的考生,给予适当,但仍应增加高考根据能力进行公平的人才分流的功效。若贫困县考生可凭低普通考生150分的成绩上北大,是否又是矫枉过正,对其他数万普通考生的不公呢?又是否会促使更多的考生希望凭运气上学校,反噬专项计划的初衷呢?人无权干涉考生填报志愿的自由,但作为人生的重要选择,自当谨慎和理性,若本身存在侥幸和投机的心理,理应承担相应的风险。
高考作为我们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承载着数万家庭的期待,理应增加公平公正,使人才完成合理的分流,根据能力做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深入学习。但家长和考生应该明白,教育并非止步于高考,考入大学并非万事大吉,学习知识和本领,使每个人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上不断成长,实现人生价值,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教育和成才需长期的积累和沉淀,一步登天未必是好事,在一个远自身能力水平的大学里吃力地追赶身边人,未必比与能力相近的同学博弈成长、扎实地汲取知识、均衡发展各项能力更有利。
这件事的乌龙,也许更应反思的是我们现行的录取制度中的漏洞和规则瑕疵。让高校能体面地坚守住自己的招生底线,让考生在被退档之后仍有其他选择的机会,让高考公平选拔、合理分流人才的功效长远,需要制度和规则不断完善,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努力。
反方:因分数低被退档,谁来为贫困学生做主
刘帝:在此次事件中,北大被喷成筛子不足为奇,这恰恰体现了人们追求高考招生制度的公平与公正。北大是莘莘学子心中较神圣的殿堂,更是亿万父母眼中的“龙门”,一入北大,便拥有了金灿灿的未来。而退档事件给人们心中光芒万丈的北大蒙上了一层灰尘。正是因为北大在人们心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才令人更加无法接受和理解其对合乎条件的考生予以退档的做法。
不可否认,高校在招录过程中存在的自主权,从原则上讲,退档是合规合法的。但是,退档应该有站得住脚的理由。北大用一句“据我校教学强度,若录取该生,考生入校后极有可能因完不成学业被退学。本着以人为本,为考生负责的态度……”就给符合专项招生计划的考生判了“死刑”,用“我是为你好”的说辞就剥夺了一个考生踏入中国较高学府的机会。这样的拒绝,真的合适吗?
类似北大、清华等国内大学,在每年高考前后,都会派出招生人员深入各省市,走访学校寻找好的生源,向“高考考生”开出优厚条件,争相吸纳人才。那么,对于一个符合学校招生规定的贫困考生,北大招生部门为何不能走访一下、交流一下、了解一下?众所周知,陕西是人口大省,高考竞争异常激烈,不论是试卷难度,还是录取分数都相对较高,陕西省生源质量也相对较高,那么凭什么主观上认定考生跟不上北大的教学节奏?即使该考生知识基础无法匹配北大教学模式,北大招生部门也可以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与考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为考生剖析利弊、答疑释惑,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大学应该思考如何教好学生,尤其是贫困生,令其用所学改变农村的贫困面貌,这也是设立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的初衷。希望北大能常怀一颗教育初心,对每位考生负责,不要用“分数低”“为你好”,草率的将学生拒之门外。
北大补录退档考生是纠错,但专项计划须打“制度补丁”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 叶志伟
针对在陕西省招录“专项计划”过程中退档两名考生一事,北京大学较新通报称:此前被退档的两位考生达到了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且符合录取条件,应予录取;退档处理过程存在不合规之处,招生办公室的退档理由不成立,招生委员会决定按程序申请补录已退档的两位考生。
“专项计划”是面向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是促进教育公平的特殊政策,旨在为贫困地区考生开辟特殊通道,让成绩优异的贫寒学子有更多改变命运的机会。做好“专项计划”招生工作,是高校需要执行的“政令”,也是高校示范促进教育公平的义务。
因而,北大退档两名考分偏低但按现行规则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不仅违反了有关政策,也有损学校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退档引发网民指责,北大完全是“咎由自取”。北大接受舆论批评,申请补录已退档的两位考生,也是需要的“纠错”。
但需要指出,北大退档两名考生于理有亏,但也并非没有值得理解之处。因为,退档风波实际上应该引发理性思考:既然有考生以明显偏低的分数“捡漏”上北大,是否表明当前的“专项计划”还有可完善之处?
对于“专项计划”,教育部《关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等文件规定,专项计划“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普通类招生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这种低门槛的初衷虽好,但在程度上让报考专项计划变成“敢不敢赌一把”的博弈,一些有争议的招录事件正因此而起。
高考是一种选拔,分数是分配好的教育资源较公平的门槛,“专项计划”同样也应该有门槛。高校,生源是有门槛的,“专项计划”可以对特定考生适当照顾,但各高校根据自己对生源的要求与预期,划定政策照顾的较低门槛并无不可。
此前,北大以“考生入校后极有可能因完不成学业被退学”为由申请退档,被很多网民不理解、不认可。但是,高校里的“同辈压力”客观存在,在北大清华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不妨心平气和地想一想:北大今年在陕西的本科理科一批录取分数线为684分,北大对两位相对低分考生(分别为542分、536分)未来学业压力的担忧,并非完全不可理喻。
教育公平很重要,但如果规则本身存在瑕疵,看上去对一些特殊案例里的考生公平了,实际可能让其他考生觉得不公平。要想把促进教育公平的好事办好,有关部门有需要以此次“退档”一事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专项计划”等政策,及时打好“制度补丁”。
其实,同样是推进教育公平的政策,中考招生“指标到校”就做得比较好。比如,广州中考“指标到校”以“近3年提前批公办公费较低录取分数的平均值下降20分”作为指标生录取的较低分数线,北京中考“校额到校”则要求“中考500分以上”才能填报志愿。这样的规定,既关照了弱校考生,又考虑了招录学校的生源素质均衡,总体上更公平。
因此,“专项计划”不妨借鉴中考“指标到校”政策,允许高校结合实际划定较低分数要求。
名言素材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淮南子
世界上的一切都需要按照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莱蒙特
言无二贵,法无两适。 ——《韩非子。问辩》
火车要受轨道的约束,否则就要倾覆;飞机要受航线的约束,否则就要坠落;干部要受法纪的约束,否则就要腐败。
没有严格的执法,哪有人民的安宁;没有公正的执法,哪有法律的尊严。
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王夫之
公则四通八达,私则一偏而隅。——薛宣
分析角度
陕西招生办角度:维护规则,敢于力争。
北大角度: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知错能改。
学生角度:维护合法权益,相信公平正义。
媒体角度:舆论监督,媒体良知,维护公平公正,保护考生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