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火了很长一段时间,关于古诗词又被推上了热潮。才女武亦姝之后,又激起了大家对孩子是否该学古诗词的话题。那么,有网友说,从小到大我们学了那么多古诗词,到底有什么用呢?伊顿教育为大家分享以下观点,仅供各位参考!
当然是有用的!
身为中国人,文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烙印终归会显现出它的力量。而学生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每个学生在学习阶段都应该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初步的认识。
中国的古诗词是千百年来大家们给我们留下的瑰宝。我们应该珍视。
我们作为学生,有着深深地应试思维,高考不考的,我们便不背诵了,我不敢说全部学生这样,90%的人这样。而小编也是这90%人当中的一个。我不是对古诗词有多么的讨厌。相反,我很喜欢古诗词,但是我特别郁闷的是为什么老师说背过什么我就得背过什么,我只想背自己感兴趣的古诗词,我不喜欢的古诗词我就是不想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想法。这种想法是再正常不过的。曾经有老师做过粗略的统计:一个年级中,真正喜欢语文的学生大约占30%,而真正喜欢传统文化的人又只占其中的30%。
其实我们讨厌背诵古诗词很大原因上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故事,不了解其深刻内涵。
下面我举个例子:在此前某期《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有一道题是:“李白诗‘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中的‘谢公’指谁?”正确答案“谢灵运”,可以在高中课本的注释中找到。
然而,我们的课堂上,几乎没有老师会为学生讲述李白和谢灵运之间的渊源——“这教的是知识点,不是文化”,这正是我们很难接受传统文化的原因。我们往往是死记硬背,不去了解其中的故事,难以对其产生兴趣,背过就更难了。
其实学习古诗词有很大的作用,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
学习古诗词,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人文与历史;帮我们换脑筋;帮我们想问题。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学生,都应该去读一读这些古典哲学,去挖掘我们先人的思想的精华,去感受中华文化的西安伊顿精深!”学生应在古诗文教育中,感知生命与周遭事物的关联,更重要的是,自觉形成“文化史”的概念。
学习古诗词还能让我们学习古人待人处事的智慧,例如孔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等等。
读古诗欣赏古诗,能使人心情愉悦,就像懂音乐的人聆听音乐一样,这是一种艺术享受,只有懂艺术的人,才能从中获得快乐,艺术是喜欢艺术的人得到的精神食粮。经常背诵古诗或能信手赋诗一首,可以陶冶性情,增强自己的素质,提升自己。
古诗不仅有艺术欣赏价值,也有历史研究价值,每首古诗都有其不同的创作背景,都是抒发作者情怀的佐证。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不同处境,诗人能在诗中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这也有助于我们学习历史。
下面我来分享一个例子:
在我中学时代学过的杜甫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舌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就被诗人在身处逆境的广大胸怀所感染,诗中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叙说了自己的故事,在这种困境中语言诙谐,读起来心酸,但更能感到诗人爱国主义和西安伊顿的胸怀,到现在我也喜欢这首诗,杜甫的诗句朴实,且耐人寻味。
我以后在逆境中经常想到这首诗,想到伟大的诗人——杜甫。可以说这首诗激励了我,磨练了我的品格。
总而言之,多学一些古诗词还是有用的。因为你学习的越多,境界便会越高,思维便会更开阔,便能更加淡然的看待这个世界。对自己还是特别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