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较落魄的时候才能真正的看到真正的朋友是怎样的。杜甫所生活的年代是一个战乱频发的年代,因此在他的诗词中多是描写当时的老百姓在这样的条件下的生活的下现象。《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在较落魄的时候,想要去投靠自己的朋友,在这异乡之地碰到了自己的好友李龟年,两人见面感慨万千,促膝长谈。这首《江南逢李龟年》虽然写的是春景,但是却隐隐的含着作者的离乱之恨和背井离乡的点点凄凉。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词吧!
江南逢李龟年 [ 唐·杜甫 ]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是唐代音乐家,流量巨星,深得唐玄宗宠爱,一时风光无限。王维的那首«相思»,又名«江上赠李龟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较相思。就是写给李龟年的,唐代两大诗人,都为李龟年写过诗,可见李龟年的江湖地位,非一般。天王巨星,粉丝无数。同时,深得达官贵人的赏识。
当初,歧王宅里,崔九堂前的常客李龟年,杜甫是经常见到的,能经常出入权贵的家里,可不是普通人。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大诗人,惺惺相惜,彼此欣赏。可是时代沧桑,风云变幻,安史之乱后,杜甫流落江南,李龟年在江南卖艺为生。曾经辉煌精彩的两个人,再次相见,心酸不已。
落花时节又逢君,写的是暮春,落花流水,残红片片。同时,也寓示着,杜甫和李龟年,人到暮年,不得志,流落他乡。曾经的风光,正如江南的好风景,已是过去。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集中的地方,单是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当年诗人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多年过后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这里所蕴含的天上人间之隔的感慨,读者是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的。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犹如要拉长回味的时间。
梦一样的回忆,毕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人丝毫没有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浑然天成。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一幅典型的时代沧桑画图。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感慨是很深的,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显得蕴藉之极。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这首诗的成功创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