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蜀相》原文及全诗赏析?《蜀相》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背景?
初中 来源:网络 编辑:小蜜蜂 2019-07-02 11:05:43

  杜甫《蜀相》原文中有这样一句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包含了诗人无尽的情感,其中夹杂着爱国的情感,也有失意的时候对于现实的一种无奈和无力。诸葛亮为了蜀国的建工大业穷尽一生,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而杜甫自比于诸葛亮,也在感叹着自己的悲惨的命运,在感叹着自己不能为尽力的一份无奈。具体的思想情感我们下面来欣赏杜甫《蜀相》原文来进行详细的分析。

杜甫《蜀相》原文及全诗赏析?《蜀相》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背景?

  在唐朝诗人中,杜甫大概是较崇拜诸葛亮的人了,在他的心目中“诸葛大名垂宇宙”,他写了很多赞颂和缅怀的诗,而且名句迭出,“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憾失吞吴”。而这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自他的七律《蜀相》,这首诗是他入川后,瞻仰诸葛亮祠所作。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全诗写景、抒情、议论酣畅淋漓、一气呵成。颔联写景,颈联叙述了诸葛亮的平生功业和治国之志,末两句千古流传、催人泪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泣血凝成的十四个字,让后代的爱国志士潸然泪下,喟叹诸葛亮功业未成、中道亡故的人生悲剧和历史遗憾。诸葛亮的悲剧性结局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较好诠释,这无疑是一曲生命不息、矢志不渝的赞歌,无疑是一曲不忘初心、责任担当的赞歌,诸葛亮用心血和生命报答先主的知遇之恩,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激励了无数后辈仁人志士奋发有为。诗从历史的追思中歌颂缅怀先贤,又蕴含着杜甫对家国命运的挂念与期盼,全诗气韵沉雄、寓托深远,营造出沉郁苍凉的意境,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杜甫有着强烈的诸葛亮情结,这不奇怪,他身处大唐由盛转衰的阶段,在安史之乱中,亲眼看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淒凉残景,亲身感受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艰难苦恨,他深受孔孟思想影响,有着儒家人物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施仁政”的强烈的家国情怀,而诸葛亮是天纵之才,文韬武略、足智多谋,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同时又文采斐然,前后《出师表》光耀中国文化史,“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古代文人士大夫尤其像杜甫这样的乱世文人,很容易在诸葛亮那里找到精神寄托,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诸葛亮便理所当然地成为杜甫心目中较理想的道德源泉和情怀榜样。

  杜甫出生官宦之家,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和家庭教育的熏陶,具有致君尧舜、治国救世的远大政治理想,他四处奔波、追随朝廷,但事与愿违,仕途坎坷只能空怀抱负,情思郁结,以诗文终老,常有一种明珠暗投、怀才不遇的感慨,而这点正是历代文人士大夫的心结所在,诸葛亮是文人治世的典范,是君臣相得、肝脑涂地以报知遇的标杆,所以,杜甫见物思人,触景生情,自然就会生出无限的感慨,正是危局乱世的时代背景和坎坷挫折的多舛命运,空怀壮志的悲凉,无以救民水火的遗憾,使杜甫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借先贤的酒,浇胸中的块垒,于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便成了杜甫感事伤时、寄托情怀的千古绝唱,自然而然喷薄而出!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七年级下册历史的考试知识点有哪些?如何记忆这些知识? 下一篇: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是什么?“三吏三别”创作的背景是什么?
预约领取试听课
我们为您准备了
  • 学业水平系统测评
  • 个性化针对教学计划
  • 线下逆袭试听课
  • 系列学科学习资料
确认预约
热门活动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高中英才班
高中英才班
  • 热门资讯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