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姐是红楼梦中贾琏与王熙凤的的女儿。但是在这部小说中,诸多的姑娘都是命不好,作为小说的情节的需要,她们的结局都是很不好的。但是在大众的认识下,巧姐较后嫁给了板儿,相比于其他的姑娘,这样的回归一种安逸的生活也是一种奢侈,所以也有人说巧姐的结局其实是姑娘们中较好的一个了。那么她的名字是怎样来的呢?王熙凤为何要给她取这样的“俗名”。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女儿之所以取名巧姐,并不是因为想不出别的好名字,而是另有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一、“巧姐”名字的由来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巧姐”的名字是由刘姥姥取的。
在古代,流行的一种说法就是,名字取得越轻贱越好养大,现在的农村还流行这种说法,小时候身边的小伙伴除了书面名字,都有小名,什么“猛子”“二狗子”“狗蛋”等等,名字越贱越好。
根据《红楼梦》第四十二回所描述,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因从小体弱多病,正好碰到乡下人刘姥姥,就想借刘姥姥之口给她取个名字,王熙凤是这样说的:
我想起来了,他还没个名字,你就给他起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家人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他。
根据王熙凤的原话,一方面说明在此之前,“巧姐”还没取名字;另一方面就是要借刘姥姥的贫苦出身压邪。
于是刘姥姥根据“巧姐”七月初七出生,恰巧为“乞巧节”,以“以毒攻毒,以火攻火”法子取名“巧哥”儿,这个“巧”字就是由此而来。
二、蕴含的意义
“巧姐”之名在书中名义上是借刘姥姥之口,实际就是作者曹雪芹刻意而为之,这个“巧”字就是为了之前判词埋下的伏笔相呼应。
当时刘姥姥取完名字,还留下几句话,其原文如下:
姑奶奶要依我这名字,他必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这意思是再明显不过了,无“巧”不成书,曹雪芹可谓一语双关,不但把“巧姐”前面的伏笔埋下了,还隐藏了后面“巧姐”结局,连带双关了《红楼梦》中的种“巧”事。
其实在第五回“巧姐”的判词就说明了一个“巧”字。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这判词也预示着贾府衰败了,“巧姐”也家亡了,当年救济的刘氏就是刘姥姥,后来在救“巧姐”也起了重要作用。
所以说,并不是没有其他好名字,因情节需要,“巧姐”就是较好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