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都有哪些呢?高考的作文想要写出应该怎么做好?作文的写作功在平时,利在高考。作文的写作在日常的素材积累以及日常的练习,都是的关键的。像我们平常能够遇到的一些素材类型,大家应该多加积累和练习,因为高考作文的命题其实也是有章法可循,关键是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学习习惯。
下面伊顿教育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高考作文写出的秘诀。
作文的密码:随“型”赋文
中国高考,举世瞩目。
高考语文,万众奔腾:众口评说不休——既有业内人士,也有社会各界;众人下水作文——有熟悉高考作文“游戏规则”的老师,也有曾经从高考走过的学生,还有即将走进高考的学生,更有社会各行各业的舞文弄墨者。
作文是考生的追求,高考的作文的密码何在呢?我认为,随“型”赋文至关重要。
随“型”赋文意味着什么?
一是意味着熟悉高考命题的多样形式
从传统的作文形式分类看,一般有三类:
一类是材料作文。其间有原本意义上的材料作文和而今的新材料作文之变化。新材料作文对文体是开放的,不像原本意义上的材料作文只能写议论文;新材料作文对立意也是开放的,围绕材料整体立意而外,还可以“执其一端”。
一类是命题作文。包括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两类;还有只见命题的和附有材料给命题的区别。
一类是话题作文。从本世纪初的大行其道,后来因为反“宿构”而失宠,到而今的很多虽然不顶着话题作文的“名”却是话题作文的“实”的命题。
从现在作文命题的主要样式看,主要有如下几类:
一类是附料式命题作文,先给一段文字材料,再统一给一个题目,是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的组合,以北京卷为代表。如2018年的“新时代新青年”和“绿水青山图”,2017年的“说纽带”和“共和国,我为你拍照”,2016年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和“神奇的书签”,2015年的“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整天”和“深入灵魂的热爱”。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卷的作文题明确了记叙文和议论文两大类文体,让考生自主选择,带着强烈的“文体意识”去行文。就有些考生因为文体不清而导致作文低分而言,这是对考生的善意。这个,仅此一家。
一类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这是从2015年新课标甲卷“女儿举报父亲违章驾车”和新课标乙卷“当代风采人物评选”发端的,随后的2016年的新课标乙卷“语文素养的提升途径”、新课标丙卷“致富带头人小羽”、卷“在‘虚拟现实’面前”,2017年的卷一“十二个‘中国关键词’”、 卷二“六句‘中华名句’”,2018年的卷一“‘世纪宝宝’与‘2035年的18岁青年’”、卷三“不同时代的三条标语”可谓一脉相承。当然,这种题型不限于新课标卷或卷,一些独立命题的省市的作文题也有,如2018年卷“精神、故事与传奇”、北京卷“新时代新青年”,2017年卷“人生要读三本大书”、北京卷“共和国,我为你拍照”。这个,渐成主流。
一类是“名义上”的材料作文“实际上”的话题作文,如2018年的上海卷“被需要”、卷“语言”,2017年的上海卷“推测”、天津卷“重读长辈这本书”、卷“车来车往”,2016年的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山东卷“漫漫旅途中的行囊”、卷“话长话短”,2015年的天津卷“范儿”、福建卷“路与人”、四川卷“老实与聪明”、卷“智慧”。这个,占比不少。
一类是纯粹意义上的材料作文。如2018年的卷二“如何认识飞机上的弹痕”、天津卷“生活中的‘器’”,2017年山东卷“24小时书店”,2016年的新课标甲卷“掌印与唇印”,2015年的广东卷“多途径感知自然”、湖北卷“泉水与喷泉”、重庆卷“腿有残疾的母亲”、安徽卷“蝴蝶翅膀的色彩”。这个,逐渐萎缩。
二是意味着熟悉高考命题的主题类型
熟悉高考命题的主题类型,对高频出现的主题有系统而深度的思考,有助于备考。
本来,高考作文命题有个“不追风,猜不到,有话说”的九字真言,然而,观照近几年的作文命题,似乎“不追风”的风向转了,太多的热点话题进入了各地的作文命题,这,也许与“任务驱动型”作文渐渐成为命题的主流样式有关。
主题类型一:时代热点。可以分解出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改革开放、科技创新、法治精神、全民阅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如卷、包括北京卷在内的自主命题的许多作文题。这,彰显了“立德树人”的追求,要求我们要放眼看世界,改变只埋头读书的状态。
主题类型二:教育成长。包含教育历史、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成长成才、人际和谐、规则意识、平等意识等。2017年卷三“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天津卷“重读长辈这本书”, 2016年的新课标甲卷“掌印与唇印”、山东卷“漫漫旅途中的行囊”,2015年 福建卷“路与人”、四川卷“老实与聪明”等都是。这些,贴近我们的生活,有话可说。
主题类型三:哲学思辨。诸如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情与理、给与拿、合作与竞争、有择与无选、话长与话短、坚守与从众等,尤以上海卷的命题为代表。这,意味着我们要了解哲学思想,强化思维训练,特别是逻辑思维。
主题类型四:传统文化。这和近几年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策略有很大关系。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
1.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
2.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3.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卷堪为代表。这些,让我们的经典阅读更有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主题之间是融通的,因为高考命题的内蕴自然是丰厚的,指向本就是多元的,为数十万乃至上百万考生面对同一道考题可以各逞其能提供了可能。
三是意味着熟练掌握高考写作的攻略
攻略之一在于审题立意。
作文研究王浴海先生有言:“想透,是写好的前提!”审题立意是作文的第一大关,也是难关。虽然当今的作文命题有不在审题立意上为难考生的善意,但是还是有相当比例的考生为审题立意所困扰:或者是边缘立意,甚至是舛误立意。其根源在于认识水平。所以,我曾经和历届学生分享一个写作理念:“增强认识水平是作文的根本出路。”而认识水平的增强是有章可循的:经常“做思维体操”可以,常态化的深度阅读也可以。所谓“做思维体操”,就是让“脑耕”成为常态,就是像每天做体操一样锤炼自己的思维。因为总是处于“笔耕”状态确实不容易,思考就相对自由了,而多思无疑是有益于写好的。作文命题万变不离之“宗”是“人”,涉及“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四大关系,让思维的“野马”自由地驰骋于四大关系之间,定能“见他人之所未见”,进而就可以“道他人之所未道”,写出不同凡响的佳作。至于常态化的深度阅读对认识水平的增强,其意义也显而易见。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其“逸”包含题材、技巧当然也包含思想诸多方面。柳宗元说“文者以明道”;刘熙载说“文以载道”;顾炎武说“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都意味着文章中都是有思想的,而阅读可以与作者的思想亲近、碰撞、交融。俄国作家鲁巴金说得好:“阅读,就是在别人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而深度阅读较之于浮光掠影的阅读自然更能够“建立自己的思想”,如果这样的深度阅读能够常态化的话,“自己的思想”会深刻而丰富。有了深刻而丰富的“自己的思想”,佳作的诞生当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攻略之二在于结构方式。
在《闲情偶记》一书中,大文人李渔表达过一个观点:“结构第一。”无独有偶的是,日本文章学大家遍照金刚遥相呼应:“凡制于文,先布其位。”足见结构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好的结构既可以让我们的写作才情得到充分展示,也可以让阅卷老师迅速地领略到你的才情。特别是在高考作文阅卷的快节奏的机制下。
就记叙文而言,我们推崇两种结构:一是扇形结构,就是断片组合式,每个部分前可以冠以小标题;二是串珠式,有一条清晰的行文线索,其间可以有多处穿插以使文章内容丰厚。如果有高手可以写作双线结构的复杂记叙文,那自然再好不过。
以议论文而论,我们倡导两种结构:一是层进式,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会怎样”顺序展开,至于行文重点放在“为什么”还是“怎么样”,视中心论点本身而定,重在阐释道理的就着力于“为什么”,重在操作方法的就着力于“怎么样”;二是主体层进式加局部对照式,一般把对照式安排在“为什么”或“怎么样”环节。
攻略之三在于题目样式。
因为“任务驱动型”作文渐成主流样式,而它与其它样式的材料作文写法是迥异的,所以,我们需要厘清其间的区别。
一般的材料作文重在寓意启发——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恰当的观点,再用材料之外的事实或事理来证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或者说价值。而“任务驱动型”作文近乎时评,也就是现实评论,不论审题立意,还是行文展开,其诀窍就是“就事论事”,要求考生针对材料中的具体事实进行评说,从材料的细节入手进行分析甚至辨析,表明自己的态度;虽然也可以适度“外联”——联系材料以外的同质事例与道理进行阐述,但是本质上就是要“扭住了说”,不可随意枝蔓。简而言之,一般的材料作文需要“说开去”。
为了说清楚这个关键的不同,试举两例。
请看2017年卷一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隐含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考生需要围绕这些“中国关键词”来做文章。
下笔之先,不妨对十二个关键词的内涵作一番归类梳理:一带一路,代表中国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积极进取的大国风采;高铁,代表中国的发展成就和日新月异的变化;长城、京剧,代表中国的传统和过去;共享单车、移动支付,代表中国的现在;大熊猫,是国宝,象征着友谊;广场舞、中华美食、美丽乡村,展现了中国世俗人情的一面;空气污染、食品安全,代表了中国在发展的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当然,这些内涵还可以有其它的解读。
成文之时,要让你笔下的两三个关键词之间“形成有机的关联”,指向你着意让外国青年读懂的重点,诸如温情、美丽、多彩的中国,可以写“广场舞、中华美食、美丽乡村”;朝气蓬勃、创新发展的中国,可以写“一带一路、高铁、共享单车”;等等。
总而言之,你需要而且只能在十二个关键词中做文章,不可以旁逸斜出。这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的特性。
再请看2018年卷2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如何认识飞机上的弹痕这个作文材料借用了逻辑学中的“幸存者偏差”的逻辑谬误概念,引导考生将逻辑思考与现实生活建立关联。对于这个相对单一的材料,有两个方向的行文角度:一是思维方式的角度。军方关注幸存飞机,而沃德关注弃毁飞机,从而就有抓关键、抓要害、抓主体的重要性,勇于打破常规,跳出思维惯性,标新立异等立意方向;军方进行的是幸存飞机“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的显性思考,关注的是局部,而沃德留意到“因为弹痕少的部位受到重创后难以返航”的隐性本质,观照到整体,从而就有现象与本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尊重事物规律,凡事理性分析等立意方向。一是对待事物的态度。沃德力排众议的观点,得到了事实证明,从而就有不盲从、对自己认定的就得坚持等立意方向。
简明扼要地说,军方和沃德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认识只是引子,要从中引出你想表达的观点,然后力证你的观点。这是一般材料作文的要求。
做到了上述诸项,随“型”赋文,庶几能成就你高考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