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这件中考民办名额的分配会不会减少呢?中考的难度会不会增大呢?在省的中考改革政策中,很多家长容易断章取义,对于整体的政策不是了解的情况下,给自己以及自己的孩子放了很多的紧张空气。因此就有很多的人在讨论说2021年中考难度是不是会上升,民办招生的名额是否会降低,以及裸考进重点高中的名额限制等问题。下面伊顿教育小编就给大家详细的解析一下本次中考改革的重点。
本文重点分析的几个问题及答案:
1、中考难度增大?否
2、2021年民办初中分配名额会打折扣?否
3、裸考进重高名额只剩20%?否
政策来自2019年4月3日市局公布的《进一步推进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中考改革的目的、意义这类没用的废话就不带大家看了。直接开始聊点有用的:
一、关于实施时间
较新文件描述如下:
本实施意见中已有时间规定的,按规定时间实施;无时间规定的,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也就是说政策是从2021年中考的这一届学生开始实施。
二、综合素质评价不计分
较新文件描述如下:
看到“学校组织实施”这六个字你就知道了:和目前一样,综合素质评定还是废纸一张。在结果应用上描述是“作为前置条件”:
因为有了一句“评价结果作为初中毕业的基本条件”所以被媒体解读为:
其实“可能”前面加个“不”可能更加合适...作为前置条件?只要不算分就等于没用。现在的综合素质测评也是年年在做样子,只是一张废纸,而且优等率控制不严格。一般学校都想多考几个重高,不会自己难为自己,所以只要有可能考高中的学生都会给全优。所以这些年来...你懂的...
三、中考难度增大?
较新文件描述如下:
解读:1、关于难度系数:难度可能降低。有人看到0.70-0.75就认为和现在的0.75比难度加大了?然而他们忘记了现在是在保送重高生和直升职高生不参考的情况下的0.75。举个栗子:在100分的情况下保送生大约也就是90,平均75分只有15分,而一个直升生有可能只能考30,低于平均45分。而且不参考的直升生人数远高于保送生人数。也就是说现在的0.75是在大部分极低分数的学生未参考情况下得到的难度系数,如果都参考,平均分会大幅下降。这些年政策下这两部分人不参考也直接导致了杭城的试题虽说难度系数是0.75,但是实际上周边区县全员参加的情况的考出来难度经常只有0.6左右。当政策实施,人都要中考之后,试卷难度还想要达到0.70-0.75,那试卷就需要比现在简单。难度难以继续增加的另一个原因是较近从到省厅均出台了关于治理培训机构标同步培训的负面清单。省2020年7月9号出台了具体的各科负面清单:
打开来看,内容详细涵盖了中学语数英科的很多具体内容限制,如数学部分明确指出的(节选)存在的标典型问题:
再比如科学部分(节选)存在的标典型问题:多年喜欢的电动机计算因为触及清单中的“非纯电阻电路计算”所以今年已经没有了,以后应该也不会再有。而甬台温等地中考中喜爱出的拉分难题“简单机械与浮力、压强的综合计算”因为也在这份标的负面清单中被明确点到,想必以后出卷人也不敢用了:
之前的确有网友开玩笑说,看了这些标内容我就知道要课外学什么了...不过玩笑只能是玩笑,既然省厅明确提出了这些点是标的,你想一想中考出卷人接下来敢不敢把这些点往卷子上出?特别是今年高考语文阅卷教授和之前的高考数学出卷教授都倍受各方关注的情势之下,出卷人求稳才是大趋势。
2、关于英语人机测试:人机测试在其他地市很早就开始试点,比如温州、嘉兴。从目前已经试点的城市来看口语测试拉大分数差距的情况还是少数,因为人机测试需要尽可能确保每个学生抽到的题目难度基本一致。而且对于来说,人机测试是新的形式,新生事物中出题者要把握难度一致,一般只能往选择难度不大的题目的方向发展,所以说作为新试点整体难度不会太难,家长和学生不必过于担心。
3、关于科学实验测试:这个要求其实一直都是有的,比如考重高需要科学实验测试合格。但是和综合素质评定一样,一直是废纸一张,因为是学校组织测试,谁会让自己学校的学生因为实验不合格而不能考重高呢?所以这些年来...你懂的...新中考改革如果要把科学实验增强到计分(重要)或者分等第作为决定同分投档位次(一般重要)的话,那就势必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由自己学校组织,那就需要像体育测试一样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由全市统一检测。这对各个学校的硬件要求也比较大,实验室的配置,物资的准备,都提出很高要求。感觉还是相当折腾、颇有难度的。上面对于是计分还是等第也还没有想好...
总结:看原文是说“探索开展英语听说能力人机对话和科学实验测试”。按照省里17年底中考改革文件上的要求2020年要实施的,也就是说人机对话要考了,实验测试要考了。不过这只是省里文件宏观上的要求,但是市里面相关的实际举措可能也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到底怎么样。较后出来的方案还是要到沈婷备案同意了,才能执行。所以英语口语,科学实验的教学还是要重视。到底怎样考,什么时候开始考,如何计分感觉诗句还没有想好。2021年落地实施的可能性如何?...
四、民办初中分配名额减少?
较新文件描述如下:
实话解读:“保送生取消了”的确没错。但是只要按毕业生人数分到每个初中,那就是原来校内排名的保送生,只是改个名字叫“分配生”,而且明确了分配比例要从50%增强到60%。说不定菜中学区房变成进重高的捷径,价格飞涨一房难求啊哈哈。。。
至于有人说以前不现在要?其实没什么区别,以前保送也要看前三年期末考成绩,现在改成看中考。名额分配到校是关键,只要校内排名就类似于原来保送生。
2021中考中民办初中分配到的名额会减少吗?完全不会!上述文件中清楚:2018年入学2021年中考的这一届只是将分配生比例从50%扩大到60%,民办初中的毕业生总数在计算时并不打折扣。真正分配生名额会受到影响的是2019入学2022中考的这一届民办学生:按照政策“名额分配向不选择生源的学校倾斜,选择生源的初中当年自主招生学生数按不高于50%的比例计入复读毕业生数。”杭城民办要求是60%摇号,40%自招(当然实际不止,如何操作大家都懂的)。按这个数据就是毕业生总数按照60%+40%X50%=80%计算毕业生总数。等于是同样400人的学校,公办在计算分配生名额时使用的基数是400,而民办的折算后的毕业生基数是320。等于是公办学校的8折。当然基于选择生源这义,对于2020届入学民办的学生倒是一个利好,因为2020同招+全摇,的公办民办学校全部成为了不选择生源的学校,所以也就无从倾斜,大家都按实际毕业生人数较为基数计算就行了。
所以也就是说,不论是过去还是将来,只有2019入读民办,将来2022年的这一届学生在分配生名额中被打折扣。为何会这样,因为政策出台时候是2019年4月,不可能追溯到2018年入读民办的那届家长。而在2019年4月政策明确民办分配生打折之后,还坚定选择报读民办的,就被默认为已经权衡过利弊之后认为自己能够不依赖分配生而在中考中拿到重高名额。
五、20%的自主招生
较新文件描述如下:
实话解读:前面已经解读了60%的分配生大概率利好“弱生源校”
那么下面这自主招生的20%就是确定利好“强生源校”的。
1、5%的特长招生有多少特长是在初中三年这么繁重的学习压力之下培养出来的?特长都是要家长培养好的,学校在小升初阶段已经筛过一遍了,体育艺术科技特别突出的大多数都进了“强生源校”。三年下来,自然大概率还是这波特长生去高中继续做特长生。
实锤在这里:比如2020年杭二中招收的5%特长生:共招29名。结果录取的都是哪些学校的学生呢?
再看学军今年特长生都招了哪些初中的学生?
大家可以看到特长生来源初中校集中,尤其是和这些重高联系比较紧密的学校。其中也可以看到有些彩蛋:彩蛋1、在杭城以前也算热门的旗下毕业生近千人的纯民办集团竟无一人通过特长生渠道录取...彩蛋2、这里还可以看出为何某九年制敢于打出公办第一:表中的前两所特长生录取人数就已经越了一般公办前两所的中考录取总人数了...话说滨河小学和中学17年纳入该集团,如果集团发出的前三人数数据含滨和,那就更显优势了... 从上面可以看到:5%的特长生对于和重高关系不密切的民办比较利空:因为全摇政策一出,犹豫在学区是走还是留的家长变多,生源可能下滑。新开民办首先招到足够好的生源更为困难。其次自招环节高中自主权较大,新开民办没有几年沉淀口碑,也没有之前毕业生在重高的良好表现加持,重高也搞不清它的排位,在自招中在条件相同时候学校光环不够,拼不过和重高本身关系密切的国有民办。分配生中因为有自主招生进来的学生要降低比例折算总人数,结果分配比例却连“弱生源校”都不如,两边都不占优势。只能去拼中考?想想有点瑟瑟发抖...
六、关于取消加分
较新文件描述如下:
解读:
(1)只是严控,没有全部取消,中考加分中只取消了体育艺术科技类加分。别忘记了中考加分目前除了体育艺术科技三类之外还有第四类:其他类。什么是其他类呢?简单的说就是身 份 类。也就是说学生自身努力还能得到的加分都取消了,先天原生家庭导致的身份类加分的5-20分就显得更加值钱了,具体有哪几类,我就不多说了,你懂的。这几项身份类加分会不会“减项降分"?小编感觉ZZ不正确的事情没人敢做吧。
(2)体育艺术科技类特长是不是就没用了呢?也不是,你参加体育、艺术、科技类获得的名次在争取60%分配生校内分享名额和5%的特长招生和部分学校的特色招生中都可能还是有用的。
七、中考裸考名额只有20%?
这是个误读。裸考名额远不止20%。这个传言来自于媒体对15%的特色自主招生的误读:
较新文件描述如下:
我们先要搞清楚特色不是特长。特长前面已经说了就是科技艺术体育特长生。
特色?
靠后的普高有些有美术特色班、音乐特色班、舞蹈特色班、传媒特色班。而前三前八都有点神马特色?估计都是以“高考成绩”为特色,只是前三这个特色鲜明一点,其他几所特色没有那么鲜明。
1、在这种情况之下,特色自主招生能招点什么有特色的人呢?那肯定也是招能考的人。而这种特色因为和中考分数录取完全重复,是无法作为特色班招生上报诗句审批通过的。也就是说排位靠前的重高除了招收5%的特长生之外,不可能拿出15%的名额进行特色招生。
2、如果特色招生招的不是学科特色而是其他特色呢?那又和特长招生重叠了,有什么需要设置呢?
3、而且特色招生人数过多还肯能会触及到群众对公平的疑虑。目前特色招生主要集中在靠后的一些普高,所以关注度还不是很傲。如果靠前的重高都开始15%的名额拿出进行各种形式的特色招生,就会引起众多关注和可操作空间:比如小编可以招一名传统文化特色学生,他拿过某书画武术京剧比赛奖项,能不能降到重高线或者优高线录取。现在大学实行的自主招生并非没有这样降至一本线的先例,而且实施起来也难度不大,说得过去,发展,不拘一格收人才嘛?前几年实锤如下:
A:
B:
4、然而这两年顶层设计发现漏洞多多,自招已经大幅消减了。从重高的角度来看肯定希望能有15%的特色招生权自己出题选尖子生,然而这样一来就和以前小升初民办自招看数学一样,初中理科竞赛可能又要开始,但是现在的顶层设计是义务教育阶段淡化和消除各种竞赛嘛?而且大学自招也在缩减,所以重高希望15%特色自招(无论是看学科竞赛还是看其他特长)在目前的大局之下是无法实现的。
综上:前3或者前12重高中15%的特色招生是不可能落地的,2021年中考中除去60%的分配生和5%的特长生,重高名额中仍然会有大约35%会在中考裸考中录取,只剩20%裸考是误读,自己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