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省联考的A卷,大家至少都已经揭示了它的真实面貌。无论是试卷的结构还是试题的创新程度,都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原先的高考试卷着重考察课本中的核心知识点(例如:概率方面通常考察全概率、贝叶斯、条件概率等核心知识点;又如:不等式问题一般考察基本不等式、柯西不等式等,或者利用导数进行大小关系的判断)。
转变成考察学习数学最本质的东西(Ex:T9 A卷19题给出一堆新定义,联想对数运算的最基本证明解决问题;Ex:T9 A卷填空题,面对复杂条件下的新问题,使用分类讨论,直接线性运算即可)。
其最大的变化是重点考察能否运用全部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解决给定的新问题。回过头反思一下,所谓的难题,那些知识点大家没有学过,那么掌握运用的情况怎么样呢?最后怎么产生了“会的不考,考的不会”这种感觉呢?
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之前的多篇文章分享过应对这种情况的方法,不知大家还记得不?关于应对方法会在本文最后再提醒大家一下。接下来继续看一下,九省联考B卷的题目,让大家在“形与神”上参透新高考这种变化。
这是一道立体几何题目,这道题命题人仍然没有给出具体的图形,间接考察了大家的空间想象力。【对于空间想象力不好的同学,面对几何问题,那是相当的困难,特别是女同学这方面较男同学要稍差(生理上的差异,感性与理性思考导致的,不用太在意)】
空间想象力怎样培养?之前在立体几何总结性文章中也做过介绍,那就是玩“折纸”游戏!在立体几何中,求距离、面积、体积、二面角、证明位置关系等问题,是常考的内容。自己先尝试总结一下相关常用方法,后面的文章会对其总结分享。
【解析】
①求体积的最值,先看一下图形是怎样变化的,先画个图。
②有图结合题目垂直条件可知,三棱锥的底面∆BCD是∆ABD的投影。显然,随着∆ABD与∆BCD面的夹角发生变化,AC发生变化,∆BCD的面积也发生变化。很多同学忽略这一步,直接到了下一步。做这一步的目的是什么呢?综合大题分析很有用!
③不是求体积吗,按照体积公式将题目表达出来。设CD长度为x,进而获得的底面面积;在Rt∆ACB中利用x表示出AC;进而利用x表示出三棱锥的体积公式,结合基本不等式求出Vmax=2/3。
④反思一下,这道题还有没有更加简单的方法呢?题目条件中给出的这么多的垂直条件,“三垂线定理”有无用武之地?AC、CD、DB相互垂直,且AC⊥面BCD,从而得出BD⊥面ACD,这个隐藏关系找出来了,是不是较上面的方法更加简单。
一再强调“小题小做”,用最简单、最高效的方法解决选择题和填空题,以便为后续大题留出更多思考时间,这是赢得未来高考之战的前提条件。
应对策略方面,对于课本中的公式、命题和定理,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真正理解掌握呢?答案很简单:对于这些公式、命题、定理以及课本中的例题,应当自行推导,多加练习,确保对这些公式、定理的逆命题是否成立都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