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同学和家长,这段时间估计都在一边等首考的成绩公布,一边安排接下去的规划:是否参加即将报名的三位一体招生,是否参加六月二考等。而高二的同学在等待学考的成绩。每个年级的同学和家长都有各自的关注重点。而高一的同学和家长, 这段时间的重点是考虑选科的问题。选科不仅关系到高三高考志愿填报时的专业选择,甚至关系到你一生的工作方向。
(一)选考要求之大变更,决定选科思路的骤变
2021年7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下简称《通用版》),公布55530个本、专科专业志愿的新选考要求,变更之大,呈现以下特点。
1.新选考要求中没有“或”,全部改为“和”
凡是大学专业提出二、三个选考要求的,都是“和”,没有“或”。新选考要求绑定式的调整,关系到考生能选择多少心仪专业的问题。对赋分难度较大的物理和化学,要不要选考?高一好多家长和学生心里十分纠结,忐忑不安。
例如,医学中的口腔医学专业,2022年高一选考要求大都变严,由原来的要求物/化/生,改为要求物&化,少数大学是要求物&化&生。2023年,单选物理、单选化学及单选生物的考生,仍然可以填报选考要求为物/化/生的医学中的口腔医学专业。但到了2024年后,如果没有选物&化的考生,就不能填报选考科目要求物&化的口腔医学专业,没有选物&化&生的考生就不能填报选考科目要求物&化&生的口腔医学专业。
不符合《通用版》选考要求的“圈外”考生,即使高考总分再高,也不能填报该心仪的专业,只能“干瞪眼”,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选科为圈”。
2.要报考理工农医类等专业,大都绑定为物&化
列举三类大学说明:
天津大学是以自然科学类见长的大学,工科试验班、理科试验班、医学试验班、数学类等专业,选考要求均为“物&化”。
中山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工科试验班、物理学类、生物医学工程类、临床医学类等自然科学类专业,选考要求也均为“物&化”;经济学类、法学类等人文社科类专业,仍然以“不限”为主。
中国人民大学是以人文社科类见长的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哲学 、经济类、历史类、法学类等专业,以“不限”要求为主。
从国家意志来说,国家选科政策的重大调整,体现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对考生个体来说,必须遵守“选科为圈”的游戏规则,按规则选择大学专业就读。
3.招生政策的显著变化,要确立就业为首的选科意识
对《通用版》选考要求的专业志愿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如下:
(1)选考要求为“不限”的专业,每个考生都可以填报的志愿数占比为38.40%,计划数占比为46.10%。
(2)对符合物&化选考要求的专业,即“物&化+‘政史地技生’选1”的考生,最多的物&化+生组合,可以报考97.4%,最少的物&化+技组合,也能报考95.23%。
(3)对符合物理的选考要求的专业,即“物+‘政史地技生’选2”的考生,最多的物+生+政组合,能报考53.43%,最少的物+地+技组合,能报考52.45%。
(4)对“‘化生政史地技’选3”的考生来说,即不选物理的,最多的化+生+政组合,能报考48.54%,选择空间最小的“史+地+技”组合,能报考46.88%。
考生选科不单单是要考虑高考总分高低,更重要的是要掂量就业前景。选好科目,报好专业,学好专业,确立“不是我去找工作,而是工作来找我”的选科理念,是本、专科学历文凭就业者最大的读书智慧。
(二)方方面面个体因素,彰显学生选科的格局
从近几年家长和学生选科情况来看,有以下几种趋势:
一是以“文理倾向”的组合,即物化+X、非物化+X的形式,有类似于传统高考文理分科的模式。
二是以“选科为圈”的组合。有的考生有主见,想当医生、工程师、警犬训导员、法律工作者、农学专家等社会角色,充分利用社会人脉资源,大树底下可纳凉,以学习大学专业为目标,确定选考科目。
三是以“总分为王”的组合,考生选科以自己喜欢程度和能得赋分高分为主,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填报专业志愿时,采取“可选的则选上,可填的则填满”的策略,信心满满,兜底选择“不限”的大学专业。对读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没有明确的思想倾向。
不管以何种组合形式,务必把握以下因素:
1.明白个体因素
个人兴趣偏好。有的考生没有明确的专业爱好,也是一个大优点。这类孩子什么专业都会去读,适应能力极佳,能响应家长的“征召”,是“拼爹”的家庭文化养育之硕果。
有的考生有明确的强烈的职业倾向和一些行为表现。有一个学生喜欢养狗,对各种类别的良种产地、饮食习性、嗅觉敏锐等情况的了解,具有专业水平的味道,大学就读公安院校警犬专业。
有的孩子,在家里要与家长对抗辩驳,在校敢于与老师争辩不休,与同学一有不同看法,就从教室争到熄灯铃响,屡次被值周老师抓个“现行”扣分,是一个爱耍嘴皮、惹是生非的“刺头”,这样的学生可以报考法学专业,当辩护律师,报考外交学院,从事职业外交,或当外交部发言人。
个体身体因素要自己心中了然,有自知之明。如有视力问题,如色弱的,一般不要选化学、生物,因为大部分理工类专业都限报。
2.弄清选考要求
考生有心仪的专业方向,就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弄清专业选科要求。肯定读理工农医类等专业,要选物化。例如,有的想当麻醉师,一般要选物化,要想考中南大学麻醉学专业,则要选物化生。肯定读人文法经管类等专业,如要想去各级党校教书当教授,可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共产党历史等专业,就不要选物化,因为若选物化,一般智商的考生会“亏分”两次。
二是要有一个较好的生涯规划。要不要读硕士博士的?该大学该专业能不能保研?有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想不想成为复合型的人才的?例如,想当股票基金操盘手的,就要有理工科类的文化功底,特别是数学类专业知识,要选物化。
3.明确学习能力
要在较大的“模本”赋分中去识别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
年级内部平时考试的绝对分数,在赋分制下比较意义不大。考试只是一个年级的排名,与高考“模本”相比,相当于太平洋里的一滴水,看不出大海的着色。因此,“模本”偏小的赋分,会偏离赋分的实际比较意义,要慎重参考。地区级市组织的统考、杭州市周边县市高中学校联考“模本”相对较深厚宽泛,赋分排名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衡量选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选科的性价比。
有的学生心仪某一门高中学科,投入精力和时间较多,成绩却达不到预期目标,性价比就不高,尽可能不选。要选性价比相对较高,排名相对靠前的学科。有较好记忆品质的学生,虽然达不到过目不忘的目标,但对课本知识要点和体系的熟悉程度,能精确到页码、行数,选择偏文的化学、识记量较大的政史,是值得优先考虑的,因为记性好是读书得高分的根本。
4.家庭文化资源
家庭文化资源,是孩子选科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家庭是医生世家、教育之家、法官之家、古玩收藏传统等,除基因遗传和文化氛围之外,往往积累了深厚的人脉资源,对“叛逆小,听人劝”的孩子,更有利于实现“吃好饭”的职业梦想。
对于孩子所报专业,家长不仅要了解学习内容怎样?更要注意就业要求如何?例如,热门专业中有“医生梦”的家庭对报考医学类专业,要明确有没有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证”的权利,切忌想当然。从目前政策看,医学类的藏医学专业,是可以报考的,但理学类的藏医学专业是不能的;眼视光医学是可以考的,但眼视光学是不能的;口腔医学专业可以考的,但口腔医学技术是不可以的;医学影像学专业可以报考的,医学影像技术则不行的;学药学专业能考执业药师资格证,“医可以考药,药不能考医”,临床医学类是可以考执业医师资格证和执业药师资格证;基础医学专业学习偏向理论化,生物医学工程属于工学大类,尽管均有“医学”字样,却是不可以考的。
(三)就读学校组班定位,调教选科智慧舍得
根据教育部《通用版》,学校会结合办学经验、发展方向、生源优劣、高考质量、考核要求等因素,进行选考科目摸底调研,高屋建瓴、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班系列活动。根据近三年各科选报实际人数和摸底预测来看,基本趋势如下:
忒强重高,“物”生人数会有所上升,“化”生会有大幅度回升,这是由考生的实际竞争力决定的。“生”生有小幅回落,政史地学科会基本稳定,可能会微小减少。
普通重高,“物”生人数会大幅度的上升,“化”生有较大幅度的回升。排名年级尾段的学生较为纠结,这是由“物化”所能填报专业志愿数、计划招生人数占比高与“物&化”一起学好相对较难的心理引起的。政史地学科将有所回跌。
县域普高,“物化”组合方式会略有上升,但考虑到能否上特控线,排名在年级中段的学生较为纠结,估计上升强度不大,这是由物化赋分难度较大的缘故。“政史”组合方式仍然较为热门。
一般普高,以追求能读本科大学为目标,基本上会选赋分相对较易的政史地技,是较为实际与传统的操作。或者想躺平学,梦想“物化红利”,期盼读本科的学生,也会勇敢地选择物&化,但人数估计不会扎堆。
从上述分析可以了解到,若选物化组合,将面临强劲的竞争对手,若选政史组合,将挑战相对较弱的竞争对手。弄懂“田忌赛马”的游戏窍门,根据这个预测和就读学校组班的优化方案,高一家长和学生可以确定一个总体上比较满意的选科方案。
(四)选科赋分难度系数,左右选科此起彼伏
1.近几年来,“七选三”科目赋分“难度系数”
2021届难度系数:物理★★★★★(5星级),化学★★★★☆(4.5星级),生物★★★☆(3.5星级),地理★★(2星级),政治和技术★☆(1.5星级),历史★(1星级)。
2022届难度系数:化学★★★★★(5星级),物理★★★★(4星级),生物★★★☆(3.5星级),地理★★(2星级),政治和技术★☆(1.5星级)历史★(1星级)。
2023届难度系数:化学★★★★★(5星级),物理★★★★(4星级),生物★★★☆(3.5星级),地理★★(2星级),政治和技术:★☆(1.5星级),历史★(1星级)。
2024届难度系数:化学★★★★★(5星级),物理★★★★(4星级),生物★★★☆(3.5星级),地理★★(2星级),政治和技术:★☆(1.5星级),历史★(1星级)。
2025届难度系数预测:第一层级:化学、物理,第二层级:生物,第三层级:地理、技术、政治、历史。不同层级之间的赋分难度会相差很多。
以上数据分析是科学的,选物化人数处于金字塔尖,政史在底部,仍是大势。在这里要特别提醒考生,非理工农医类等专业的就业,处于高危之中,竞争非常激烈,“工作不好找”,确实是事实。
2.2024年高考生获得“物化红利”,可能性极大
2021年教育部发布高考《通用版》。选考要求大变局,2024年高考录取会出现“物化效应”吗?
新高考以来,物理难度系数久居前茅,“物”生人数逐渐减少,为此,浙江省考试院制定了物理保障机制。2018年浙江省第一次调整了专业选考要求,促成了2020年“物理效应”横空出世,“物”生获得了“物理红利”,有考生279分轻松上本科,低于本科线216分。2021年“物理效应”减弱,“物”生上本科的最低分数是488分,低于本科线7分。由此可见,逢选考要求调整后的第一届高考生,即2024届高考生能获得“物化红利”,可能性极大,之后会逐渐减弱,直至被其它学科效应所替代。
(五)每逢大事须有静气,理性看待物化效应
1.2023年高一会形成两类主流性选科,可能泾渭分明
一类是就读理工农医类等专业的,会选物&化+X,这里的X,是指技、地、政(非公安技术类)、生。对物&化+生三门学科难度系数都大,这“三大”的组合要慎重。对物&化+历的组合方式,要注意两个因素:一个是有的新高考省份以物+X与历+X的系列组合的,受全国性招生政策的大气候影响,浙江省考生要有高校录取的全局观念。另一个是物化理科思维强,历史文科思维强,这个“强强粘合”,也须慎重决定。
二类是就读非理工农医类等专业的,选科组合原则,以怎样能得高分,就怎样选科,以此为准绳,将形成以政史+X的组合为主流方式,这里的X,是指地理、生物、技术。既然确定读非理工农医类等专业,就不必选物或化了,因为大都专业选考要求绑定物理、化学,单选物理,或单选化学,选科意义已不大。
从以上两大主流选科情况来看,高一学生选科具体可以如下操作。
第一,肯定要读理工农医类等专业的,必选物化,特别是能上特控线的,可以大胆选。
第二,肯定要读人文法公管类、财经类、语言类的考生,就坚定地选赋分较易的政史地技中的三门。
第三,肯定报考医学类的,最好选择物化生,因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的中南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的西南大学、云南大学等是这个选考要求。
第四,报考人文社科类中的经济工程、金融工程等专业的考生,要单选物理的。
第五,报考军校、公安大学非技术类专业、政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专业必选政治。
第六,化&生组合,专业志愿种类的选择较为稀少。
第七,技术选科作用趋向于零,最大作用是其赋分难度系数相对较小,擅长者单科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