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的考生在现在马上开始选科了,现在的考生由之前的一些选科的经验指导,在选择的时候一般都不会出现大的偏差,但是在物理科目上,大家还是的犹豫不决。尤其是近两年的物理红利也是让很多的考生看到了新的希望,因此大家对于物理依然是情有独钟,不过伊顿教育小编建议大家在选科选择物理的问题上还是需要综合考虑自己的情况。下面伊顿教育小编也给大家一些比较中肯的建议,一起来看看详情。
新高考制度下,高一学考较多选择三门,首先得将不选考的科目考掉,以免高二时还拖着学考复习,增加负担。所以,在确定学考报名时,也基本就要确定将来的选考科目了。
只是如何确定选考科目,既能确保将来有较大范围高校和可以选择,又能够获取较大化的分数,这就是一门技术活了。选科比较难,难在哪里?
一、新高考选考科目实行赋分制
由于实行赋分制的原因,考生要想考得好,不仅要自己学得好,同时还要看同一选考科目学生的群体层次分布和数量的多少。
例如,物理学科,省内高中学生和县域一级重高竞赛班的学生大多还是会选择,省内薄弱学校学生选择物理的基本是两位数。同时,物理虽然有保底基数,但是,物理(6.5万保底赋分基数)考两次也只有1300个,政治(2020届全省14万考生)两次人数会达到2800,差距达1500人。按照比例,往后的赋分人数差距更大。那么中等层次的学生选择物理(不考虑选择的情况下)赋分必然吃亏。
2.新高考录取按照总分实行分段录取制
2021年高考录取将由三段变两段。当今社会用人对学生的第一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动不动就是、双高校毕业以上,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需要本科以上等。2019年5月教育部规定了19个门类的需要选考物理,这使选考物理人数有所反弹,但并不没有呈暴涨趋势。对并不是很在意,反而要追求高校层次的家长和学生来说,增强总分才是较重要的。
3.职业规划难
实话说,让高一学生就要明确将来的选择和职业倾向真地有点强人所难。再说,人的兴趣也会发生转移。现在喜欢,不代表两年后依然喜欢。对于有明确职业倾向的学生来说,选科相对容易。例如要当临床医生的,那“化学+生物”或者“物理+化学”组合必选。可是,我估计90%以上的学生并没有对自己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现在所考虑的基本是从提数的角度来进行选科的。这就有个博弈的过程,很纠结。
4.高一预选,高二定科
几乎学校都会在高二上学期按照选科组班开课,有的甚至在高一下学期选科组班。有些学科随着加试内容的授课,难度值也在不断上升。所以,家长、学生又担心选了这些科目,读着读着吃不消了,想要改成其他科目,又怕落下课程内容,又纠结。
再纠结,也得按照新高考要求选择3门选考科目。那么怎么选?
一.物理选不选?
教育部对仅限物理学科的高校做了规定:一共19个门类需要选物理。也就是说,从北大清华等高校到独立学院,这些需要选考物理。
(一)需要选择物理的:
1 .将来高校肯定是要选择教育部规定的那19个门类的学生。
2 .总分成绩的学生,目标要考北大、清华、复旦、交大、中科大、国科大、浙大(理工类)、南方科技大学等八所学校三位一体招生的,能选物理还是要选物理。
实话说,裸考这些学校(除了浙大)的概率已微乎其微。中科大、国科大、南方科大三位一体只考数学、物理。复旦、交大除了理工类需要考物理外,经济类三位一体招生也需要考物理。
虽然北大、清华、复旦、交大、浙大文科类也有三位一体招生,但是招考人数实在太少。
(二)尽可能选物理的
1.对于总分确保能上一段线,且倾向不明显,可以选择工科类的孩子来说,选择物理学科在将来填报志愿时拥有较大的优势。
那些不限学科要求的,由于报考人数剧增,反而投档分会增强。选考物理的,填报仅限物理学科的,其录取的高校层次肯定高于同等总分的不选物理的考生。有的时候,除了,高校的层次也是家长和考生所需要关注的。
2.男孩子能选物理的,还是要选物理。毕竟将来选择余地大。仅限物理的本科有6100多个,且男生都是可以从事的。
3 .总分成绩偏弱,二段线(60%)基本考不上的,选物理有好处(当然,物理学考不能是“E”等)。
好处一:保底赋分制度的“红利”。
好处二:“低分高就”的可能性。
好处三:几乎高职专科的文科类,在本科院校都有开设,三段生根本不具备竞争力。反而在理工技术类开设方面,具有的特色,例如“地铁轨道交通维护”、“汽车维修”、“直升机驾驶”等……这些在普通本科院校基本没有,毕业生反而很吃香,还需要采用“订单班”的形式进行培养。选物理就可以报考。
(三)不必选物理的:
1.将来肯定不从事工科(物理学科为主)类的孩子,就不要选了。因为选物理人数少,赋分制度下不划算。如法学类、财经类、语言类、新闻传播类、公安类等对物理是否选考要求并不高。
2.女孩子(喜欢物理的除外)能够不选物理,就不要选物理。因为物理选择是多,但是,女孩子将来大多会选择财经类、语言类、法学类、新闻传播类、师范类等偏文的,很少有高校要求选考物理。
3.数学不好的孩子,也尽量不要选物理。物理学家基本都是数学家。我们经常说一句话“物理成绩好的,数学肯定是好的;数学学不好的,物理肯定学不好”。
二.“政治+历史+地理”纯文科可不可以选?
(一)从整体上来看,文科所能报考的比理科是要少。但下列,纯文都可以报考:
1. 经济学类(包括金融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与证券、会计学、经济学等)
2. 法学类
3. 教育学类(包括特殊教育、教育学、学前教育等)
4. 外国语言文学类(包括英语、德语、法语、日语、商务英语等)
5.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包括经济信息管理、工业工程等)(这个比较少)
6. 工商管理类(包括工商管理、旅游管理、金融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 财务管理、人才资源管理等)
7. 公共管理类(包括行政管理、海关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等)
8. 农林经济管理类(包括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等)
9. 新闻传播学类(包括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军事新闻等)
10. 社会学类(包括社会学、社会工作等)
11. 图书档案学类(包括图书馆学、档案学等)
12 . 设计学类(建筑学、风景园林设计等,湖南大学工业设计也可以)
(二)偏重于形象思维和记忆力好,文字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可以选择文科。
(三)女孩子除非要读工科或者医学类,适合选文科。
当然,要读复旦或交大经济学类或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类的,物理还是必选的,其他北大清华人大等学校等经济类不限学科,上海财大经济学不限学科,金融学限考物理、历史。其他普通类高校一般不会限制,要有,也是对历史学科有要求。
(四)从学科所花时间上来看,选文科科目比理化更经济。
我们知道,物理化学多难啊!2019年4月化学选考试题难出了新高度。有时真的很无奈,花了大量时间和功夫依然赋分不高。而对于智力一般且勤奋的孩子来说,选择纯文学科只要努力,70-85之间的基本分还是没有问题的。
(五)选择文科科目对于师资的依赖性要小于理科科目。这个大家应该是懂的。
(六)一般的理工类普通本科的就业率比不过文科类普通本科。
现在用人单位门槛越来越高,好一点的行业或单位动则本科学历“双”起点。哪有那么多“双”高校毕业生?大量的还是普通类毕业生。普通公费二本学院的理工类毕业生就业大多到县级微小私企,不限的公务员、事业编又难考。而文科类考生哪怕是独立学院的本科毕业生考公务员、事业编成功率却高的多。因为县级部门招考门槛就是本科起点即可,需求依次为法学、财会类、汉语言文学类、计算机技术居多。大家可以去看一下今年湖州市公务员招考公告。我一直教文科考生,好多三本法学毕业的学生考上了公务员或者获得司考资格证,当了律师。
(七)从2020届起,考试时间的调整,对选考政史地的普通类考生有利。
为何?因为大量艺考生(2-3万)面临着12月的省艺术类联考,有的还要准备来年2月的校考,哪有时间准备1月的文化课选考?艺考生选理化生的总不大有吧?只要他们参加1月选考,绝大部分就是做“分母”了。他们可以选择不考,但谁又会放弃一次考试机会呢?反正他们是按照艺术类考生录取,大家都一样的。可是,成绩的赋分却是按照全体学科报考学生来进行的,普通类考生赋分肯定划算。
(八)无论怎么选,都比原来大文大理时,选择余地更多,至少在的60%以上。
所以,不要太纠结选择问题。80个平行志愿,你也只有1个可以读!
三.教育部新规下的高校设置新变化有哪些?
(一)根据教育部的新规,有了必选二和必选三的高校要求。那么,学生较好是选择“物理+化学+X”、“化学+生物+X”、“政治+历史+X”、“历史+地理+X”的组合。
这样,在将来高校志愿填报时,可以按照必选三―必选二―必选一―二选一―三选一―不限学科的限制顺序报考。那种“化学+政治+技术”之类的组合只能从必选一开始填报,机会就少了。
(二)报考医学类(西医),无论是“物理+化学”还是“化学+生物”,化学成为必选科目。中医学和口腔医学本科倒还有不少学校是要求“物理、化学、生物”三选一的。
选考“物理+化学”,想当临床医生的,总成绩要(按2018年录取分数看,报考北大医学院、清华(协和)医学院、复旦医学院、交大医学院、浙大8年制本博连读医学,裸考需要680分以上,选考要求“物理+化学”)。不过,宁波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这样的独立学院临床医学也是选考“物理+化学”的,但很少。
绝大部分医学院要求的是选考“化学+生物”。大学医学院(和浙大本部分列招生计划)、温医大等要求选考“化学+生物”。对于预计总成绩660分以上的考生还是选考“物理+化学+生物”组合比较稳妥。成绩一般的,选考“化学+生物”。
(三)报考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设计等,不必要“物理”,有历史、地理均可以报考。如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筑学就是要求“物理、历史、地理”三选一即可。苏州大学(),有生物即可报考。
(四)公安类大部分,需要选“思想政治”学科。
警察学院在招生较多的“治安学”、“侦查学”、“涉外警务”、“经济犯罪侦查”、“警务指挥与战术(反恐方向)”等仅限政治报考。招生较少的“刑事科学技术”、“交通管理工程”、“网络安全与执法”限考“物理、化学、生物”三选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招生中8个限考政治,2个限考物理,5个限考“物理、化学、技术”三选一。
公安类院校实行传统志愿方式在提前批中填报,即在院校中可以选择6个填报,并有“服从志愿”可以选择。同时,现在公安类院校招生分数也比较高,女生受招生数限制,录取分数更高。这些学生总成绩还是不错的。特别心仪公安类院校的学生,建议较好的选科组合是“政治+物理+X”。
(五)成绩的学生(总成绩能考到660分以上),较好是“物理+化学+生物”或者“政治+历史+地理”,还是原来的大文大理组合比较好。
因为9所高水平三位一体招生中,除了上海交大的文科校测考“语文、数学”,浙大的文科校测考“语文、数学、英语”,港中文(深圳)校测考“中文写作、英文阅读和写作、逻辑推理”外,其他对物理、化学、历史分别有测试要求。复旦更是以“理综(物理为主)”和“文综(历史为主)”进行测试。虽然新高考进行选科,但是,传统理综、文综学科之间还是有相互促进作用的。
如果学生选科没有物理或者历史,例如选考“化学生物政治”的考生没法报考;如果在其规定的四门选考科目中少于两门的,也考不了。例如,选考“物理地理技术”的考生就没法报考。
(六)对于普通的学生来说,“两理一文”或者”两文一理“比较好。既兼顾将来选择范围,也有利于增强赋分。
(七)“物理+化学+历史”组合,是通吃,但是,选择的却是较难的三门选考科目。除了文理兼修的中学生,尽量不要选。
“政治+生物+X”或者是“生物+技术+X”的组合,是高二年级时,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多的组合。
严格按省教育厅规定,大部分学校课程设置中,高一能学考的科目是“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四门课中选三门。在上述四门中选择三门作为选考科目的话,比如某生选择“物理、化学、历史”作为选考科目,那么,高一学考掉“物理、化学、地理”三门课。高二上所需要上的课程为“语数英物化史”,还要加上“政、生、技”三门学考科目,共9门课。而选择“政治+生物+X”的组合,高一考掉三门不选考科目,高二上所学课程为“语数英政生”加上1门“X”选考科目和1门学考科目,共7门课。按一门课一周4节算,就可以有8节自修课多出来。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多花点在语数英学科上。
(八)技术学科的选科作用在减弱。仅限“技术”的高校要求在19000多个要求中,只有1个。例如,浙工大、电子科大、浙大城市学院从2020年起,都取消了“技术”的选科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讲,技术学科也就只剩下增分功能了。有些高校选科要求则变成了“物理+技术”,反而不利于薄弱学校学生填报,因为相对而言,薄弱学校物理选的人很少。所以,对于有选报物理的学生来说,采用“物理+技术+X”比较好。而且,物理对通用技术也有的促进作用。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物理老师改行教通用呢?
(九)化学学科在2020届和2021届出现大幅下降现象(至少在本地区已既成事实)。
将来要从事医学医药类、化工类、生命科学类、材料学类等的,这是需要选化学的。随着“新基建”的展开和高校相应的新增设置,学生可以选报的高校和也会增多。
从这几年高校录取投档分来看,临床医学类投档分很高,哪怕是独立学院的临床医学分数都不低。总成绩不太好,即便选了化学和生物,想读临床医学也不容易。
相反,化工类、材料类倒是各理工类高校招生中投档分相对是较低的。喜欢的话,可以考虑选考化学。
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选了物理,不建议选化学了。由于选考人数的下降,赋会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十)即便是同一,不同学校也有不同要求,考生要注意查看具体的学校要求。
例如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建筑学要求“物理、历史、地理”三选一,同济大学()、大学()建筑学仅限“物理”,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要求“物理+化学”。
工业设计大部分高校都要求仅限“物理”,中国美术学院要求“物理+技术”,湖南大学则是“不限学科”。
同一学校同一不同学制也有要求不一祥的。例如大学8年制本博连读临床医学需要选考“物理+化学”,“5+3”8年制本硕连读(含)以下学制的临床医学选考科目为“化学+生物”。如果一个选考“物理+化学”(没有“生物”)的考生考了670分,则浙大医学院无法录取。因为,本博连读8年制2018年投档分为683分,其他够分数的浙大医学院,却选科不符合要求不能录取。
四.学生个人怎么选科?
(一)先读懂自己:
1 . 个人兴趣爱好是什么?
让高一的学生就能够确定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的确很难。但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科不就是“选自己所好,考自己所长”吗?再说了,“兴趣是较好的老师”。
2 . 个人学习能力专长是什么?
学习能力必然存在个体差异性。数理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强的,可以适当偏理一些。记忆力好,形象思维能力强,文字表达能力强,相对选文科有优势。学生得弄清楚自己在哪方面能力相对突出。
3 . 自己有无明确意向的大学和选择并了解该大学及的选科限制?既然选科涉及到将来高校填报的限制,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有明确的高校倾向是较好了,那就可以很明确选定科目。可惜,这样的学生估计只占到10%。其余90%的学生都不太明白自己要读什么。这需要咨询人士,进行职业生涯的点拨或规划。学生也可以登录省考试院网站查询2020年高校选科要求。实在确定不了,就不要去考虑了,以增强总分为依据进行选科,选择那些自己较容易获得较大化成绩的学科。
4 . 了解自己的真实学习成绩和大市的单科成绩排名(不要看原始分)
学生的各科成绩要通过在学校,在县区,在市区的排名情况来确定选考科目比较好!原始分只对判断语数英学科强弱有用,对确定选考科目并无大用,需要看名次。样本越大,选科越准。还要考虑到本地区各学科选考学生的层次分布和人数的多寡。举个例子:某考生地理成绩,期末全市排名800名。按湖州市上一届,有8400多人选报地理。那么该考生肯定可以进入全市选考地理人数的前10%,意味着该学生地理赋分肯定能达到91分以上。
(二)要有前瞻性
1 . 高一有兴趣,成绩还可以但到高二选科后难度加大的所带来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理化生学科,包括技术学科,选考内容和高一学考内容在难度值上是有差异的。高一学得好,未必高二学得好。政史地学科相对好一些。就历史学科而言,所谓的加试选考内容难度值并没有比学考内容大,只是教学内容的区别而已,且高二选修三本教材选考分值只有15分左右。
2 . 高一一般来说,学校对理化学科抓得紧一些,政史地学科松一些,从而误以为学理化要比学文科更好一些。
这也是学校的课程安排结果。一般理化一周5节课,历史地理一周3节课,政治一周2节课。再加上理化老师一般上2个班,精力相对集中。历史地理一般上4个班,政治一般5-6个班,课后辅导肯定不如理化。但高二选考科目确定后,老师一般都是2个班了。课后辅导时间是一样了。
3 . 不要盲从于任课教师。不能因为喜欢或不喜欢这个老师而误选。因为高二分班后,你并不知道是哪位教师任教你的班级。
4. 不要受所谓的学校优势学科、固定班比走班好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而放弃自己的优势学科。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时间的有效利用率是取的好成绩的根本因素。天略高中新高考以来,一直是全走班的,只要管理得当,反而有助于学生没有负担地选择自己的较强学科。
较终建议:无论如何选,语文数学英语较重要!高一时,这三门主科有缺陷,狠了命也要补上去!加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