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接受不同阶段教育的时候,往往上一段的学习基础决定了你接下来要去的学校以及发展方向,我们不可以疏忽每一个阶段教育,想要考进重点高中,靠的是孩子的学习情况,不然就算进入重点高中,孩子也有可能跟不上,因此,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下功夫,打好基础,增强中考成绩。
上海中考曾抽样调查2015届高考生的中考成绩发现:
当年中考成绩580分以下的考生,2015年高考很难逆袭考到综评线,进入到复旦交大的提前批 。
580一般是一本率70%以上的重点中学的较低分数线,能进入这些学校,基本上还是身处高考竞争的第一集团,如果中考580也没有,高中阶段基本上就只能靠大投入的补习来勉力缩小师资和进度的差距了。
而当年中考580以上的考生,基本上进入的是相当不错的高中,绝大部分顺理成章进入不错的大学。但有两种学生例外:一种是中考运气特别好,进入高中后开启差生模式;另一种则是高考运气特别不好,三年辛苦毁于一旦(部分考生会考虑复读)。
中考成绩体现的是基础知识扎实度
学习的过程,就像垒积木一样。中间没垒稳当,就要停下来,拆掉重新布置。要是基础没打好,弄塌了,那就得重来。这样一来,跟别人相比,你必然多消耗几倍的时间和精力。
只不过,在校读书的时间是固定的,从一年级到高三总共12年。而每年的内容都安排的满满当当,没有空闲。进入初中,要想重新布置你的“积木”,只有去延长自己的每整天、一月、一学期的有效学习时间,或者,延长整体的上学时间,比如:复读一年。
所以导致了一个现象,中考成绩和高考成绩差不多。大多数学生的高考成绩,其实在中考成绩出来的时候,就决定了。
高中课程并不是彻底的从零开始,全部学新的,而是初中知识的“升级版”。所以大家并非站在同一起条跑线。每个人的出发点,取决于你中考所处的水平。升入高中,初中没学好的人会发现:
同样45分钟一节课,自己吸收效率要比别人低。比如:“数列”题目中,会加入初中“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老师不能把初中知识再重讲一遍,否则高中的课3年是讲不完的。所以要想跟的上,就得增加自己的“劳动量”,下课返工。这样的情况不是偶尔,而是经常出现,在各科出现。
别小看这些细碎的东西。就是这些细节,长时间积累,在各门课的学习上,就会放大。别人一道题如果5分钟完成,你速度慢、加上出错返工,少也得10分钟。别人一小时,你两小时。按这个比例,那么别人高中三年读完,你六年?按两倍时间算还是少的,因为我们并没有考虑思维或反应速度的差距(这也是“底子”决定的)。
别人是带着“初速度”学习的,就像一个本身就前行的赛车。遇到的空气阻力增加了一点,只要耗一儿点油,就可以克服。而你的大脑中还有初中没解决的“bug”,原始的速度就不快,学习中遇到阻力,就得时不时分心,去把车子从各种泥坑里拉出来,所付出的“油耗”就要比人高。
中考高考,这就是考察人的知识水平的一种规则,至少目前为止,我认为是较科学的规则,没有之一。初中学习的目标,当然是中考,你应当为了这场“应试”战争,发挥出自己的较大聪明才智。同时初中学习,又不仅仅是为了中考,它还会决定你几年后的高中学习,较终决定你的高考,进而影响你的——人生。
每一份付出会有回报,不要总想着如何能够进环境好的学校。而是要认认真真,一踏踏实实的去增强自己的成绩,用自己勤恳的付出去换取环境好的学校的录取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