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评述题目:如何看待“戏曲进校园”? 播音主持即兴评述考核项目需要考生在平时就多做联系,锻炼逻辑思维,那么本文,我们跟伊顿教育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个题目:你如何看待“戏曲进校园”? 看看是否与你的观点相符呢?
2017年8月初,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出台《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2017年,在试点基础上,有条件的省区市大中小学以及中央部委所属高校争取实现学生免费欣赏1场戏曲演出;2018年,戏曲进校园活动蓬勃开展,戏曲教育丰富多样,争取实现大中小学每个学生每年免费欣赏1场戏曲演出;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如何看待“戏曲进校园”?
参考评述:
戏曲进校园,是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戏曲有着上千年的历史,现存约300个剧种、数以万计的剧目。可以说,每一个剧种、每一出剧目都是一本生动鲜活的地方历史文化教科书。
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厚重历史文化的积淀,是民族传统文化活的载体,传承与弘扬戏曲艺术关系着民族精神的维系与传递。戏曲进校园,有助于让学生在近距离的体验中,在剧目的耳濡目染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进而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戏曲进校园,将促进校园美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戏曲是美的,绝美的扮相、精致的行头、矫健的武功、铿锵的锣鼓、婉转的吟唱等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情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戏曲进校园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打开了新天地。戏曲进校园,不仅将在校园内,而且将在全社会营造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良好氛围。传承发展戏曲,较关键的是人。戏曲进校园将视线转移到学生身上,不仅可以培育年轻观众,而且将有机会在学生中发掘传承戏曲艺术的好苗子,助力戏曲人才梯队建设。古老戏曲与“脑洞大开”的现代学生相遇,将为戏曲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血液、新的思路。在学生心中种下戏曲的种子,戏曲艺术才能不断生根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当前,戏曲进校园仍面临一些现实问题,比如一些地方戏曲人才凋零,短时期内难以满足师资需求。戏曲进校园,既要尊重艺术的规律,也要尊重教育的规律,还需要体现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这对戏曲教材的编写、课程的设置也提出了挑战。
此外,学校的戏曲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看戏听戏的浅表层面,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度,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思考戏曲艺术背后深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与之对应的,戏曲教学时间的分配、课时所占的比重、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估等,也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却没有想象中的顺利,比如戏曲的传播。不少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接触戏曲,甚至对戏曲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排斥态度,因为不了解所以漠视、排斥。解决这一问题,社会除了营造良好的戏曲文化氛围外,还可以举办公益性戏曲活动,让戏曲不再“高高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