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郁孤台指的是哪里?如何理解此景?
原创推荐 来源:网络 编辑:小蜜蜂 2019-11-27 11:53:15

  辛弃疾的这首《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饱含着浓厚的情感,而这首诗的中的郁孤台也是历来被很多的诗人所写到的,而辛弃疾在这里想要借助郁孤台这个特殊的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深情浓意。并且这首诗词也是被选入我们的课本中去学习的,相信每一位同学也是的熟悉的,对于诗词的鉴赏我们先不谈,这里我们先来谈谈这首诗词的一些其他的相关信息。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郁孤台指的是哪里?如何理解此景?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一、对于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首名词究竟是写于造口还是作于赣州?据说目前还有许多争论。特别是造口壁所在地现为吉安市万安县,郁孤台所在地为赣州。一方说是词人路过造口壁时有感而发,当场书作,一方说是词人在赣州任职之时所作。这一看似乎都没问题,但其双方本意还是有所不同。这与各地当前重文化,以名人来推动一方度有很大关系。

  二、《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首词究竟是写郁孤台的词还是写造口壁的词?我认为这首词既有写郁孤台,也有写赣江,既有写当时的故都汴京,也有写曾经的国破家亡下的逃难之人。如果光说是写郁孤台,那肯定不。词的是写造口壁所曾经发生过的事,并由此借景物比兴词人的壮志未酬和无奈无力改变命运的思想情感、爱国情怀。

  三、为何辛弃疾的《菩萨蛮》在有关郁孤台诗词中更出名、流传较广?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和名人大家登过郁孤台,如李渤、苏东坡、辛弃疾、岳飞、文天祥、王阳明、郭沫若等历代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诗词。特别是辛弃疾的名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一句"郁孤台下清江水"让郁孤台更出名,也让《菩萨蛮》一举成名。我想原因有三:

  (一)辛弃疾的《菩萨蛮》之词确实好。我们常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都是高手过招,一比就明了。纵观历众多名家描写有关郁孤台的诗文,辛弃疾的《菩萨蛮》文字朴实无华,吟诵朗朗上口,词景大开大合,立意高大深远,词中深藏着重大的历史事件,词中饱含着对乱世之中普通百姓的怜悯之心,词中更寄托着词人的爱国情怀和无力回天的哀叹。

  这一条滚滚逝去的清江,这一串串滚烫的热泪,都是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呐喊。晚江的鹧鸪声正是词人的愁怨与无奈。

  (二)《菩萨蛮》中有千古名句。对这首名词为何能流传千古?个人觉得除了句句经典之外,较有名的就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和"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四句。我觉得重点是要把第一二句的意思理解透。

  一是词人起笔"郁孤台"三个字,不管词人当时在何地所慨,如果词人是站在郁孤台再起笔用这三字,这就一点也不奇怪,但词人在造口壁,为何起笔不用"造口壁"而用"郁孤台"?

  我想虽然词人有感造口壁是46年隆裕太后转危为安的地方,但造口壁连一个村庄都不是,名气大小,而郁孤台就完全不一样了,它可是名台,李渤、苏东坡等名家都留有诗篇。

  另外郁孤台中的"郁"字既有葱郁、茂盛之意,也有抑郁、郁闷之说;而"孤"字也有孤独寂寞和孤峰孤特的双重含义。郁孤台建在赣州市区北部的贺兰山顶,始建于唐代,因树木葱郁,山势孤独而得名(海拔131米,还是印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啊)。郁孤之意与当时词人复杂、矛盾的内心应该不谋而合,也更符合词人的心境。

  二是郁孤台下的"清江水"又是指哪里?从地理概念上来说应该指的是赣江的支流"章水河",此河与不远处的贡水两条支流汇聚于八境台再往北即是赣江,赣字就是由章和贡字合成。从赣州至造口璧这段河流才是赣江段。从词的意境来说,应该统指南方的河流。由此,对后面的"中间多少行人泪"就更好理解了。

  (三)历代学者和文人墨客对这首词评价都很高,称之为“横绝六合,扫空万古”之作。这与大词人辛弃疾较了解当时此地的历史和风土人情有紧密关联。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时年35岁的辛弃疾来到了赣州,当了两年的江西提点刑狱(掌管司法狱讼的官),官署便设在赣州。两年的时间里,他对郁孤台、赣江至造口壁沿线景色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了解,《菩萨蛮》词,就是在这段时间填的。而苏轼等大诗人或是看图作诗,或是途径此地登台揽胜有感而发。这样的有感而发也许是表象的。加上名篇名诗还有神来之笔的说法,过了这个时间、心境也许感觉就没了。辛弃疾的《菩萨蛮》就是这种神来之笔。

  总之,词人借郁孤台抒情而没写郁孤台,全词所借之景、人、物都是由郁孤台展开,以郁孤台为基点进行写景、写人并抒发情感。

  这样一首充满词人血泪和情感的好词,这样一首通俗易懂、内涵深刻的佳词,这样一首正能量满满的爱国主义名词,现如今进入学校课本也就不足为怪,《菩萨蛮》自然而然在有关郁孤台诗词中就更出名、流传较广!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辛弃疾
上一篇:庄子的《逍遥游》是怎样的一个境界?其中的“鲲鹏”的故事是怎样的? 下一篇:高中学习和初中学习的较大的差别在哪里?上了高中成绩明显下降的因素何在?
预约领取试听课
我们为您准备了
  • 学业水平系统测评
  • 个性化针对教学计划
  • 线下逆袭试听课
  • 系列学科学习资料
确认预约
热门活动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高中英才班
高中英才班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