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饮酒作诗,是一种文人的情怀和习惯,也是知己好友之间的一种促膝长谈的方式。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就是写自己与八个好友饮酒为乐的故事,这其中的八仙到底是谁呢?他们在长安的相聚在这首诗中有怎样的暗示和描写?我们在阅读了这首《饮中八仙歌》之后,就会了解其中的意味。下面我们就来通过了解杜甫口中的这八仙的生平来探析当时的社会背景。
杜甫诗中写了八个人物,我们熟悉的有3人贺知章、李白、张旭,不太熟悉的有汝阳王李琎、左相李适、崔宗之、苏晋、焦遂5人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一、汝阳王李琎被唐玄宗称为谪仙
唐玄宗曾经夸奖汝阳王李琎:
花奴(琎小名)姿质明莹,肌发光细,非人间人,必神仙谪坠也。"
李琎是唐睿宗的嫡孙,按照传统是要继承皇位的,但是叔叔李隆基英明果敢,为唐睿宗立下大功,因此李琎的父亲很识趣的把皇位让给了李隆基。
杜甫在《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中特意写道:
汝阳让帝子,眉宇真天人。虬须似太宗,色映塞外春。
唐玄宗李隆基对自己的兄弟好,对自己的这个侄子李琎也异常宠爱。
杜甫写《饮中八仙歌》特意把李琎写了进来,其实杜甫为了仕途,写了好几首诗给李琎,希望能得到他的引荐。可惜都没有什么效果,只是做了李琎的门客混吃混喝而已。
二、左相李适之服毒自尽
李适之也是皇亲国戚,他是唐太宗李世民曾孙,恒山愍王李承乾之孙。
天宝元年(742年),李适之代牛仙客为左相,后来与中书令李林甫争权不敌,渐渐失宠。天宝五年(746年),罢去相位,同年七月,李林甫上奏弹劾李适之与韦坚结党营私,李适之被贬为宜春太守。
李适之罢相后,曾经作了一首诗: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天宝六年(747年),李适之听闻韦坚被杀,惊惧之下,服毒自尽,时年五十四岁,葬于陕西温泉里。
杜甫的这首诗大约是天宝五年(746年),那个时候的李适之已经失宠了,杜甫的“衔杯乐圣称世贤”就是从李适之的那首诗化用而来。
三、崔宗之 李白的好友
崔宗之的古诗流传甚少,据说他后来谪官时,还常和“赐金放还”的李白诗酒唱和 :
“(李白)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白浮游四方,嘗乘月與崔宗之自采石至,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 ”《旧唐书·新艺传》
传说李白写《登凤凰台》时,就是崔宗之陪他一起去的。
四、苏晋 爱逃禅。
苏晋是开元间进土,曾为户部和吏部侍郎,据说他长斋信佛,不过杜甫却说他嗜酒,故曰“逃禅”。
据考证,他的生卒日期是676年-734年,假如杜甫的这首诗写在746年,估计苏晋应该还要多活十几年吧。
五、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唐·袁郊撰《甘澤謠》称焦遂为“布衣焦遂”。焦遂是饮中八仙的平民,以嗜酒闻名,不知道如何与其他七位名士相交的,竟然被杜甫写入饮中八仙歌而名传青史。
饮中八仙,以李白较为闻名,另外贺知章、草圣张旭也无人不知,这里就不浪费笔墨了。
杜甫当初为什么写这八个人呢?
唐汝询的《唐诗解》解释说:
知章则以辅太子而见疏,适之则以忤权相而被斥,青莲则以触力士而放弃,其五人亦皆厌世之浊而托于酒,故子美咏之,有废中权之义云。
“厌世之浊而托于酒”,可能是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