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我过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深受着大家的喜欢,西游记也被拍成了深化电视剧,是很多人童年的回忆。我们都知道电视剧中《西游记》的主角师徒四人,有师傅、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那么《西游记》的取经团里,为什么要设置一只猴和一只猪?这个问题,可以有各种回答。个人认为是因为在动物之中,猴子和猪可能是与人类生活较密切相关、人类较为熟悉的两种动物。
猴子就不用说了,它们对人类的模仿以及自身的形象,都可以视为人的亚种。猪常被作为祭品,因为人类对神献祭的,需要是跟自己较为相似的东西。据说从生物角度,猪的心脏与人类也是较为相似的。
这两种动物放在一起,也形成一种形象以及个性上的鲜明对比。一瘦一肥,一动一静,猴子显得精明,猪有憨笨的印象(其实是错觉),这些对比都堪称有趣,对文学创作来说也很有需要。
关于猴子,有学者认为,它的原型是来自历玄奘去印度取经的时候,在瓜洲(也就是今天敦煌处)收的徒儿石磐陀。历真有此人,只是在传说中,慢慢变成猴面的形象。据说在河西走廊,凉州地界,玄奘遇到麻烦,无法过关,只能偷渡,昼伏夜出。到了瓜洲的时候,通缉令来了。这里离玉门关很近,如果没有人带路,根本过不去。于是他讲经说法,并收了当地胡人石磐陀为徒。
那么为什么在传说中会被专为猴儿的形象呢,因石磐陀是胡人,胡人的长相本来跟中国人就很不一样,他们浓重的毛发、深凹的眼睛都让人觉得与猴子有相似之处,所以有“猢狲”这一说法。
现在在敦煌的壁画中,现如今还有石磐陀保护玄奘法师穿越林莽的情景,图片中,有一人站立(玄奘),一马,一猴(石磐陀),前面有一条河,据考叫葫芦河,旁边是林莽。
当然历史的真相是玄奘法师只可能带着人类作为徒儿,在西游记里这徒儿变形成动物形象,热衷从佛道解释的朋友也可以说明这说明佛法不仅在人类社会上产生作用,而是众生平等,动物与人类都享有同样平等的修持和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