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失斧疑邻”的故事,是在告诉我们在凡事不要用鄙夷的眼光去看待,对待的事情,我们要摆事实讲道理,并且不能有失偏颇,丧失了公允。失斧疑邻的故事讲述的就是自己的斧子丢失了,在没有的证据的情况下,武断的去怀疑自己的邻居拿了自己的斧子,结果当斧子找到了之后,再次去看待这件事情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当时的行为和想法犯了一个疑神疑鬼的错误。
失斧疑邻
疑:怀疑。斧:斧头。怀疑邻居偷他的斧头。指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近义词:疑邻盗斧、疑神疑鬼、疑人偷斧
反义词:深信不疑、毋庸置疑
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人有亡斧者,疑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抇(hú)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译文: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的,就暗暗地注 意那个孩子。他看那个孩子走路的姿势,像是偷了斧子的样子;他观察那个孩子的神色,也象是偷了斧子的样子;他听那个孩子说话的语气,更象是偷 了斧子的样子。总之,在他的眼睛里,那个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
故事
《列子·说符》载有一则寓言:从前,山里住着两个樵夫,他们是相处很好的邻居。其中一个姓李,另一个姓王。李樵夫平时喜欢跟王家的孩子一起玩。
整天,他进山去砍柴,在路上发现斧子忘记带了,于是返回家中。他四处寻找,屋里屋外都找遍了,也没找到。李樵夫想:是不是邻家的孩子把斧子偷去了呢?因为他平时经常来我家玩啊!
于是李樵夫就暗中注意邻居家的孩子,觉得这个孩子的行为十分的可疑:说话小心翼翼,打招呼的声音小,笑容很勉强,来他家做客的次数明显减少。于是他断定:没错,是这个孩子偷的,我早觉得这个孩子平时就不怀好意。李樵夫心里很气愤,决定找机会质问那个孩子。让他没想到,过了几天,他上山砍柴被东西绊倒了,一看竟然是自己的斧子。原来啊,是他上山砍柴不小心把斧子丢在了那里。
回到家,他再观察邻居家的孩子,觉得这个孩子走路并不是鬼鬼祟祟的,他再仔细看那个孩子的神情态度,也没有丝毫可疑之处,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过斧子的样子,他觉得这个孩子其实很可爱。于是心里想:我胡乱猜测,把一个可爱的孩子当作小偷,差点犯了大错。
失斧疑邻的寓意故事中的樵夫因为自己找不到砍柴的斧头了,没经过仔细调查就怀疑是邻居家的小朋友偷的,后来才发现斧头是被自己不小心弄丢的。这个故事说明不经过仔细询问调查,就随便主观臆造、胡乱猜疑事情的真相,是会犯错误的,还很可能会冤枉好人哦!
举例
对于那些没有调查就胡乱发表意见看法的人,跟失斧疑邻有什么区别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他的这种行为,可谓是失斧疑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