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教育里家长较常见的表现就以下几个特点:不辞辛苦培训、不惜人力陪读、不惜成本择校。当下的教育焦虑有来自好的教育资源相对稀缺,但家长严重焦虑和畸形攀比的背后也是故意有人在煽风点火,你在孩子教育上有多焦虑?别让这些人钻了空!伊顿教育提醒:还是要保持理性才是较好
以为是口碑其实是套路——培训机构成了“心理”
“要专挑孩子不会的提问”“要让家长感觉自己孩子真的不太行”……近日被媒体曝光的某培训机构英语课程设计,揭出了培训机构的“攻心计”。
记者调查了解到,利用家长从众、攀比的心理,培训机构的“洗脑”阵地已经前移到了手机里。
一位刚刚幼升小的家长冉峰发现,自从孩子确定要上家附近一所小学后,就被拉进了“某小学入学群”。刚开始,大家交流孩子和家长信息,相谈甚欢。随着人数增多,广告出现了——暑期游学团、游泳教练、理财平台等等,而较多的还是各种培训班的分享。
“真是聊着天就把你给‘套路’了。”冉峰说,每次都是他家孩子学什么了,感觉很好给大家分享,然后几个固定的托儿开始跟帖。“我孩子也在这家学的,真不错。”
一位教育培训业内人士说,家长们往往今天看某个“牛娃”上了什么班,就开始焦虑,想马上跟风报班;明天去报,发现居然有钱也报不上,越报不上越心焦。摸透了这些心理,培训机构就会利用各种群圈定目标受众,打着分享信息、提供指导的旗号,散播报名紧张等信息,制造焦虑气氛,“吹风”中就把生意给做了。
好的学区等于美好未来——房产中介成了“教育”
开学了,学区房的投资暂时降温,租房陪读的市场火爆起来。记者走访多家房产中介了解到,几家学校周边的出租房虽是“老破小”,租金却年年看涨。“人生是一种选择。学区房=好的教育资源=孩子的美好未来。”房产中介王龙向记者“兜售”这一理念。#p#副标题#e#
学区房、陪读房,为何价格严重偏离市场规律仍受追捧?教育业内人士分析,根源当然是教育资源不均衡,好的教育资源相对稀缺。“问题在于,市场正在利用这种不均衡炒作焦虑,不断推高价格。”师范大学副教授殷飞说。
房产中介变身“教育”,类似现象已不鲜见。北京西城区的教学实力曾一度被追捧,“老破小”的学区房获利也因此节节攀升。后经有关部门调查,背后是一家中介机构的统一行为。
校内减负校外“烧钱”——商业中心成了“级学校”
“强烈要求减负!”“强烈要求取消成绩排名!”呐喊方才消退,“强烈要求恢复小学统考!”的呼声又起。记者采访多位家长了解到,相比各种培训、竞赛、考证给孩子带来的压力、给家长带来的焦虑,不少人宁愿重新承受“一考定成败”。一位家长说:“看不到清晰的路径规划,搞不清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合适,无法不焦虑。”
“不可捉摸、模棱两可、体外循环。”殷飞则用这样三个词概括当下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无序竞争。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人们感到确定的统一考试反而显得不那么面目可憎了。
现实中,焦虑消解正在被置换为各种形式的“烧钱”行为,而嗅到了这一“商机”的商业综合体们迎来了“新生”。
记者采访发现,城市中的商业中心正在变身“级学校”。以市地标紫峰大厦为例,每一层楼都有至少两家培训机构进驻。每到周末、假期,背着书包的中小学生频繁进出,孩子们的身影从一楼的英语班出来,又进入二楼的学而思辅导班,匆匆吃完午饭,再进入三楼的舞蹈班。门外等候的家长中不乏硕士、博士,他们一边焦虑地在刷着手机,吐槽起步阶段的数学、拼音、图形这么简单收费却不低,但又很庆幸自己第一时间“购买”到了课程。
殷飞认为,要纾解家长的焦虑,不能仅靠劝家长保持理性,要推进好的教育资源的均衡,丰富好的教育资源的供给,从根本上打破不健康的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