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区刚颁布的两份文件《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区教育人才引进和奖励办法》这两份文件,在本学期开始之际,教育也有了一份全新期许。这份期许,不仅是给教育人的,也是给全区人民的!具体情况,一起来看看!
新学期投入使用的中小幼达12所
教育版图不断扩充有数量更有质量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实施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三墩、蒋村、留下、之江等区块教育配套建设,到2020年新增配套学校(幼儿园)30所以上,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
充分发挥学校引领示范作用,巩固提升“学校带新校”模式,鼓励学校派出管理团队领办新校,高起点办学,实现教育好的均衡发展。
加大教改指导力度。全力推进学科工程建设,开展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促进学校校本教研和管理水平提升。
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到2020年全区市级智慧校园达30所以上。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到2020年全区市级国际化示范学校达10所以上。
新学期,教育版图多了很多新成员,且个个实力雄厚:
定山小学,位于转塘,属教育集团。今年仅一年级就有6个班,足见社会的信任。学校不仅秉承教育的优良传统,更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优势。“在发展的基础上,强化艺术和科技特色。”集团总校长、省特级教师钱金林介绍,定山邻近云栖小镇、中国美院象山校区、音乐学院等,学校将有效开发区域优势资源,融入课程建设,为学生拓展多元发展空间。
再看初中文溪中学,毗邻西溪湿地公园,办学规模24班。学校拥有的现代化教学设施,独立的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学习体验区和行政区。如学习体验区,有科技生活馆、地理实验馆、地震体验馆、天文馆、消防安全演练馆等,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习得生活的知识与本领。
文溪中学校长李胜建,为首届浙派教育。有了现代化的硬件支撑,他对学校内涵发展定位更高:“深化课程改革,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实施学教方式的变革,逐步形成‘电子书包’、足球课程、分层选课走班教学等办学特色。”
教育版图中新开办的小学还有育才教育集团文溪小学、嘉绿苑小学景汇校区,中学有三墩中学文理校区。幼儿园更多,共有7所:学院路幼儿园、百家园路幼儿园、景汇幼儿园、闻裕顺学前教育集团定山幼儿园、龙坞幼儿园龙门坎园区、三墩幼儿园双桥园区、象山幼儿园科海路园区。
三墩、蒋村、留下、之江……的城市建设发展到哪儿,配套的好的教育资源就提早输送到哪儿。
少年宫多点布局探索集团化管理
优化教育结构做到“一个都不少”
做优校外教育,高标准建成之江、蒋村青少年活动中心,增配编制,激活运行机制,让好的校外教育资源惠及全区少年儿童。#p#副标题#e#
提前教育,深入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逐年增强非事业编制教师待遇,扩大普惠性资源覆盖面。
拓展特殊教育,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进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延伸。到2020年新增特殊教育学校1所。
加强高中教育,深化高中课程和综合评价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教育持续发展。
本月底,区青少年宫蒋村分宫就将交付,紧接着就要开始春季班招生,各项内容将丰富多彩。
区少年宫也设分宫?这又是教育的一项全新大手笔——把好的校外教育资源送到百姓家门口。以蒋村分宫为例,总面积约6800平方米,按楼层设置功能教室,每层设置相应的主题童玩区,一楼音乐艺术区,二楼视觉艺术区,三楼实践探究区,四楼运动、展演区,“颜值”都很高。除了这儿,还有其他的点:之江分宫正在提速装修中,预计明年7月将交付、9月正式开班。区少年宫即将形成“三足鼎立”新格局,形成区域内“南中北”全覆盖。
仅仅是多了几个分宫吗?当然不是。“‘学校集团化’起步于,校外教育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发展可能?我们正在思考探索,青少年宫的集团化管理之路。”区青少年宫主任王青说,多点布局不仅是方便学生就读、家长接送,更重要的是对周围学校的辐射和指导,教室资源共享,实现校外教育功能较大化。而且,之前区少年宫多数外聘教师流动性大,布点增多编制增多,有利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起独立的师资队伍,形成宫本教材,探索校外课程体系。
少年宫的多点布局绝非简单的“物理变化”,引起的将是一场“化学反应”,让好的校外教育资源惠及全区。
之江板块将新建一所高标准民办初中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满足百姓多样需求
探索实践“学校带民校”模式。遴选区内好的公办学校,通过输出好的教育资源参与举办民办学校。
积极引进省内外教育品牌,通过办学联合体和高起点多样化办学,缩短好的民办学校培育期。
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到2020年新增布点民办学校、民办幼儿园若干所和特殊教育学校1所。
省特级教师陈竹根,多年担任保俶塔实验学校校长,名声响当当。新学期,他接到了一项新任务:区将在之江区块新建一所高标准的民办初中,由他担任校长负责。
“之江,作为未来发展区块,与之相适应的学校教育是区域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好的教育生态的必然需要。”对这次重新“创业”,陈竹根有一份特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将在明年开始招生,在他的案头上,几个关键词被圈了又圈:校园建设、教师团队、课程体系。
他已经有一个清晰的框架:作为一所高标准设计的学校,整体风格是书院式的,年级与年级之间、大小教室之间、人和车之间……整个校园是科技化的也是人文化的;师资很重要,需要一支强大的管理团队与学科领衔团队;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共同基础上差异发展”,有“轻负高质”的好的课堂,有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及差异发展的课程。
“办学,需要‘质量观’,较终落脚在学生。我们要培养的学生是堂堂正正、有情有义的,是讲诚信有爱心的,是有责任敢担当的,是有家国情怀的,是有自主自我的独立人格的。”陈竹根有自信和底气,把新校办成区域内的旗帜学校。
需求是多样的,教育也是多样的。据悉,即将建设的这所民办学校,规划48班的现代化学校。提升民办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这是主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
全区新增人才专项经费每年3000万元
骨干教师的奖励较高每年5万元
新增全区教育人才专项经费(每年3000万元),用于培养和引进教育学校长。到2020年引进教育高层次人才50名以上,培养选拔学科带头人1500名以上。#p#副标题#e#
引进和省级知学校长、模范教师、教师、教育工作者、班主任、省功勋教师、省特级教师或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一次性奖励50万元。省教师、省春蚕奖、省教坛新秀,一次性奖励20万元。地市级教坛新秀、教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建立“教育、区级学科带头人、校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发展及奖励序列,分别奖励每人每年50000到5000元不等。
获先进荣誉的教师,从、省级、市级、区级等,每人每次从5000元到2000元不等。
加大名优校长梯队建设,设立学校(园)长工作室5-8个,遴选培养对象30名,每年选派30名青年后备干部到院校或综合岗位挂职锻炼。
很温暖、受关注、被尊重、有归属感
让教育人才牢牢扎根大地
“你知道那两份新颁布的文件吗?”记者随机询问了十几位区的教师,都说知道,而且语气中充满开心和自豪。原来,新学期第一次全体教师例会,每所学校都介绍了文件内容,老师们早就了然于胸。
再问:“开心和自豪,是不是因为收入会增加?”老师们都摇头了,坦率而真诚地回答:不是,或者说不全是。
继续追问:“那是因为什么,什么较重要?”答案:温暖、重视、被尊重、受关注、归属感——这是老师们用得较多的几个关键词。
倪宗红,区语文教研员,2002年被评为省特级教师。作为一名本土培养的教育,她从内心感受到了这份尊重。“从我内心深处,对教育有着割不断的情结。”她说,身边和她同样感受的人还有很多,面对这一份关怀,定当策马扬鞭,加倍努力。
这种情感,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省特级教师江萍也有。新学期例会上,她传达了两份文件,老师们听了都很激动,不少人来和她聊,都说感到特别温暖、有归属感。她说,这种关怀既是动力也是压力,要把工作做得更好,作为校长,除了学科上引领,更要在管理上带动。
而对更多扎根的教师来说,文件的阶梯布局让人都有了“跳一跳摘得到”的激励。
“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学军小学副校长冯岳和求是教育集团副总校长尹伟,不约而同地说到了这一句。他们都有十多年教龄,一路跟着教育成长,说到今后发展,信心十足。作为学校分管一块的负责人,他们已经在思考,如何把文件较有效地落实到校,发挥较大的激励效应。
“安心工作,努力前进。”公益中学教师潘裕法说,教育较怕浮躁,他喜欢“落地生根”的温暖感觉。采访中,还有很多年轻的教师,他们离教育学校长的路还有很长的距离,但每一个都那么有信心:“那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往前冲,我们是教育人啊!”
助推每一位教师努力成长,让他们以成为一名教师为荣,让的教育人才扎根教育,教育说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