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将在9月4号—16号在市举办,这个比赛的含金量如何?作为自身体魄和荣誉的证明,自然不言而喻。作为东道主的高校的学子不甘示弱,在浙财大的训练馆中,学子们正在“热火朝天”的奋力中。
大学生,取得学生运动会参赛资格
李奕颖是财经大学15级市场营销的学生。个高腿长、习惯绑着低马尾的她,比赛时眼神专注严肃,下了场笑起来却是温柔腼腆的模样。难以想象,这样一位看起来有些瘦弱的姑娘,已经是12年的“乒乓老将”了。她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乒乓球,仅大学以来就多次参加大学生锦标赛、乙A职业联赛、省大学生锦标赛等重量级比赛。
在去年6月、11月两次激烈的选拔赛和年前的集训中,李奕颖与同校13级市场营销的李浩、张彤从全省众多的学生运动员中脱颖而出,正式取得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的参赛资格。今年3月的预赛中,队代表团斩获男团和女团亚军的好成绩。
如今,在三位乒乓球教练的带领下,来自大学的邓茹月、宁波大学的李彦昊、李增、顾宽亮、贾晨、曾萌萌和财经大学的三名队员一起,抱着“不怕吃苦,绝不认输”的信念,全力备战学运会决赛,日复一日进行着在常人看来枯燥无比的封闭集训。
整天训练6个小时,高温天他们积极备战
“较近的一个月,我们每天训练6小时,早上8:30训练至11:30,下午因为天气炎热,安排在寝室休息调整,观看对手的比赛,商量怎么增强技术水平,晚上是从6:40训练至9:30。”李奕颖说,“虽然辛苦,但大家都相信花在训练上的时间不会白费。”#p#副标题#e#
此前为了适应学生运动会预赛的标准,队伍的训练球从红双喜换成了双鱼40+的大球,训练时对肩部力量的要求更高,肩部受到的压力也更大。为了预防受伤,他们目前的训练内容除了需要的技术和心态训练,还多了身体方面力量、肩部力量的增强和牵引拉伸等恢复性和放松性训练。李奕颖说,刚换球的时候,女生们都承受不了用大球对打时肩部受到的压力,经过长期训练才逐渐习惯。
与李奕颖类似,李浩和张彤都是从小练习乒乓球。李浩出身四川省队,曾获得国际青少年巡回赛双打亚军、大学生锦标赛单打,而张彤12岁进入山东省队,之前也在各类省、市级比赛中取得过不俗的成绩。作为今年刚刚毕业的浙财大学子,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四年一届的学生运动会,两人都重视。
“上一次回家还是过年的时候,爸妈知道我能参加学生运动会都开心,嘱咐我注意身体,认真训练。平常在校期间除了上课,其他的时间都留给了训练和比赛。”张彤说。
同样,李浩自从6月份毕业就没回过家,一直留在学校训练备战。这次学生运动会上,他将和来自宁波大学的选手搭配双打,而两人之前没有配合的经历,还在继续磨合中。谈到平常训练,李浩说:“对我而言,训练的辛苦远远比不上输掉比赛的痛苦,所以再难再累,都要争取做到更好。”
李奕颖也坦言,预赛中取得的好成绩对他们而言同样是一种压力。“但压力也是动力。”她腼腆地笑着,“希望能在9月的赛场上展现出自己较好的精神状态和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