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贬低式教育,较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家长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在自己的孩子耳边扇风,总是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这样的教育模式被称为是“贬低式教育”,长期在父母的这样的高压之下成长的孩子,较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性格敏感,对待一切事物都有很强的防范心理,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家长切记不要使用这样的方法来激励自己的孩子,这样会适得其反。
什么是“贬低式教育”
“贬低”,故意降低对人或事的评价。“贬低式教育”,通俗地说就是打压式教育。
记忆深刻的是在报道一名的女留学生自杀前和母亲的对话:
“我怎样做你才满意,在你眼里我就什么都不是?”
“你应该是较的,你应该可以做得更好。”
这一对话显露的就是极端式“贬低式教育”的显著特征。在父母的眼里从来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的学习和表现从来不满意。而在孩子的心里,却永远不知道如何让父母满意。
“贬低”的含义中有故意之意,但对于有些父母而言,其实从来不是故意采用打压式的教育方法,而是他们内心就是这么想的,眼睛里看到的永远是孩子的缺点。
对这样的父母,永远别说是爱孩子的,更别说是为孩子好。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叫什么爱?让孩子每天生活在无助、彷徨之中叫什么为孩子好?
孩子不是夸出来的,但决不是贬出来的
我们经常听到“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虽然我也认为有些片面,但鼓励的作用肯定远远大于贬低的作用。
别说孩子,试想一下,我们大人,在工作中得到领导或别人的称赞,心中都会产生愉悦感,工作可能也更有动力。而当别人指责后,你是更有工作动力多此,还是抗拒心理多些。
其实简单的道理,但是我们有些家长永远站在自己的角度,认为我是为孩子好,孩子就得接受我所说的一切。要知道孩子是有思想的鲜活的人,岂任你家长摆布。
而有的家长在经常性地贬低孩子时,甚至认为自己是在用激将法,孩子夸多了会飘。这些家长却不知道,激将多了就会成真的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当家长经常性地说孩子这样不行,那样不行的时候,说多了孩子会从内心接受这些评价,从而产生自卑、自我否定等负面心理。
反应为行动表象则是有的会更内向、封闭,这样的孩子看似会很听父母的话,也好像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好孩子,但孩子内心承受着多大的压力与苦闷,别人永远看不到,直到有整天他们再也承受不了时,上面的那些悲剧就发生了。
而有的孩子表现出来的则是对抗,逆反心理会让他们与父母对立起来。说实在的,我倒希望面对父母的不正确教育时,这样的孩子越多越好,至少在对抗中他们的负面情绪会积累得到的释放,至少孩子自己承受的痛苦会更少些。
永远别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物品
家庭教育决定着孩子的高度,更是孩子性质品质行成的决定性因素。家长永远别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物品,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要做有原则的家长,对待孩子要鼓励与批评相间,孩子表现好时和取得进步时就得多鼓励,孩子犯错时也需适当批评。
要做知足的家长,“贬低式教育”的家长较大的问题是不知足,特别是对孩子的成绩。反过来想,你的孩子为什么需要是较的呢?你自己是较的家长吗?你做不到为什么要求孩子做到?
要做不功利的家长,说实在的,要说我们一名家长,在面对孩子成长时没有一点功利性不现实。但如果家长让功利蒙蔽了双眼,只想着把自己没有实现的东西,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全部强加于孩子,要孩子去改变,去实现自己不能实现的东西,这是极其自私的表现?
要做有温度的家长,天下没有不爱子女的家长,但爱要理性地爱,爱要让孩子感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