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辅导:关于守护“乡土中国”致志愿者的倡议书写作指导!解题+审题+范文!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小蜜蜂 2019-12-30 15:15:44

  在大语文的时代,我们在语文的世界中展现着我们中华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魅力来展现着传统文化的精彩。对中学生而言,在一些好的素材的积累下,也能用这些素材书写出属于自己心中的那份文化之美。本次伊顿教育老师给各位同学分享的话题作文是:守护“乡土中国”的倡议书。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现在的作文体裁越来越丰富,因此每一位同学都要学习每一种体裁的相关的细节。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的作文写作指导。

作文辅导:关于守护“乡土中国”致志愿者的倡议书写作指导!解题+审题+范文!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从基层上去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而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就是村落。但近年来,人口流失和生活方式转变正在使乡土文化趋于解体。一些具有百年历史的古村庄人去屋空,流传千百年的民俗、手工艺濒临失传,县志、村志等乡土文献整理无人问津,乡村文化设施老旧短缺……凡此种种,让人说到乡愁时,甜蜜中充满着苦涩。作家冯骥才感叹:“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假设你是某大学志愿者协会的负责人,根据材料反映的现实状况,以协会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志愿者们开展与此相关的主题活动。注意倡议书的格式,字数不少于800字。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前两句,主要借《乡土中国》提出“乡土”的概念,并点明“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就是村落”;第二部分是三四句,指出乡土文化趋于解体的现状和成因;第三部分是五六句,是对该现状的评论。这三部分是有机关联的,第一部分是引述性的材料,引出概念;第二部分进一步界定概念,而这个概念才是审题立意应该关注的;第三部分是立意的方向,冯骥才的话是命题人对立意方向的暗示,考生不可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2.典型任务的限制。本题的任务指令首先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反映的现实状况”,即“近年来,人口流失和生活方式转变正在使乡土文化趋于解体”的现状去审题立意,这是审题立意的基础;其次,写作时要以“某大学志愿者协会的负责人”的身份向“志愿者们”发出倡议。考生要有鲜明的对象意识;再次,写作内容的限定,除了要体现“材料反映的现实状况”,还应该有“开展与此相关的主题活动”的具体论述,以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较后,规定了作文体式为倡议书,不可选择其他体式进行写作。这几点是需要在行文得到体现,缺一不可的。

  3.价值判断的限制。通过材料陈述中“百年历史”“流传千百年”“濒临失传”“甜蜜中充满着苦涩”等词语,以及冯骥才的感叹,可以看出命题人对乡土文化的认可和赞美,对其趋于解体的现状于遗憾中透着惋惜,不舍中满含着忧虑,以及希望保护古村落的愿望。所以,考生在行文的过程中要有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尤其是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坚持文化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

  开放性

  1.立意角度的开放。从材料来看,审题立意的基础是第二部分,主要陈述乡土文化趋于解体的现状,那么按照一般思维逻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思考的话,可以有以下几个发散点:(1)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3)解决措施是什么;考生在行文的过程中既可以深入剖析其中一个方面或该方面中的一个或几个角度,又可以和其他方面或该方面中的一个或几个角度复合生发立意。以上几个方面的多种选择及其叠加,可使立意角度的开放性达到较大化,只要较终落脚到保护古村落、保护乡土文化上即可。

  2.论证选材的开放。对于题目提供的情境,考生可以从书本或新闻中接触到,甚至一部分考生有真实生活体验,可以引发共鸣,据此可以触发考生丰富的联想和感悟。考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或者调取前期文字素材积累,或者提取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深入思考,合理运用。放眼所及,生活所触,只要符合立意均可以通过合理剪裁,为我所用。

  3.表达方式的开放。表达方式的选取方面较为自由,据材料要求来看,记叙、议论均可,后者占优;在表现手法的选择方面,大到记叙、议论、描写,小到各种表现手法,如能合理运用,均能出彩。

  【解题】

  本次命题属于创设情境+定向引导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此类型作文要求考生需要围绕材料内涵和具体任务指向来立意行文,进行合理类比和联想,完成任务指令。

  尤其需要把握和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读懂材料所提供真实情境中的内涵仍然是审题立意的前提,主要是要读懂材料中蕴含的逻辑关系——以乡土文化的现状为基点,向内或向外进行有机发散;2.如何把材料中的逻辑关系有机而具体地体现在行文中是作文的重点,是对考生化抽象为具体、从零散到系统能力的考查;3.如何通过感悟乡土文化,体会传统文化的西安伊顿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是本次作文的难点。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别让“乡愁”变苦,勿让乡土成愁。

  2.留一片乡土去品味。

  3.保护乡土文化,莫让古村落消失。

  4.保护古村落,志在必行。

  5.在城镇化的大潮中留一片乡土。

  ……

  偏题立意:

  1.保护乡土中国,保护文化遗产。(概念泛化,可视作偏题立意)

  2.关注乡村,投身乡村工作。(有过度审题的嫌疑,材料中提到的是“主题活动”,和“乡村工作”有区别,定位有偏差)

  3.建设美丽乡村,构建和谐社会。(审读材料不严谨,偷换主题,可视作偏题立意)

  4.要进步更要传统。(泛化主题,偷换概念,可视作偏题立意)

  ……

  【下水文】

  别让古村落渐行渐远

  亲爱的志愿者们:

  你们好!

  一砖一瓦皆是史,一草一木皆含情;想起乡土,内心便满是温柔,感受乡土文化,如饮美酒醇厚悠长。可近年来,人口的流失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让乡土文化趋于解体,乡村的一切与我们渐行渐远。所以,我在此倡议:留一片乡土去品味,勿让古村落成为历史。

  乡土文化解体,究其根本,是人口流失与生活方式转变的必然。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从基层上去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而中国乡土社区的单元就是村落。可以说,村落承载着无法言喻的情谊与韵味,乡村的生活自然、恬淡。可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发展与进步的时代,这个时代不断有新的事物、新的契机涌现。大量的乡村人民为了追求更美好的高品质生活,迁徙到了城镇,生活方式的转变让他们无法慢下来……凡此种种,让我也依稀体会到了余光中先生口中乡愁的韵味;乡愁是邮票,是思念,甜蜜中充满着苦涩。如此,怎能不让人感慨、叹息?如何才能留一片乡土去品味?

  同学们,我们要读好古村落这本书,让乡土文化在现代生根发芽。

  作家冯骥才感叹:“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每个古村落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当我们真正了解这些历史时,我们就会明白保护古村落的重要性。古村落的民风民俗、房屋建筑、手工艺都是我国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不让这些乡土文化失传,我们应当重新拾起它们,传承并使其发扬光大。乡土文化的没落,古村落的现状都不容乐观,对于这样的现实,我们需要重视。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古村落,让乡土文化的生机再次焕发。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从基层上去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中国的乡土社区就是村落,所以说保护乡土文化应从根本上出发,只有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活动,组织大家去古村落参观,去学习濒临失传的手工艺,去了解流传千百年的民风民俗,去查看整理无人问津的县志、村志等乡土文献等等,为乡土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乡土文化源远流长,想要留住它们绝非易事。保护乡土文化,避免它们的消失,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与同心。涓涓细流,汇成大海;一片乡土,凝聚无数希望,让我们停下的步伐,留一片耐心来呵护我们的乡土,用丰富的思想装点乡土村落,以细腻的心去珍惜乡土文化,让乡土文化永不落幕。

  因此,我在此再次发出倡议:“留一片乡土去品味,勿让古村落成为历史!”

  倡议人:XX大学志愿者协会

  xx年xx月xx日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省选考赋分制的规则是怎样的?选考赋分制十问十答! 下一篇:关于“减负”的作文写作范文盘点!减负时评文分享!
预约领取试听课
我们为您准备了
  • 学业水平系统测评
  • 个性化针对教学计划
  • 线下逆袭试听课
  • 系列学科学习资料
确认预约
热门活动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高中英才班
高中英才班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