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的中小学的校长都有所变化。二中的叶校长较近也在准备离职。叶校长的很多教育理念收到了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二中应该很多人都知道!二中里都有哪些知学校友?且听听杭二中叶校长为你分享几个“成功人士”
第1个案例 这个“牛津”男孩,很会选玩伴
比如说有个小伙子,张维加,2007年从二中保送到北大,现在在英国牛津大学。他已经在 Science 杂志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近20篇高质量论文,并且在2012年成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较年轻的会士。这个会士放在中国是什么概念呢?偌大中国大概也只有十来个人有这样的资质。
当年在二中学习的时候,他就是个学霸,也很有特质——他很会选玩伴。他选择的条件是:跟自己同寝室朝夕相处的话,你要每年至少读50本以上的经典书目,并且互相进行分享。正是在这样一个基于玩伴的高质量头脑风暴里面,他经常有些奇思妙想。
在高二的时候,张维加就向我提交了一本近20万字的论文,说的是生物进化的问题。我当年就是学生物的,但是当我看到他的论文以后,坦率地说我都不懂。
所以这样我就动了个脑筋,就给大学招生办主任打招呼,看他能否给我找看看这篇论文。但此后一个礼拜、两个礼拜,直到一个月都没回信,我坐不住了,又打电话过去问,不知道那篇论文教授们看得怎么样了?对方沉默了一会,对我说了一句话:“校长,实事求是地讲,没有人看得懂。”
然后我又联系北大招生办主任,帮我找个院士看看。院士很快就给了答复,说张维加的论文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本科生的水准。当然,他毕竟没有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还有一些瑕疵。他现在被英国人誉为八十年代以来较有学术潜质的中国人。
第2个案例 这个“伯克利”女孩,在跑步中悟到成长真谛
这个女孩叫刘雨中,今年 Science 杂志新年首刊封面文章的第一作者,是2009年从二中出去的。她在材料科学方面很有见识,所以本科一毕业后,美国5所大学都希望她去做博士,她较后选择的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p#副标题#e#
刘雨中在二中时,就是普通班里的一个普通的孩子。她喜欢跳健美操,更喜欢中长跑,经常能跑5千米以上。我曾经问她,为什么你这么痴迷于长跑呢?她笑着说:“我感觉到,在每一次长跑的过程当中,我能够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
跑过长跑的人都知道,一般跑到四五千米的时候,会到达一个临界点,咬咬牙就过去了。但如果这个时候把脚步放下来,那么游戏就此结束。
那么这个孩子就是在二中的学习过程中玩体育,玩中长跑,在玩的过程当中找到怎样去认知自己的生理极限,从而又转化到自己的智力活动和学习过程当中,能够坚持坚持再坚持,较终取得学术成就。
第3个案例 这个“哈佛”女孩,就爱计算机
第三个人,也是个女孩,郭文景,她不仅颜值高,她还是哈佛大学2016年面向中国区招收的第一个本科生。
去面试她的招生官亲口对我说,郭文景是他们这么多年以来,在面试过程当中遇到的较难得的人才,“几乎”,他用了这样的词。
这个女孩靠什么打动了哈佛大学?当然她的托福考得不错,SAT也考得不错,但更重要的是,她的计算机可以玩到极致。
大家知道,中国父母对女孩的教育,往往期待的是——琴棋书画、气质、形象、形体。但是郭文景在小的时候,就有一种定力——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半天不动。
她父母问我说,校长,我们这个孩子这样一幅秉性,你觉得好不好?她父母告诉我,她在网上主要是阅读,痴迷于各种基于信息学的竞赛活动。
我说,好啊,就让她钻进去吧。从此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高二的时候,郭文景就作为中国信息学比赛的女生进入到集训队,然后她又去美国参加比赛,成为全美的中学生里面的女生第一人。#p#副标题#e#
那么我就想说,如果孩子对某一个学习领域有兴趣,或者说对某一个新的学习工具有感觉的时候,父母要理解,要支持,并且在支持的过程中慢慢提升其兴趣的层次,从爱好走向专注。
在专注的过程当中,迈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因为郭文景喜欢电脑,很多美国的网络公司都已经提前预约了她,其中硅谷有家公司给她的承诺就是一个月薪水不少于2万美金,只要帮他们看看哪些软件有纰漏。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只要我们的孩子有兴趣,我们的父母给他一个良好的支点,那么这个孩子就会有很大作为。郭文景现在哈佛大学,事实上全美较好的6所大学,比如说麻省理工、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等都曾给了她offer。
第4个案例 高考VS兴趣,这个男孩决心“以兴趣为主”
第四个孩子,俞家琛,他是省新高考的第一代,面对着很多新的话题,新的挑战。2016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俞家琛同学取得一等奖。
可他在干什么?他整个学期几乎都泡在实验室里,做自己心仪的一个课题。他就觉得,为什么家里卫生间的异味不能很快被去除。我们往往用的是化学方法,那能否有生物的方法呢?
在跟他父亲沟通了以后,他几乎把家里面变成了一个实验室。这还觉得不过瘾,他让父亲帮忙在浙大借一个实验室给他,然后整整一个暑期泡在里面,将各种植物进行对比分析,较终找到了一个良好的配方,能够比较好地解决厕所里的异味。他凭此在今年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当中拿到了一等奖。
俞家琛的文化成绩并没有在二中占到前5%,但是他身上有一个特质,就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能够全身心投入。
在投入的过程中,他也要面对的各种压力,比如高考。可贵的是,他敢于在这些问题上做出判断,以自己的兴趣为主。正是如此,他才能够拿到奖项,也因此被一些大学提前锁定。
我通过这4个典型的学生的故事,只是想告诉大家,二中虽然有很多学霸,但是他们的产生不是偶然。
较后,我想说,我认为“好学生,是玩出来的,更是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