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景象在王维的笔下显现的异常的宏伟和壮观。这里王维使用了怎样的艺术写作手法呢?本次我们就来赏析一下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含义。同时在我们在进行诗词的赏析的时候,需要遵循哪些需要的原则呢?通过赏析这首诗,各位同学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的技巧,并且其中的一些比较好的赏析诗词的方法也可以参考一下!
先来看看写作背景,王维在京城做官,由右拾遗擢升为监察御史。右拾遗是向皇帝提建议的八品官,监察御史为正七品,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巡视组的,要定期到地方上去考察百官的政绩。而王维被派往了荒凉,萧条的西北。
这才有了首尾两联的叙事。首联为: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前句交待的很清楚,我要去慰问边关。后句的属国有争议,有人认为是典属国,我觉得不太可能,典属国是一种官职名,相当于外交大臣,王维没到那个等第,多低调的人,怎么敢装大。所以,应该是我到了居延这个属国。或者根本没到,只是借指,我出塞了。
尾联用对话的方式,交待自己找到了部队。尾联为: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茫茫沙漠中终于见到了唐军的侦察兵,一问,才知道,元帅已经到达了燕然。燕然隐含了一个典故,东汉大将窦固,窦宪曾大破匈奴,在燕然山刻石记功。委婉传达出对将士们奋勇杀敌,守卫边关的赞许。
诗人时如何描写大漠夕照下的美景呢?
诗歌的中间两联写景,颔联有什么作用呢?
颔联在写景中融入了个人的羁旅之愁,漂泊之感。征蓬出汉塞,比喻自己象飘飞的断茎枯草一样,走出边关。归雁入胡天,由上句可知,已经到了衰草连天的秋季,用大雁南飞归家之际,反衬自己却要独自出关,远离家乡亲人。于是,孤寂,惆怅之情溢满于胸。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会吟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的句子,景物也会染上悲观的色调,可诗人在下面却写出了极其豪迈,壮观之语,从而,更加反衬出边塞夕照景色的奇特,雄壮。(个人觉得这首诗并没有表达怨愤,他刚升职不说,若怨愤,不显得他格局太小吗?)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历来脍炙人口,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之语。它妙在何处呢?
其一,夕照之景具有意境美。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说过,这两句话,都是用的平常词语,读后觉得好,但又说不出好在哪?直觉得每一个词都不能换。其实,它包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做到了境与情的统一。
边塞上,黄沙茫茫,一望无际,没有房屋,没有草木,没有行旅,极目远眺,只有烽火台的一缕孤烟,直升云霄。天边,一轮橘红色的落日,又大又圆,低低的挂在地平线上,在夕阳的映照下,黄河之水闪着粼粼的金光。多么雄浑,多么壮阔的美景,诗人深深地被震撼了,低沉落寞的情绪随即一扫而空。
其二,夕照之景具有画图美。颈联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颈联具有画一样的构图,从空中的风烟到地方的大漠,从近处的河流,到远处的落日,画面的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颈联具有画一样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事物的基本形态。
颈联具有丰富的色彩美。无际的大漠处处是黄色的沙,夕阳已收敛了光辉,变成橘红色,蜿蜒的黄河水,跃动着金色,只上云霄的孤烟是灰色的,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正如苏东坡评价陶公的诗一样,初看若散缓,细读有奇句,反复涵咏王维的这首诗,才会发现它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