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首古诗,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诗词的背景,还有作者的背景以及生平,一个人的生平经历是反映在他自己的文学作品中的。“此心安处是吾乡”是苏轼在经历了人生百态之后的一个真实的感悟,也是此时他内心较真实的感受。这句诗的背后的故事是什么呢?是什么让苏轼发出这样的感慨?了解故事我们才能更好的体会作者的心境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苏轼写的《定风波》中,有极为达观豁达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句,历来为漂泊天涯的游子和仕途被贬失意的人所欣赏。无他,是因为苏东坡的这句话,反映了道家哲学的一种心态,世界是那么大,其实决定你个人的喜怒哀乐的,还是自己的心情。只要你的心安了,那么世界到处都是快乐之地,要是你的心不安,那就是琼楼玉宇,你也会感到"高处不胜寒"。是快乐还是忧愁,存乎一心也。
这首词是苏东坡写给自己的朋友王巩的,其实也是写给自己的。
苏东坡其实较为倒霉,本来在宋朝很少有文字狱的出现,而极少有的一场文字狱,却被苏东坡给碰上了。在乌台诗案中,苏东坡作为首犯,差点被杀,较终被贬往黄州。而平时与苏东坡交往颇深的朋友王巩,受到牵连,被贬往更远的广西宾阳地区。苏东坡对此很遗憾,一直担心自己的朋友无法承受那样的打击,担心他在那个穷乡僻壤活不下去,所以经常书信来往,关心朋友的生活。
但能和苏东坡成为莫逆之交的王巩,显然也不是一般人。他是北宋的诗人,画家,也是个性情豁达的人。他本来过着豪奢的生活,家里有不少歌妓侍女。王巩被贬之后,家里的歌妓侍女大部分都跑了,只有一个叫柔娘的姑娘,一直跟着他,照顾他的生活,给他以生活安慰。柔娘长得天生丽质,而且有温柔善解人意的性情,还有婉转的歌喉。在广西,王巩甚至比在黄州的苏东坡还要豁达乐观,小日子过得很滋润。
后来,王巩奉旨北归,得以与苏东坡见面。苏东坡发现王巩竟然是越活越年轻,越活越精神,苏东坡大惑不解,王巩就叫柔娘出来为苏东坡唱歌。王巩告诉苏轼,这几年来多亏柔奴陪伴他在南疆僻岭的宾州度过了寂寞艰苦的岁月。苏轼就问柔奴:"岭南应是不好?"柔奴则顺口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这句充满道家和禅宗精神的话,充满了玄机与哲理。这给同样被贬在黄州,并且经历过一段极为郁闷和艰苦生活的苏东坡,以深刻的启示。苏东坡根本就没有想到,一个歌女,竟然能说出这么深刻的哲理,竟然也能如此地把逆境当成是安身立命之地。苏东坡马上写下了这首词:《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东坡一上来就夸王定国,说他很帅很玉树临风,更为幸福的是,王定国竟然还能拥有一位天资聪颖貌美如仙人的柔娘。柔娘的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下阙,苏东坡说王定国虽然被贬到蛮荒之地,但是身体和精神状态却更好了。柔娘的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本来这就是一首应酬之作,但为何能大受欢迎?这里面是有深刻的哲理的。
中国人历来是农业立国,而农业立国就带来了中国人浓重的家园意识,这就是中国人的安土重迁的传统。所以我们看到,在中国的诗歌中有为数众多的描写离家流浪、羁绊宦千里的悲伤。所以一旦离开了家园,大家就很悲伤。更别说在官场失意被贬远方有家却无法回乡了。但苏东坡却不一样。苏东坡一辈子被贬的地方很多,但他能随遇而安,到一处就爱上一处。活的很开心。在黄州,他大大地提升了自己的文学艺术水平,在惠州,他发现岭南的荔枝很好吃,在海南的天涯海角,他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美酒美食。无论在哪里,苏东坡都能把自己搞的很快活。
之所以如此,其实就是吾心安处是吾乡这种思想,在影响他,在滋润他。也许苏东坡没有想到,自己这种乐观豁达的精神从何而来,而柔娘的一句话,彻底点醒了他,原来,苏东坡与王定国一样,与柔娘一样,与那些被迫流落异乡的游子一样,只要你能抱着“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达观的心态,你到哪里,都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