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是经历了很长的时间的,这其中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是分不开的,所以其实在每一种事物出现以后,他所代表的时期也是历史的一种直观现象演绎。今天我们来看看汉字“毒”的演变史,这个字在今天的书写中低下的汉字是“母”,而这个字本身的含义带有引申,会联想到的都是一些很不好的场景,而这些和母亲又有怎样的联系,也就是说毒字下面为什么是“母”?
这个问题之前我们看看汉字的演变史,在秦以前,人们使用的是篆书,篆书圆润自在,洒脱飘逸,好看。但是写起来也很慢。而秦朝作为一个暴政专制的朝代,严刑峻法极为苛刻,坐牢的人多,记载的人需要要写得很快才能完成任务,于是为了书写方便快捷,慢慢地就把本该圆润的地方拉直了,汉字就经历了“立定”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篆书向隶书转化的过程。
然后我们就来看看今天的主角——“毒”。
“毒”字的小篆写法是这样的:
它的隶书写法是这样的:
由于小篆和隶书字体差异比较大,所以我们可能很难分辨出其中的细微之处。如果对比一下东晋王羲之和唐朝颜真卿写的“毒”字,也许我们就能发现一些不同。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王羲之的“毒”字,下面部分是个“毋”,而到了唐代颜真卿时候,下面的“毋”就变成了两点,也就是“母”字。而在小篆与隶书中,其实“毒”的下半部分都是“毋”字。“毋”在《说文解字注》中的解释是“禁止”,通“无”。而“毒”字的本义是一种害人的草。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毒”字的下半部分其实是“毋”,而不是“母”。后来被写成“母”只是在汉字的演变与使用过程中的一种“误传”罢了。
直到今天,除了中国大陆以外,其他地区的“毒”字的下半部分依然是“毋”,而不是“母”。
因此,母亲很伟大没毛病,“毒”字下面是“母”其实和母亲没有关系,不要想太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