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财经上、大学才会有出路,真的吗?能被条条框框限制住的,只有身躯,脱于条条框框存在的,叫做思想。非、非又如何?江西财经?安徽财经?天津财经?山东财经?山西财经?你是哪一所?以上这些大学哪一所没有出过大牛?
审计署署长刘家义、中信证券总经理程博明、建行行长张建国、洪泰基金CEO盛希泰、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这些名字够不够响亮啊,他们都是双非背景。
双非是什么意思?在某一次针对大学的评选中,没有能够成功入围。但是没有入围能够说明他不足够吗?倒也未必。首先,和是静态考核标准,一旦评上,就不会再掉出来,没有竞争也就没有压力了,所以还是有一些学校评上之后,就进入了发展缓慢期。
其次,的双评选结果已经出台,我们更多的看到了学校拥有学科的重要性,“高大全”的潮流正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湮灭,尽管还需要过程。所以,从学校的评价层面,你看得出来,小编认为和只是学校的标签,他对于评奖评优和生源筛选时有利的,而对于身在大学的你来说,远远没那么重要。
上大学,谁上呢?你肯定会说是你上大学,对吧?但是假如你认定了双非大学的学生就不足够,那我只能说,你是被大学上了而已。
大学是大学,你是你,大学给你的是环境、资源、人脉、平台、视野,你又真正利用了多少呢?同样是双非大学,有的人自强不息,懂得利用资源,把大学当成自己成功的背景,这种人是“上大学”。
还有些人,妄自菲薄,上了双非就感觉到了世界末日,刚好把这当做自己不求上进、贪图安逸的借口,逃课、游戏、挂科、处分,成了生命的主旋律,这种人,就是“被大学上了”。
有的人,你不问他学业背景,他从来不会主动介绍自己是清北毕业,因为他身上的光环根本不需要学校的装点,大学只是他成功的垫脚石,这种人,是“上大学”。有的人,动辄用学校光环包装自己,离开这层包装,却是乏善可陈,这种人,是“被大学上了”。
取决于你是上了大学还是被大学上了,关键就在于你自己,能不能从当下开始努力,认真学习,科学规划,不浪费生命,自己动手让辉煌的未来之路从脚下铺就。
100流的大学,你也可以做的自己。这一点毫无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