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考仅剩不到二十天的时间了,很多家长同学开始关注志愿填报了,随即网上除了很多志愿填报指南,网络大数据时代,难免有误导性的指南,那么高考志愿填报,如何避免泛滥的网络误导?先从自己做起,用好手里的工具,配备一双慧眼就够了。小编一直认为,填报志愿其实未需要要帮助,自己同样可以完成的不错,只要自己头脑清晰,不要被别人的话误导,记得自己的初衷!
闲话少说,我来陪你聊聊准备工具的事儿。如果没有外在信息的干扰,每个家庭在高考志愿填报这件事情上都是平等的,大家手里都是锄头和镰刀,只有极少数(注意,极其少数)装备了拖拉机,因为他们家家庭成员中有人做这个行业,或者是研究这个事已经好久好久了。
你们的锄头和镰刀是什么呢?你们有国内较放心的高考相关问题发布网站:阳光高考网,你们有所在省较大腕儿的信息发布渠道:省考试院网站,你们有考试院发放的填报志愿用的志愿指导书(就是那个大厚本或者有的地方叫大厚书的东西,抡起来能把人拍晕的那个),你们有各个大学的网站,你们有经历过很多届高考的班主任和老师。以上这些东西只要你所在的地方有因特奈特(就是互联网啦),大家就是公平的。
如果你同意我上述的观点,咱就接着往下聊,既然大家目前是公平的,你是否充分利用了你的工具呢?关于高考改革的信息,你是道听途说还是去阳光高考网查看了?关于省内填报政策的改变,你是以讹传讹还是去省考试院网站查看了?关于大学往年的招生情况,你是去大学的网站查看了还是挺周围七大姑八大姨的七嘴八舌就信以为真了?别着急回答,先认真想想。
别人用镰刀收割庄稼的时候,你是不是在用镰刀起瓶子盖准备大喝一场呢?你工具用的越好,用的越多,用的越纯属,你就不容易被忽悠啊,对不?
说好了大家手里的工具,我再来聊聊工具怎么升级。市面上有很多高考填报的辅助材料对不对?包括政策解读的,往年案例的,填报技术的等等等等,琳琅满目,让你目不暇接。如果你会买,并且买的准,那么你的镰刀就成功升级成了收割机。
来,往年案例的别买!为啥?抛开作者给自己营造背书和编制故事的动机不说,别人的案例不适合你,人家去了复旦,你考不上,有用吗?如果要研究学问,拿来做个材料梳理一下逻辑我倒认为是可以的,但是,你有工作有生活,哪儿来那么多时间沉淀这方面的知识?效率低下,别买。
来,政策解读的可以买,为啥?解读了政策距离一般商家的商业逻辑比较远,说说政策,就想从你口袋里掏钱,你愿意不?不愿意吧?解读政策这事儿比上面的案例近了一层,你不需要去揣摩案例背后的逻辑了,他直接告诉你了,所以性价比也高一点嘛。但是你选择的时候,要选那些说人话的作者写的书,啥叫说人话呢?孔乙己知道吧?满嘴跑火车,活在旧时代,一张嘴全是术语,你一个门外汉能听得懂?所以说人话就是接地气,就是你一眼看得懂。
来,往年的录取数据较好要买,为啥?市面上大多数的其实就比你多了一张数据卡而已,说实话就是看分填报咯,前几年啥学校啥收到多少名啊?拿来参考下你的省排名,然后。。。然后你的志愿表就出来了。。。那与其花几千几万找人办这事,你花几百块自己办了不行吗?
上面讲完了升级工具,我再来说说配备一双慧眼!
做事,想事你得先换位思考,你先想一个问题:为啥有人要误导你呢?无非两样东西,都是身外之物:一曰名,一曰利,对吧,这两样东西,你扪心自问,你想不想要?好,如果你已经遁入空门、六根清净我就不跟你讨论了。
接受到信息的时候,要判断是不是误导你,就从这两点入手,如果他误导了你,会不会给他带来名?如果误导被识破会不会于名有失?如果他误导了你,会不会给他带来利?如果误导被识破会不会于利有失?想清楚这两点,你已经立于不败之地,甚至有种一览众山小的自豪感了吧?哈哈哈哈
用好工具,适当升级,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包你不被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