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顿教育高考作文辅导:高考作文常见的命题材料类型有哪些?如何审题立意?
高考 来源:网络 编辑:小蜜蜂 2019-10-30 16:09:26

  高考作文备考的前提是大家在积累的同时需要知道经常出现在高考中的命题类型是哪些,本次伊顿教育老师给大家将高考中经常出现的命题类型给各位同学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每一个类型的作文审题都是具有的技巧的,掌握命题的规律,了解其中的审题立意的技巧,在未来的备考以及高考中都能帮助考生更上一层楼。作文的重要性每个人都需要知道,也需要不断的去尝试各种的命题类型的写作练习,更加的去丰富自己的备考知识库。

伊顿教育高考作文辅导:高考作文常见的命题材料类型有哪些?如何审题立意?

  人们常说,得语文者得高考,得作文者得语文。可见语文作文在高考语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毋庸置疑,作文难,作文的训练更难。在训练和备考中,老师讲了很多技巧,考生准备了众多素材,也写了很多作文,但在高考时,考生却发现平日里的练习与高考作文相去甚远,平日训练基本属于徒劳。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对高考作文试题做的研究,没有掌握高考作文试题在材料选择上的基本规律和命题趋势,考生缺少针对性的有效训练。考生虽然进行了不少写作训练,但大多属于无的放矢,属于低效训练。因此,认真研究高考作文命题的选材规律,准确把握命题方向,是使高考作文得的关键。

  综合研究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试题,可以明显看出,无论是卷还是地方卷,在作文材料的选择上有着惊人的相似,都不约而同地青睐以下几种类型:

  一、热点事件

  “热点事件”是指新近发生的并在社会中引起广泛关注,讨论,激起民众情绪,引发强烈反响的事件,通俗地说就是被很多人熟知且讨论的事件。如近年来高考作文试题涉及的“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扶贫”、“一 带一路”、“共享单车”、“移动支付”、高铁、恢复高考40周年等。高考作文命题者选用热点事件作为作文材料,一般会选取生活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化大为小,要求考生谈谈自己的联想或看法。这样的命题意在引导考生针对当下社会热点事件进行发散思考或纵深挖掘,能够充分考查考生在复杂的现象中抽丝剥茧、确立观点进而判断、类比、引申的能力。因此,热点事件日渐成为高考作文命题选材的选。例如2018年卷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 “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全球平考生应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 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 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 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解析

  此材料包含2000年至2035年中的7个年份以及当年的热点事件,贯串过去,现在和未来,既集中展示中国的标志事件和新时代的重大规划,又对接考生成长中的重要时刻,具有强烈的历史感与时代感,引导考生在体会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感受大国风采,民族精神和时代风格,不断增强自己的荣誉感,责任感,更充分地认识个人成长与、民族、新时代的深刻关联,更切实地感受“四个自信”的深刻内涵,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和激情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

  “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这句话,是考生审题的关键,也是其写作思路的触发点。和下一代青年人一起读什么?就是阅读你装在“时光瓶”里的文章。其次,考生应该注意题目中隐含 的要求,如“个人和时代要有联系”“自己的联想和思考”“留 待2035年开启”等。考生可以把对过去的总结装在“时光瓶” 里,和未来的同代人体会前人的奋斗精神、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务实作风等。考生在写作时,应弘扬主旋律与正能量,体现青年人的自我价值。材料涉及“中国梦”,话题广泛,考生应该注意将大事件与成长中经历的平凡小事相结合,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考生应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彰显自己的风格与亮点。

  方法归纳

  1.透过现象看本质。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当前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考生面对热点事件,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如本题,考生通过材料中列举的后六年事件,可以提炼出奋斗精神、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务实作风等。

  2.综合分析重逻辑。考生要从材料整体上综合立意,通过联想,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如考生将第一则材料中“世纪宝宝”的出生与其他材料联系起来,不难发现命题者意在引导考生阐述青年人在建设、实现中国梦的大业中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3.明确主体做分析。不同的事件会涉及不同的主体。特别是对于多则热点事件类材料,考生更应从不同的涉事主体出发,引发不同的议论角度。考生立意时可以以其中一个角度为主,以其他角度为辅;也可以从几个角度进行阐释。如本题有“世纪宝宝” “下一代年轻人” “前人” “” 等不同主体,主体不同,立意不尽相同。

  二、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民间流传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意往往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对于这类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会选择与写作者道德修养,学习生活某一 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要求考生选择其中的数句确定立意,谈谈自己的理解。例如2017年卷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需要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西安伊顿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解析

  此题材料由六句名言组成,每句话的内涵各有侧重。第①句的含意是:上天的运转刚强劲健,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刚毅坚强,发愤图强,永不停息。第②句含意是:今夜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较明亮。流露出作者思乡思亲之情。第③句写不需要“浅碧深红”的外表,其更具内在美,自是花中极品。第④句是说,一个人要有远大的理想与志向,不要只看到宅下厅堂,应放眼世界, 胸怀天下。第⑤句的“敢想,敢说,敢做,敢当”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和做人的尊严,也是一个和民族的立国之本和发展要素。第⑥句抒发了作者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和宽广胸怀,揭示了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追求,勇立时代潮头,发时代先声。在明确了每句名言的含意之后,考生就可以选择有逻辑关联的两三句作为基础确定立意。如考生以①④⑥句为基础,可以从自强不息、胸怀天下、建功立业等方向确定立意;以②③⑤三句为基础,可以围绕修身爱国,需要要有使命担当等方向立意。考生也可以选择两句名言为基础确定立意,如⑤句与⑥句组合,可以立意为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勇做时代先锋。

  方法归纳

  1.侧重法。对于单一名言类材料,考生在审题时只需要明白这则名言蕴含的哲理,从中找出关键词,厘清关系,准确立意。转折型材料的侧重点一般在后句。具体方法分四步:第一步,明确话题;第二步,抓关键词;第三步,厘清关系;第四步,准确立意。

  2.求同法。若是多则内涵相近的名言材料,虽然它们在形式、内容上不尽相同,但在内涵上极有可能存在共同性或相通性。考生在审题时要找出材料之间的共同点,寻找它们的“交集”,以此立意,确保、。

  3.互补法。如果是内涵对立的多则名言材料,彼此之间没有“交集”,考生从某则材料人手确定立意未尝不可, 但如此作文只能算作基本符合题意。要切题,考生还须采用互补法,就是寻求名言之间的互补关系,用叠加数则名言内涵的方式确定立意。

  4.关联法。如果作文题目要求考生从所给名言中选择两三条确定立意,考生务需要选择有逻辑关联的几则材料合理组合,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列,层进,总分,切忌不假思索,胡乱选择,导致作文立意混乱。

  三、寓言故事

  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或运用拟人手法假托自然之物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或教训的文学体裁,一般具有讽刺或训诫的性质。寓言主要有四个特点:

  ①言简意丰,短小精悍,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②隐喻性强,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表达主题,多借此喻彼、借远 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③多义性,因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

  ④哲理性, 寓言在于讽喻、劝诫、启迪人们,寄寓深刻道理。

  因此,寓言故事具有高考作文材料所需要的众多特质,在高考作文试题中频频出现。如2015年高考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被传播到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审题立意解析

  这是一道带有寓言性的材料作文题。故事的主角是大树,中心事件是“旅行” ,材料可分三层:大树也想像飞禽,走兽们一样去旅行;大树请飞禽,走兽带自己去旅行,但一次次被拒绝;大树自己想办法,结出甜美的果实,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大树在屡遭拒绝后,并没有灰心丧气,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地想办法,结出甜美的果实,借助吃了果实的飞禽、走兽把种子带向了世界各地。大树靠着自己的聪明智慧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韧劲,实现了旅行的愿望。

  作为寓言故事,作者的意图绝不仅仅在于大树,而在于人。树品就是人品!从命题者的意图来看,大树象征了生活中的一种人:他们积极乐观,拼搏进取,对生活充满希望。命题者意在引导考生学会做人,立德树人。明确了寓意,考生就可以准确地立意。如:①人要怀揣希望积极进取;②面对困境,要努力创造条件,走向成功;③我的命运我做主,成功全靠我自己;④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⑤自立自强,创造辉煌人生。

  方法归纳

  1.抓住关键句,把握寓意。关键句是材料的“文眼”,常常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它是把握材料内涵的冲刺口,考生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有些寓言类材料中往往有一些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这些句子是考生理解寓意的金钥匙。如上题中的“拒绝”“自己想办法”“大树的种子就这样被传播到世界各地”。

  2.由果推因,洞察本质。寓言类材料常常都是讲述一个故事,给出故事发展的结果,这只是表象。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根据故事的结果,层层推进,探求原因,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探明本质挖根源。

  3.围绕寓意,类比联想。考生可把材料内容与当前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类比。借助联想,由点到面地发散思维,找出它们的相似点,在此基础上确定立意。

  四、哲理故事

  在叙事类作文材料中,有一种材料,或叙述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或描绘一个富有深意的场景,或例举一种令人深思的现象,让考生在阅读中受到启发和感染,明白某种事理,这就是哲理故事。哲理故事类材料的特点:一是材料寓意深刻,看似平淡的叙述,却隐含深邃的寓意,往往暗含为人处世之道;二是材料是联想的触媒,相当于喻 体,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这种材料意在引导考生丰富联想,大胆联想,合理联想,考查考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此类作文题常常要求考生结合故事阐发自己的感悟和联 想。如2014年高考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审题立意解析

  此题是一道“情景式”材料作文题。材料把窗子比作“画框”,把每个人自身不同的经历、感受比作“一幅图画”。这种情感色彩浓郁的文字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容易激发考生对生活的回忆与感受,触及考生内心较柔软的地方,从而使考生找到写作的情感触发点。这则材料较大的特点,就是富有较强的哲理性,材料用简练的文字和设喻的方法来列举现象,其中“雅”“俗”相对,“静”“闹”相比, 这种色彩强烈、个性鲜明的字眼儿,既简练概括了每幅“图画”各自的具体内蕴,暗示了考生写作的基本方向,又借助所列举的两组对立关系,引导考生由果求因,进行辩证思考。考生在写作时可以选择“雅”与“俗”、“静”与“闹” 的一个点展开写作,阐发对雅、俗、静、闹的独特感受和体悟,提出自己对生活的见解与感悟,树立积极的心态,追求内心的宁静,诗意的生活。考生从因人而异、境由心生、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等方面立意亦可。

  方法归纳

  1.准确分析表层意和深层意。哲理性材料的呈现方式大多是由“表”入“里”,“表”是文字载体,“里”才是所在,是考生审题立意的关键。例如此题中的“雅”“俗”“静”“闹”是表象,深层含意是人的不同心态使人看见不同的风景。考生从“心态”“修养”入手确定立意,才是较佳选择。

  2.寻找故事的观点。同其他类型的材料一样,在哲理性故事材料中,或明确揭示、或隐含命题者的情感倾向,即观点态度。考生明确了命题者的态度,就找准了立意的较佳切入点。例如本题由人们观画的所见不同,暗含是非评判、肯定与否定的观点。

  3.着眼整体或抓住重点。考生要注重对材料进行整体审视,厘清各层次间的关系,根据不同的逻辑关系确定立意。例如此题中的“一幅图画”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人而异,但人们看到的各不相同。考生由此做纵深思考,就可以洞悉寓意,入题。当然,考生从重点词句入手做“定点钻探”亦可。

  五、漫画材料

  漫画是一种绘画艺术,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它一般运用夸张、变形、比拟、象征、暗示、影射等方法,构成幽默,诙谐或讽刺的画面,以取 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因为漫画材料具有引人开怀、发人、深省、启人心智的三大特质,多取材于社会现实或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因此常常被用于高考作文命题,成为一种新颖别致的高考作文题型。其中讽刺漫画、教育漫画、哲理漫画被选为高考作文命题材料的几率较大。如2016年卷Ⅰ: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解析

  这是一道漫画作文题。考生理解漫画,应先从上至下纵向比较,然后从左至右横向比较:画中有两个学生,左边的学生第一次考试考了100分,很开心,脸上有一个明显的吻痕;但是第二次考了 98分,学生的表情比较沮丧,脸上的吻痕也变成了一个明显的巴掌印。右边的学生情况刚好相反,第一次考试考了55分,孩子表情沮丧,脸上有一个巴掌印;但是第二次考试考了61分,虽然刚及格,孩子却笑逐颜开,脸上有一个吻痕。考生可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这幅漫画进行解读,一方面是从教育者或评判者的角度,也就是给孩子亲吻和巴掌的人;另一方面是从接受者的角度,即学生。

  从评判者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应试教育模式下家长普遍认可的奖惩标准。从整个社会、来说,这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评判选拔人才的标准,即片面地以一两次成 绩来评判一个人的优劣。显然,这种标准是急功近利不可取的。考生从这个角度入手,可以“不以成绩论英雄”为立意。考生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可从学生看待成绩和外界评判时的心态来立意。从微观来看,学生的心态随着分 数和外界的反馈的变化而变化,可能会受外界的影响而变得短视、急功近利。但学习是一件长期甚至可以说是终身的事,不能因为一次考试而丧失信心,进而怀疑、否定自己,而要注重培养综合能力。据此,考生可以从“宠辱不惊”“平和应对人生的低谷和高峰” “客观看待得失”等角度立意。

  方法归纳

  1.切准漫画寓意。命题者给考生提供漫画的目的,就是要求考生在漫画所表达的主旨范围内来确立自己文章的立意。所以漫画类材料作文的立意,第一要务是切准漫画的寓意,明确作者的感情倾向。“图文并重”是归纳题旨的重要方法,如此题的“图”(人)“文”(分数)。

  2.选取自己较为熟悉的角度。漫画所表达的主旨常常只是一个论题,只圈定了一个议论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 会有很多角度供考生选择,考生应选择自己较熟悉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

  3.展开联想,由“画”内到“画”外。漫画材料往往以小见大,富有深意。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善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展开联想,充分展现思维的深度、立意的高度。而不应蜻蜓点水、就事论事。

  六、思辨话题

  思辨类作文材料中所列举的对象、话题、认知或者做法往往是相对的,材料中一般蕴含两个或多个观点,这些观点在结构上一般是并列关系,在内涵上是对立统一关系,因此具有较强的思辨性。思辨类材料可分为两大类:①二元矛盾型,即试题材料对所探讨的话题,材料中往往蕴含或在结尾处提供两个对立的观点;②多元矛盾型, 即试题材料对所探讨的话题,材料中往往蕴含或在结尾处提供多个观点,这些观点或呈并列关系,或呈对比关系,或呈互补关系。例如2018年卷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解析

  这是一则充满思辨色彩的作文材料。材料以“二战”时的故事作为构思的起点,旨在考查考生由此及彼、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的引申、发散思维能力。材料中,针对战后幸存飞机的防护,有两种对立的观点:英美军方认为“弹痕多”的部位意味着容易受创,因此应在“弹痕多”的地方加强防护;而统计学家沃德则更关注“弹痕少”的部位,他认为“弹痕少”的部位并非意味着不容易受创,而是这个部位一旦受到重创飞机可能就无法返航。材料较后说,沃德是正确的。乍一看,材料的观点倾向好像很明显,尽管如此,考生在解读这则材料时仍不可掉以轻心。在肯定沃德观点的同时,其实不能一味否定军方的做法。只是思考分析相对而言,到底哪种观点更科学、更严谨。英美军方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沃德则抓住了问题的本质。这个案例充分印证了 “幸存者偏差”,其逻辑错误在于过分关注人或物某些幸存的经历,而忽视了不在视线内或无法幸存的人或物,仅从幸存者那里获取信息会导致出现很多偏差,而这种偏差会导致各种错误的结论。

  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运用辩证思维,善于多角度思考,综合地看待问题,同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思维惯性,以逆向思维挖掘隐藏在表面背后的事实。

  方法归纳

  1.抓住关键词,探究思辨性。此题材料中的关键词是“弹痕多”与“弹痕少”,“多”与“少”是对立的,两种不同观点也是对立的,但是考生作文立意时不能完全肯定一方或否定一方。同时,考生更要认识到沃德是怎样由“弹痕之少”想到“防护之急”的,注意思辨的深度。

  2.态度坚定,观点鲜明。对于思辨类的材料作文,考生一旦确定了观点,就要态度坚定、旗帜鲜明地为自己的观点据理力争。同时考生要谨防在作文时为了体现思辨性,导致阐述的观点含糊不清,让人不明其理。

  3.联系材料,选己所长。思辨类材料作文的立意可以是多方面的,考生应选择那些自己擅长的立意角度作为中心论点,谨防一味贪图深刻或者独特而选择自己不熟悉的角度 来写,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

  七、古今诗歌

  所谓诗歌类材料,指的是作文题的材料是诗歌。作文材料常常是一首诗,有时也会是两首诗。命题者所选诗歌从创作的时代来看,有现代诗,也有古诗;从形式上看,有格律诗,也有自由诗;从篇幅上看,一般都是短诗;从内容上看,有写景诗、抒情诗,但更多的是含意丰富、给人启迪的哲理诗。诗歌是人们对内心深处灵魂的吟唱,它们总是能激发人们思维的火花,拨响人们情感的琴弦,加之诗歌材料内涵丰富,既能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又能考查考生的审题立意能力。所以,诗歌类材料备受高考作文命题者的青睐。例如2013年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仰望着夜空,

  感到一阵惊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需要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标题自拟;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立意解析

  这道作文题以一首当代诗歌为材料。诗歌意象鲜明,内涵丰富,主旨比较明确。这首诗是当代朦胧派诗人顾城所作的《忧天》,诗歌首先表达诗人担心地球失去引力的 “惊恐”,再以漂浮在天宇的流星和扎根于土地的树根进行对比,含蓄地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而纵深挖掘,进一步剖析整首诗的内涵主旨,这是审题立意的关键。诗歌在将“流星”与“树根”对比后,直抒胸臆,拒绝“自由”,愿意深深地扎根大地。全诗表现了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的自由是不可取的,要做“深深地扎进地层”的人的主题。考生明确了诗歌主旨,就可以以此为进行立意构思。例如“只有脚踏实地的努力,才能彰显人生价值”“梦想与现实”“自由是相对的, 的自由有百害而无一利” “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流星般的人生必定会迷失方向”等。

  一言以蔽之,考生应围绕“地球”与“流星”、“自由”与“约束”展开联想,充分体现思辨色彩。

  方法归纳

  1.品悟语意,把握内容。要读懂诗歌类材料,首先要学会品悟语意,把握“诗家语”含蓄深刻、跳跃性强的特点。考生可以首先对重点词语进行筛选,结合所处的语境恰当分析,准确把握其含意,例如上题的“惊恐”“失去引力”“流星”“扎进地层”等。

  2.抓住意象,明确寓意。诗歌是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的。诗歌语言的含蓄美,也多体现在诗歌所描绘的意象中。这些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性或指代性。考生在审题时,要抓住诗歌的意象去联想,体会,捕捉它们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提炼主旨,立意。考生要顺着诗歌中的关键语句, 摸清命题者的意图,分析各种意象组成的意境营造了怎样的氛围,隐含了怎样的是非、善恶、褒贬等观念,把握文 章的主旨,据此立意,确定写作重心,确保诗歌主旨与作文中心一致。

  八、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祖国的一种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关“家国情怀”的材料可以彰显发展、爱国爱民、民族精神、个人命运与命运、铭记历史、乡愁乡韵等。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蕴含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重视亲情,行孝尽忠。这种主题的材料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增强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此类作文材料的呈现形式可以是热点时事,也可以是经典名言,还可以是漫画等。如2017年卷Ⅰ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 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解析

  这则作文材料给出了来华留学生较为关注的十二个 “中国关键词”,题目要求考生选择其中的两三个词来呈现所认识的中国,并且找到所选关键词的有机关联。也就是说,考生所选择的关键词要具有关联性,能反映某一方面的情况。

  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考生可由“长城” “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中国。

  考生选好关键词之后,就要确立文章的主题,然后构思写作。考生可以写议论文,确立一个中心论点,然后选择材料,闸述自己对中国的看法;也可以写记叙文,通过写人记事,具体反映中国某方面的特色。不管考生选择什么主题,无论何种文体,都要讴歌发展,抒写家国情怀。

  方法归纳

  1.呈现时代发展的脉搏。这也是立意构思的前提。具体操作方法是,考生可以横向精选社会热点素材展现当今社会风貌,例如此题中的“共享单车” “高铁” “移动支付”,也可以纵向选择不同时代的素材,展现的巨大变化,如“长城” “京剧” “美丽乡村”等。

  2.依据主题筛选组合材料。考生以所选立意为中心,精心选择新颖、典型、有力度的材料,凸显主题。对于材料中包含多个关键词的作文题,考生可以先将关键词进行分类整理, 再从中选择自己熟悉的、便于发挥特长的一组,确定立意。例如“广场舞”“中华美食”“京剧”属于文化类,“高铁”“移动支付”属于科技类,“美丽乡村” “空气污染”为辩证类。

  3.确保选材的关联性。无论考生选择几个关键词确定立意,都需要明确关键词间的逻辑关联,在同一主题、同一范畴内巧妙组合,使作文逻辑缜密,文意连贯,结构浑然一体。

  高考作文材料形式各种各样,审题立意方法不尽相同。但只要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在形式上做好有针对性的全方位训练,熟练掌握立意构思技,在训练的密度、力度和效度上下功夫,考试时就可以从容镇定,游刃有余,取得满意的作文分数。
        以上是伊顿教育高考作文辅导老师给大家分享的十分详细的高考作文命题类型,各位正在备考的考生需要认真地理清其中包含的技巧和知识。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高考
上一篇:语文考试中关于思乡怀人的诗歌鉴赏题如何作答?其思想主旨一般是怎样的? 下一篇:高考语文备考策略:语文作文复习备考应该注重哪些方面的积累?
预约领取试听课
我们为您准备了
  • 学业水平系统测评
  • 个性化针对教学计划
  • 线下逆袭试听课
  • 系列学科学习资料
确认预约
热门活动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高中英才班
高中英才班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