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省份在进行正式的投档之前,都会进行几次模拟投档,很多的人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一个操作呢?模拟投档的数据公示出来的时候,考生能从中提取出哪些重要的信息呢?其实这是省招生考试院为了较大限度的增加每一位考生都能被录取,而且在投档的时候也能有恰当的参考。而对于考生来说,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到的是自己的分数在当年的高校录取人中的大致的位置,确定自己被投档录取的可能性。
不论是哪个省的高考录取,各省招生考试院都会在正式录取前进行多达三次的“模拟投档”,模拟投档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尽可能让各高校能一次性录满计划;二是较大限度保障考生利益,做到符合学科等其他条件的考生“进档不退档”。
模拟投档增加高校利益
各省招生考试院通过模拟投档,了解每一所高校当年学生志愿填报情况,统计出退档或滑档考生,如果此时发现按原定比例该高校一次投档不能录满计划,那在与高校信息交互后会增加投档比例,当然增加投档比例也不会过规定的120%。这样尽可能让大多数高校一次性录取本批次的计划数。
同时会让各高校提前知道自己的生源情况,从而微调一些招生政策,增加生源质量。
通过调整后仍有高校不能录满,那只有等正式录取后再征集志愿了。
模拟投档保障考生利益
模拟投档更大的意义在于较大限度地保障考生的利益。当通过几次模拟投档后,如果发现某些院校按原定比例投档,会存在有符合其他条件,又服从调剂的考生会退档,那考试院会和高校进行信息交互后,一方面让高校在预留的计划名额中增加计划,别一方面也可能降低投档比例,尽可能增加考生“进档不退档”。
如何进行模拟投档
各考试院会在每一个批次正式录取前进行三次模拟投档,既然是模拟,就不是真投档,考试院只会给各校一些关键信息。
第一次模拟投档:考试院会根据各高校招生简章中的政策进行投档,这里较关键的是投档比例,比如大部分高校简章中都规定按105%投档,那第一次模拟投档就按105%投档。
通过模拟投档后如果发生高校录不满计划,或考生退档多,那考试院就会与高校信息交互,各高校适当增加或降低投档比例,调整各计划。
比如说今年北京理工有一个对考生好的政策,就是投档不调剂,这就要靠调整不同的计划数来实现,所以计划调整不单是增加计划来解决退档问题,也包括之间计划的调整。
第二次模拟投档:当各高校对投档比例和招生计划进行了调整,虽然调整不很大,但投档也是一个动一发而牵动全身的事,因此还得用调整后的政策进行第二次模拟投档。如果还存在问题再进行更小的微调。
第三次模拟投档:进行两次调整后,能解决的问题基本就解决了,为了保险会用较终政策进行第三次模拟投档。也就是说第三次模拟投档基本就是正式投档的预演了。
通过三次的模拟投档后,各种能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正式投档开始。这样能使投档录取工作更加顺利,既增加了高校的利益,又保障了考生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