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一声心系,但是命途多舛,他的诗词都是在反映当时的社会的现象,但是却无法改变这种现象的无奈之情。《旅夜书怀》是杜甫在夜晚的旅途中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中的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堪称经典之作。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旅夜书怀》的写作背景,并且看看这首诗中的“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什么意思?一起来赏析一下这首诗!
《旅夜书怀》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晚年写的一首五言律诗。寓情于景,感叹自己怀才不遇,一生命途多舛,老年多病,漂泊无依的凄凉境况。
在分析这首诗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旅夜书怀》创作背景
杜甫一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虽然满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但是一直抑郁不得志。两次科考不中,托关系走后门又没有机会,在父亲死后,杜甫的人生每况愈下。
一直到了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玄宗和肃宗相继驾崩,朝中大乱,唐代宗立。杜甫年轻时候的好朋友严武担任节度使,杜甫于是南下投奔,在他手下做了个工部员外郎的职位,因此得了个“杜工部”的名声。
杜甫在严武手下暂时安顿下来,过了一段时间的舒心日子,可惜好景不长。三年后,公元765年,严武病亡,能够帮助杜甫的人如高适、房琯也相继去世,杜甫再次无依无靠。杜甫已经五十三岁的人了,寄人篱下,弱妻幼子,跟着他有时候连一顿像样的饱饭都吃不上。
严武死后,连个投奔的朋友都没有了。杜甫从成都,一路辗转流离,居无定所。
当年五月,杜甫带领家人,离开成都,打算去投奔在江陵的一个堂弟,孤舟千里,乘船沿长江而下,走走停停。走了两年多,杜甫都没有到达目的地。为了一家人不饿肚子,杜甫亲自上山采药,卖钱养家糊口。心情郁闷的杜甫,在船上提笔写下千古名篇《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诗歌赏析
本诗的前四句,是写景,后四句,是写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明末清初大学者王夫之在他的《姜斋诗话》中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一样的风景,在不同的人眼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波澜。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微风吹拂着两岸的芦苇花草,一篇孤帆在江面上缓缓驶过。此时的杜甫,正伫立船头,看到此情此景,不禁心中凄凉一片。杜甫心中所忧虑的,不仅仅是眼下现实中一家人的衣食饱暖,还有自己漂泊半生一无所成的凄惶,以及和朝廷江河日下的局面。
虽然是夜里,但是星辉如同明昼,在这浩渺的天地之间,一片苍茫,月色之下,脚下的滚滚江流,向东而去。一个人在这莽莽山川夜色之中,显得多么渺小。独立于天地之间,杜甫笔下的文字,弥漫出一种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的才华虽然如那熠熠星辉,却难以放出刺眼的光芒。杜甫的一生,是怀才不遇的一生,是失意潦倒的一生,虽然有些微名在外,却不能给自己带来一个发挥才华的机会。
严武死后,杜甫也就失去了依靠。没有严武的庇护,他连一个小小的工部员外郎也做不下去了。离开成都,千里投奔他人,杜甫甚至连家人基本的生存都不能保障,在这江流之上的一条船上随波逐流。
这首诗,可谓杜甫晚年真实的人生写照。就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一样,他已经无可依托,连栖息的地方都没有。
杜甫病了,餐风宿露,饥寒交迫,心中孤愤,穷困潦倒。在长江沿岸,我们的诗人颤颤巍巍地走着,他采集野菜,搜寻草药……他已经是一个须发斑白的老翁,贫病交加,即将走完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一生。
公元770年,五十九岁的杜甫在衡阳江畔的一条破船上,溘然长逝。
《旅夜书怀》是作者的有感而发,也是对自己的生活的一种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