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形见绌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成语的学习小编觉得较主要的还是要了解成语的来源,知道了源头,我们才能更好的进行理解。先来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相形见绌的意思就是指在互相比较之下,使得弱势的一方变得更加的糟糕。通常是用作一个谦词来用的,在使用和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其中的“绌”,很多的同学容易和“拙”混淆,大家在这个字上不要出现这样的用法错误。
相形见绌(xiāng xíng jiàn chù)
【成语释义】形,比较;见,展露出、显示出;绌,短缺、不足。用来比喻相互比较之下,其中一方显得不如对方、稍显缺失或作为自谦之词。
【成语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他一个部曹,戴了个水晶顶子去当会办,比着那红蓝色的顶子,未免相形见绌。”
【成语故事】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一部清朝末代小说,其中绝大多数内容都是作者在描写官场之中的丑恶现象,用社会异象加以讽刺。
今日的主人公是一位苏州抚台,姓叶,名伯芬,主要掌管地方军政和民政。此人原本是一个诸侯之门的一位郡马,不差钱。起初他先捐了个京职,在京城里住了几年,本事没学到多少,倒是学了一身的京城官爷气。
这位叶兄有一位大舅爷,也是一位官爷。虽然人身在官场,也算是千人之上吧,但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正人君子。做事井井有条,日记从不离手。那日记之中,时不时就会提到他那位叶妹夫,说他好似纨绔子弟,习气太重。除了吃喝玩乐以外,一无所长,又性根未定、喜怒无常……balabla…
叶兄的为人,也就可想而知了。他在京里住的厌烦了,大舅爷又不肯照应,他便忿忿出京,仗着一个部曹,准备去外省找点事儿干。果然,有人为了拉拢与他的关系,给他找了一个军装局的差事。
这军装局的组织架构极阔,向来一个总办(清代后期,中央及地方都有临时设置的机构),一个会办,一个襄办,还有两个提调。总办向来是道台(这里说的是官职大小,大约是个正四品的官),便是会办、襄办也是个道台,就连两个提调都是府班的。经湿兄查阅后,部曹应该是个从五品的官位,与总办差了两级。
他就一个部曹,来到这里,也没个人罩着。戴了个水晶顶子去当会办,比起人家的红蓝色顶子,一比较,瞬间就让他感觉自己低人一等。这里的顶子是指得清朝官员帽子上的顶饰品,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有时新年团拜之类的场面,他总不免跼蹐不安,人家也就看他不起。那总办更是当他小孩子一般看待。
伯芬在局里觉得难以自容,便收拾行李,请了个假,离开了这里。
【实战应用】
△、杨州、使欧洲较大的较好的城市相形见绌。
△跟这只百斤的大海龟相比,那些经常见到的小乌龟就显得相形见绌,微不足道了。
△那栋古老的大教堂使环绕它的摩天大楼相形见绌。
△与您的作品比起来,我的作品就相形见绌了。
△这栋摩天大楼建成后,附近原有的那些楼房不免相形见绌。
【拓展小讲堂】
◎清朝官衔的象征——顶子
顶子,清代礼帽顶饰,是区别官员品级的重要标志。用宝石或珊瑚、水晶、玉石、金属等制成,以其质料和颜色分别官阶的品级。
顶子分朝冠用和吉服冠用两种。朝冠顶子共有三层:上为尖型宝石,中为球型宝珠,下为金属底座。吉服冠顶子较简单,只球型宝珠和金属底座两部分。底座有用金的,也有用铜的,上面镂刻花纹。在底座、帽子和顶珠的中心,都钻有一个5毫米直径的圆孔,从帽子的底部伸出一根铜管,然后将红缨、翎管及项珠串上,再用螺纹小帽旋紧。顶珠的颜色和材料,按官员的品级而不同。见“顶珠”。装于冠帽顶部,原料多为宝石。排名如下:
一品:红宝石
二品:珊瑚
三品: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
四品: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
五品:水晶及白色明玻璃
六品:砗磲及白色涅玻璃
七品:素金顶
八品:阴纹镂花金顶
九品:阴纹镂花金顶
从九品及未入流:阳纹镂花金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