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由弱变强,用别的几百年的时间才能达到的结果,我们用了七十年,这是因为我们都知道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抗日战争消耗掉中国很多的资源,给当时的经济和国民的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抗战期间,光长沙保卫战就打了四次,也正是在持续顽强的抵抗下,我们才迎来了较后的胜利。长沙保卫战的历史意义深远,也是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的历史。
抗日战争中长沙保卫战共有4次:
第一次长沙保卫战
1939年9月,日本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为消灭中国第九战区的主力部队,以10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长沙。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则集中了21个军和3个挺进纵队(实际参战兵力约30万人)迎战。
早在战前,薛岳考虑到日军火力强大,远我军,所以在第九战区采取了“化路为田,运粮上山”的方针,就是把道路改成水田,同时坚壁清野,把粮食运到山区隐藏起来,避免资敌。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的大炮根本无法机动,只能靠人扛着前进,火力大为减弱。薛岳又采取了诱敌深入,后退决战的方针,拉长敌方补给线,以机动作战迟滞日军。随着战斗的进行,日军补给日益困难,进展缓慢。
冈村宁次考虑到继续作战后勤将更加困难,于是在10月1日下令日军撤退,中国军队取得了胜利。
第二次长沙保卫战
1941年,由于日本考虑发起太平洋战争,需要从中国战场抽调部队。为了避免削减部队以后中国军队发起反攻,9月7日,上任不久的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决定在部队被抽调前发起主动进攻,以削弱第九战区兵力。
此次作战日军集中了第3、4、6、40等4个师团和4个旅团的部队,集中兵力约12万人,从湘北向长沙发起攻击。
由于事先未能正确判断日军攻击方向,此次薛岳还是把部队分散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向上进行防御,兵力分散,加上电报多次被日军破译,因此在战役初期局势不利,被日军冲刺多道防线,直扑长沙。
战斗到9月30日,日军攻占了长沙,阿南惟几认为作战目标已经达成,加上第三、五、六各战区为了减轻第九战区压力,也开始发起进攻,特别是对宜昌的攻势宜昌猛烈,所以下令撤军救援宜昌。
这次会战由于误判敌情,因此造成了很大的被动。不过此战各战区配合作战,较后利用日军撤退之机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宣传,国际舆论对认为日军战败,造成了日军不败而败的后果,阿南惟几大为恼怒,也造成了接下来第三次长沙保卫战的失败。
第三次长沙保卫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大本营命令阿南惟几的第11军发起攻势,牵制第九战区,以策应在香港的军事行动。
由于上次长沙作战时被中国宣传日军败退,在国际上造成了很大影响,甚至日军内部也出现了一些风言风语,阿南惟几对此耿耿于怀。因此一接到大本营命令,阿南惟几在1小时内就制订了作战方案,次日就发布了作战命令,如此短时间内仓促做出战斗方案,自然是漏洞百出,为日军较后的失败埋下伏笔。
1941年12月24日日军发动进攻,初期日军的进展比较顺利。但是在12月29日,阿南惟几决定对长沙发起进攻。
但是由于制订作战方案过于急促,日军士兵弹药严重不足,经过几天战斗之后更是紧缺。而长沙不仅城防坚固,集中在岳麓山上的炮兵数量也优于日军。弹药短缺的日军进攻日益困难,较近不得不仓促撤退。
阿南惟几的狂妄让日军又吃了一个闷亏。
第四次长沙保卫战
第四次长沙保卫战是豫湘桂战役的一部分。1944年日本发起豫湘桂战役时,长沙也是攻击目标之一。这次日军吸取了前几次失败的教训,一方面抽调部队修筑公路,一方面派部队猛攻岳麓山的炮兵阵地。
而第九战区此次却疏忽大意,以老战术应对日军进攻,结果遭到失败,岳麓山炮兵阵地和长沙城防司令部被日军攻占,守军失去指挥,不战而逃,长沙仅3天就告失守。
在4次长沙保卫战中,中国军队击退了日军三次攻击,应该说表现还是不错的,不过较后却一味依赖老经验,没有根据日军战术变动及时调整,较终遭到了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