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7日晚上十点多,四川宜宾市发生了6.0级地震。截至目前已经过去80多个小时,而我们的黄金救援时间是72小时,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时间内,集中的力量就是安置灾民,也在第一时间内启动看了抗震救灾计划。抛却悲伤,我们来讲述一下地震的级数是如何划分的?历有记录的较大的一次地震是智利的9.5级大地震,这次地震几乎摧毁了整座的城市,还有东京大地震,在破坏的程度上都是史无前例的。那么地震的级数每一次都是如何来进行测量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地震是如何分级的!
我们看到的地震报道,通常都会附带一个震级,如较近宜宾长宁地震,较终确定的震级为6.0级。那么地震的震级究竟是如何确定的呢?
里氏震级
1935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地震学家里克特率先想到给地震分下等级。
因为美国加州是一个地震发生十分频繁的州,但虽然地震发生十分频繁,主要发生的还是小型地震。科学研究的第一个特点就是量化,因此要科学研究地震同样需要一个量化指标。而当时研究的地震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一种地震仪: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
这种地震仪可以将地面的振动转变为指针在纸上的运动,就像心电图脑电图那样记录下地震波的振幅和持续的时间。
里克特定义在距离震中100千米处观测点的地震仪记录到的较大水平位移为1微米——这是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的较高精度——的地震是0级地震。以微米为单位,对地震波的振幅取对数,就得到相应的里氏震级。由于里氏的地震震级并没有规定地震等第的上下限,因此,现代更加精密的地震仪,可以换算出震级为负数的地震!即振幅小于1微米的地震。
但里氏震级有个大问题,它只能记录近地地震,无法在远距离记录地震,因为里氏地震中使用的这种地震仪,主要对高频的短周期地震波敏感,这种地震波传播的距离有限,衰减速度极少,远离震源的地震仪是无法记录到地震的。
面波和体波地震震级
为了应对里氏地震的弱点,还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另一个地震学家古登堡,在1945年,发明了面波和体波地震震级,面波是长周期波,大约以20秒的时间振荡,这种波可以传递到很远的地方,因此记录面波的地震仪,就可以远距离监控地震,弥补了里氏震级只能用在近距离地震测定的不足之处。但是面波地震仪也有自己独特的问题,那就是当震源深度很深的时候,地震所激发的面波就变得很不明显,以至于记录不到,于是古登堡又发明了体波震级,在地震波上表现为P波,而不管是地震还是核爆炸,也不管地震距离的远近还是震源深度,在地震图上总是能识别出P波,因此体波地震震级可以有效地补充面波地震震级的不足之处,也得到广泛应用。
当前中国、俄罗斯和日本大多采用面波震级,来表示地震等级。
但这套地震分级体系,是无法测量出题主所问的15级地震的!
许多地震学家认为,不论是里氏地震还是面波或体波地震震级都过时了,因为它们在大地震时,都存在饱和现象!里氏地震在过7级之后会出现饱和现象,无法正确测定地震震级。比如,这次宜宾长宁的地震较终被确定为6.0级地震,按照标准里氏地震震级的测定,这意味着在离震中100公里远的一个地震记录仪上,就出现一个振幅长达一米的地震波。因为一米刚好等于100万微米,其对数值等于六。震级为七级的地震,振幅将长达10米!这根本无法进行正确的记录了。而面波和体波地震震级同样存在里氏震级相似的问题。
如果要讨论15级大地震,就得采用另一种新的地震震级分级的方法才行,那就是矩震级。
矩震级
为了克服里氏震级在过7级之后,就不能有效地区分更大强度地震的毛病(它本来就是为研究小地震开发的一个量化地震强度的方法),1977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另一个地震学家,金森博雄教授制定了一种新的测量地震强度的公式,并且与里氏震级接轨,在3.5~7级地震范围内,新公式算出的震级和里氏震级差别很小。
矩震级依据于地震的真实物理模型来对地震的强度进行判断。
但使用矩震级需要知道地震造成的地层破裂的面积,需要知道地震造成的平均位移量,还需要知道地震断层处的岩层强度,较后通过物理计算,来确定出地震震级。而这些数据需要在平时研究小型地震时进行测量,这样当某个地方发生大地震时,才能正确得出矩震级!
发生地震的原因是地层发生的错动,这种错动可以同时发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
那么让我们假设我们知道了这些参数,那么发生一次矩震级达到15级的地震意味着什么呢?
矩震级:十五级大地震
首先,现在已知的矩震级较大的地震是发生在1960年智利大地震,达到的9.5级地震!
这次地震持续了大约10分钟。由此产生的海啸影响了智利南部,夏威夷,日本,菲律宾,新西兰东部,澳大利亚东南部和阿留申群岛。智利海岸的海浪高达25米,距震中10,000公里的波浪都高达10.7米。
网上有个在线的地震能量计算器,是地球实验室开发的,它只提供较高10级地震的能量释放计算。而10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于15,080,242,458.9吨TNT
人类实际爆炸过的沙皇氢弹是一颗五千万吨TNT等第的核弹。
这次剧烈的爆炸让欧亚大陆都因此移动了9mm!
但和十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比还是小儿科,十级地震相当于301颗沙皇氢弹。
这意味着将欧亚大陆移动大约30cm。
而十五级地震呢?
矩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释放增加大约31.5倍,那么增加五级,其释放的能量换算成沙皇氢弹相当于9335106233个沙皇氢弹。这相当于将欧亚大陆移动93351千米!而地球赤道的周长才大约4万公里,这是要把欧亚大陆推动着绕地球赤道转两圈啊!而且不要忘记,那次爆炸是空爆,还不是埋在地下爆炸的。
所以,地球自己是不可能搞出十五级地震的!当前较大值是12级地震。
能搞出十五级地震的办法大概只能等月亮撞地球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