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在高考结束填志愿时不慎重,随便填了一个,结果等到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学的也不是自己喜欢的,该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很具普遍性,现在有许多本科毕业的人和没有上过大学的家长都抱有题主一样的想法。
我要说的是,不要以为本科学的那点东西就成了你的。本科的只是一个入门的指引而已。
一个人的素养大致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其一是知识体系;其二是技能。一般而言,本科阶段重点要解决的是一个人的知识体系的问题。
几乎的大学,本科阶段一般都不会有特别强的训练。虽然一般都有一个名称,但要从事工作仅靠本科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本科阶段的学习目标就是完善知识结构,构建知识体系,为未来从事工作打基础。真正的训练是在研究生阶段,读研的时候,学校的课程会指导你进入领域,对你进行有关的训练。这也是为什么社会上许多就业岗位需要研究生学历的原因。
中国之所以在本科阶段把分的很细是市场决定的,招生时教育主管部门会根据市场需求对各校招生的做出指导,发布指导信息,因此需要一个相对明确的目录。这些招生的都是被量化过的,以一种非指令性计划下达给各校,供招生时考生和家长参考。
在教育发达里,本科的划分远没有中国这么细,一般都是以一二级学科为主。 中国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是向国际主流靠拢,打造世界大学就要与国际惯例接轨。
所以,未来这种现象会会改观的,本科的划分以一二级学科为主是未来的改革方向。
本科教育应该以通识教育为主,应该加强学生通识课程的学习,减少或降低课的学习。重点是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
所谓通识课程是指数学、文学、历史、科学、哲学、宗教、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等文化类课程;计算机、新媒体、理财、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等工具类课程;公民教育、艺术、公益、社会公共服务、个人品德等修养类课程;当然,更少不了符合你方向的基础理论等。
这些课程的学习会构成一个人的知识体系。一个人的知识体系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来说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而知识体系的获取是本科阶段的主要任务。这也是为什么社会上格外重视第一学历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本科阶段选择什么并不很重要,也不会对未来的就业造成特别大的干扰。本科的选择实际上是个分类工作,就是把自己大致归一下类,区别于高中生那样完全的同质化。
具体说,上大学就是文科理科工科,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把自己归一下类。至于具体的,实在不重要,因为你本科毕业时除了你自己,没什么人拿你的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