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渡荆门送别》该怎样进行赏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小学 来源:网络 编辑:小蜜蜂 2019-07-19 11:36:18

  李白写诗,喜欢借景抒情,而且在写景的时候总是会有宏大的气氛。因此他的诗篇给人的印象总是的雄浑豪迈,而且是洒脱不羁的。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是作者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所写的一首诗,诗人离开家乡,准备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想到自己将与家乡离别,心中满是不舍,但是男儿志在四方,等到实现梦想的那天,衣锦把乡还。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荆门送别》该怎样进行赏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第一次离开故乡时写的诗,这是一首气势磅礴、想象瑰丽的五言律诗,尤其中间两联,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题《渡荆门送别》,因为诗中没有明显提到送别的意思,所以有人认为“送别”二字是多余的。

  清人沈德潜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明末唐汝询也疑“送别”二字是衍文(因缮写、刻版、排版等错误而多出来的字或句子)。

  今人马茂元先生认为,“送别”是指故乡的江水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三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从,至,向。

  楚国,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从蜀地乘船来到了遥远的荆门山,从此踏上漫游楚地的旅程。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江,长江。

  大荒,辽阔的原野,与上句“平野”互文。

  群山随着辽阔的原野的出现,渐渐远去消失,长江汇入广阔的原野,自在奔流。

  诗人乘船出蜀,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山逐渐消失了,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侵入视野。

  本来,动的是诗人,而群山跟原野是静的,但是,李白用“随”、“尽”二字,让群山和原野动起来了,群山随着原野的侵入渐渐消失,原野在李白面前展现辽阔的视野。

  这样一来,李白变成了静观者,仿佛一切变换都在诗人心中,展现了李白包举宇内的西安伊顿胸怀。

  李白的胸中,囊括了这广阔的原野,群山消隐,大江在其上自在奔流,这壮阔的景象充满了一种豪情万丈的力量。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天镜,指水中明月之影,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海楼,海市蜃楼,旧说海市蜃楼是蜃(大蛤)吁气产生的,故称海市蜃楼,但是在荆门山是看不到海市蜃楼的,所以这里是借指江上云霞变换出美丽的景象。

  明月倒映在江水之中,仿佛是从天上飞下来的镜子,云霞缭绕,变换出一个个飘渺奇幻的景象。

  这一联则充分体现了诗仙的仙气。

  大江在原野上奔流,夜晚,月映大江,投下一面皎洁的镜子,江水中的天镜,随船而走,就变成了飞行的天镜。白天,江上云霞缭绕,变换着各种瑰丽的景象,就像飘渺的海市蜃楼一样。

  这样瑰丽的想象,非诗仙不能有。

  中间两联,都是写景,但是在写景中,蕴含了李白第一次离开故乡时的心情,没有愁绪,只有胸怀天下的豪情,没有恐惧,只有对外面世界瑰丽的想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仍:依然。

  怜:怜爱。一本作“连”。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行程万里,故乡的江水一直相送,让我不住留恋。

  全诗按照时间的顺序徐徐展开,开篇介绍所赴之地,凸显离家之远,一路上的地势从连绵的山峦接连到了广阔的平原,江水本还是湍急迅猛,转弯已变为一片菏泽,平铺缓流,眼前豁然开朗,月挂天中,映入江面,犹如飞天之镜,在暗夜中光亮异常,原处的云朵也汇入江面,好似绮丽的层楼一般,这景色不可谓不壮美,但诗人心中仍旧牵挂那一衣带水的家乡,末位句中的“怜”字,有版本也做“连”字,都表现出作者对家乡的恋恋不舍和血脉之连,属地的江水将诗人一直送到这千里万里之外,对家乡深厚的情感都蕴藏在这深深的江水之中。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凡尔纳《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是什么样的?他里面有哪些奇珍异宝? 下一篇:凡尔纳《神秘岛》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预约领取试听课
我们为您准备了
  • 学业水平系统测评
  • 个性化针对教学计划
  • 线下逆袭试听课
  • 系列学科学习资料
确认预约
热门活动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高中英才班
高中英才班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