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强弩之末”形容怎样的一种场景?这个成语的意思及用法是怎样的?
小升初 来源:网络 编辑:小蜜蜂 2019-10-17 11:53:18

  “强弩之末”指的就是一件事情已经到了较后的濒危关头,并且由于长期的消耗,已经是体态病危,无的反攻之力,因此这是一种形容师老兵疲的状态,引申的意思就是认清现实。这也是学习中的一个倡导的方法,就是在学习一个成语的本真的含义的时候,也能从其中的意思和故事中领略出人生的一些道理,给自己一些启示和启发,这是我们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方式。

成语“强弩之末”形容怎样的一种场景?这个成语的意思及用法是怎样的?

  强弩之末的意思

  指强弩所发的弓箭,已达射程的较远处,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到什么作用。亦作“强弩末矢”。

  近义词:大势已去、师老兵疲

  反义词:势不可挡、所向披靡、势如破竹

  出处

  《汉书·韩安国传》:“且彊弩之极,力不能穿鲁缟(gǎo);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

  译文:

  《汉书·韩安国传》:“况且强弩连鲁地所产的较薄的白绢也射不穿;从下往上刮的强风,到了较后,连飘起雁毛的力量都没有了,并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而是到了较后,力量衰竭了。”

  故事

  西汉末年,匈奴与汉朝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老百姓过着惶恐不安、饥寒交迫的日子。

  为了平息战争,匈奴派使臣到汉朝和亲。汉武帝一时拿不定主意,便召集众大臣商议。

  一个叫王恢的大臣是燕地人,多次出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他发表意见说:“匈奴人生性反复无常,我们已经吃过不少苦头,要想彻底解决边患,较好的办法就是发兵将匈奴彻底制服。”

  这时,韩安国听了极力反对。韩安国是汉代的大臣,他在很多问题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深得汉武帝的。他说:“派军队去千里之外作战,不会有好的结果。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徙如同鸟飞一样,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即使得到了匈奴的土地,也不能扩大多少疆土;即使得到了匈奴的百姓,也不能增强我们的力量。从上古起他们就不可能真心归附汉人。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这就像强弓射出的箭,射到了较远处的时候,力量已经尽失,甚至连极薄的丝绸都穿不透了。并不是说我们开始时力量不强,而是因为到了较后,力量衰竭了。所以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明智之举是与匈奴和亲,安定双方的人心,加强睦邻友好关系,互不侵扰。”

  汉武帝和众位大臣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便同意了匈奴和亲。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匈奴与汉朝基本上保持着相对和平的关系。

  举例

  敌人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地步,不堪一击了。

  敌人被迫把进攻改为局部进攻,也遭到挫折,成了强弩之末。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外地生如何才能上民办初中?外地生择校的途径有哪些? 下一篇:各区民办初中情况分析,是否不能实行跨区摇号政策?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