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教授说“大学明年成立,5年后科研比肩清华北大”可信吗?
教育新闻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7-12-25 16:16:38

  施一公教授说“大学明年成立,5年后科研比肩清华北大”,这件事大家有什么看法?依小编所见,5年后大学科研比肩清华北大的可能性为零,为什么这么说呢?以下根据学校背景、办学性质、科研实力、行政管理等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学校背景

施一公教授说“大学明年成立,5年后科研比肩清华北大”可信吗?

 

  大学的前身叫做研究院,发起人包括学者施一公(清华大学副校长)、陈十一(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饶毅(北京大学)、潘建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科学家、院士。同时腾讯小马哥、万达王首富等等纷纷捐助,为学校建设添砖加瓦。

  从上一段可以看得出,学校的资金背景和学术背景还是有很高层次的。但是较关键的是,缺乏教育部的背书。作为中国高等教资源较大持有者的教育部,对于大学的成立不置可否,大学较大的政府资源来自于市政府,这种捆绑究竟有多么牢固,未来走向如何,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二、办学性质

施一公教授说“大学明年成立,5年后科研比肩清华北大”可信吗?

  学校的自我定位是民办研究型大学。此前,我国的民办教育长期得不到认可,在高等教育“鄙视链”之中,长期居于下游。究其原因,此前的民办大学,大多收费比较高,缺乏的师资和科研能力,再加上公办教育实施了很多年,造就了民间固有的印象。

  大学为自己了“非盈利”的标签,这个标签背后还是含义多多的。首先,资本的投入绝非不需要回报,只是可以把目光放远,而非短期获利。作为研究型大学,可转化的科研成果是较大的可以反哺资本的优势,可是,科研这种事情何时出成果,能出什么样的成果,完全是无法推测的。第二,科研的资金投入是海量的,大家都知道教育部每年拨款给大学,尤其是工科出色的大学,数以千万到百亿等第的都有,如果长期投入不能产出,试问哪个企业家有如此能力每年进行海量资金输入?
#p#副标题#e#

  三、科研实力

施一公教授说“大学明年成立,5年后科研比肩清华北大”可信吗?

  既然提到了科研,小编就仔细分析一下。大学目前的组织架构包括:生物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理学研究所、前沿技术研究所。在大学目前的研究领域和学科设置里面,这四个方向能够代表的范围有限,这也注定了学校是以优势学科为主导,多学科开花的办学模式。

  在这种科研背景下,说大学科研的冲刺可能性,那应该承认是有的,但是如果论起科研的性,那基本是没有什么探讨价值的。

  此外目前大学的面积不过区区1000亩,有限的土地上根本没有可能发展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清华、北大、复旦、交大、浙大、南大这些国内高校,哪一个校园面积不过5000。大学的未来拓展可能,只能寄希望于5年内办校模式的社会认可度飙升、科研成果的展示、人才体系的培养、以及政府的扶持政策。冷静地看,以上哪一点是轻松可以达成的呢?所以,这一段的结论是,未来的5年,是大学拓荒的5年,绝不是的5年。
 

  四、行政管理

施一公教授说“大学明年成立,5年后科研比肩清华北大”可信吗?

  在行政管理上,我们先看看几位发起人吧,这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

  一个学术项目的带头人,基本上可以为整个项目定基调,想要做出成果,的精力和时间投入是不是需要的呢?无论是施一公还是陈十一或者饶毅,无不是身兼数职,能投入到大学的日常管理和科研上的精力究竟有多少?这要打个问号的。

  此外,作为非国有大学,给予教授和博士研究生的待遇,完全由学校的资金量充裕度相关。如果我是民营企业的话事人,我会把承诺资金分批划拨给学校,不会一次性的投入,而且民营企业资金本身不像财政收入那样的稳妥,这一个分批投入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短时期之内,大学的薪水和福利,能够保障,但是长远呢?还是未知数!退休以后呢?更是距离遥远!

  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大学的建立无论如何都是非国有大学的一次大进步,与复旦大学的合作已经打通,今后在学科覆盖度、人才横向输入输出、合作伙伴拓展、行政管理体系相信都是大有可为。如果伊顿教育小编的孩子现在到了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我愿意送他走入湖畔大学的。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大学明年成立!一所培育科学家的“黄埔军校” 下一篇:二本三本合并政策|二本三本合并与取消三本有什么区别?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