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抑商扶农在古代社会的意义是什么?
原创推荐 来源:网络 编辑:小蜜蜂 2019-08-28 15:57:36

  重农抑商的政策在古代的秦国开始实施,在商鞅变法之后更是被遵从。这个政策的影响在古代的历朝历代都曾经被默认。因此较后逐渐的就形成了一种社会思想,但是即使是这样,依然掩盖不了商业的繁荣,宋朝时期的商业贸易达到了鼎盛,但是这个思想一致存在古代人的脑海中,这也是抑商扶农政策的一个社会的意义。就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根本的原因我么一起来分析下。

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抑商扶农在古代社会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重农抑商的国策从秦朝时就确立了,而确立重农抑商国策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重农”十分好理解,毕竟没有人种地,就没有粮食吃。那为为什么要“抑商”呢?原因就是为了“重农”跟“重战”。如果一个的商业过于发达,那么百姓就会都去搞商业,农民和士兵就没有人愿意去干。如果一个商业氛围过浓,那么百姓就会不听朝廷号令,商业寡头就会跟争权夺利。

  《商君书》夫农,民之所苦;而战,民之所危也。犯其所苦、行其所危者,计也。故民生则计利,死则虑名。名利之所出,不可不审也。利出于地,则民尽力;名出于战,则民致死。

  上面这段话翻译成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世上较苦的工作是当农民,较危险的工作是当士兵。要让百姓去做较苦的工作,干较危险的事,就要讲求策略。人的本性是这样的,活着就要追求利益,死了则考虑身后名声。人民的名利从何而来,需要要好好思考。利益从种地而来,那么百姓争当农民;名誉从战功而来,那么百姓人人都是敢死之士。

  秦国变法后,以“农战”为中心,围绕着农耕与战争转,为此颁布了《垦草令》、《农耕爵》、《军功爵》等法律。俗说话“惩恶才能扬善”,为了确保人民人人都志心于农耕和作战,就需要打压五类社会蛀虫。一方面增强农民、士兵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另一方面打击以商人为主的蛀虫,双管齐下自然能更好的推行农战国策。

  《商君书》故事《诗》、《书》谈说之士,则民游而轻其君;事处士,则民远而非其上;事勇士,则民竞而轻其禁;技艺之士用,则民剽而易徙;商贾之士佚且利,则民缘而议其上。故五民加于国用,则田荒而兵弱。

  上面一段话翻译今天的话来说:使用儒家的空谈游说之士,那么民众就会四处游荡轻视君主。重用那些隐逸之士,那么民众就会疏远君主并且诽谤君主;重用勇士侠客,民众就会争强好胜不守法。手工业者被任用,那么民众就轻浮好动而喜欢迁移。有钱的商人生活安逸而且赢利,那么民众就会依靠他们而议论君主。如果这五种人被选用,那田地就会荒芜而军队的战斗力会削弱。

  由此可见古代为了增加百姓专心于农业和军争,就需要打压商人,否则百姓就不会去干较辛苦的事(务农),做较危险的工作(打仗)。那么重农与重商可否同时发展了,商鞅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不能!

  《商君书》粟生而金死,粟死而金生。本物贱,事者众,买者少,农困而奸劝,其兵弱,国必削至亡。金一两生于竟内,粟十二石死于竟外;粟十二石生于竟内,金一两死于竟外。国好生金于竟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竟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上面的话翻译成今天的话来讲就是:重农则不能重商,重商那么农业必定不兴旺。农业艰辛,从事农业的的人多,买粮食的人少,那么农农就会吃亏,商人就会赚农民的血汗钱,长此以往必定穷弱至灭亡。国内发展商业一成,那么农业就会削弱十二成;国内发展十二成农业,那么可以从国外赚一成商业回来。如果一个喜欢发展商业,那么商业、农业两败,穷弱至亡。如果一个喜欢发展农业,那么国内商业、农业两兴,必定强大。

  韩非子更是直接尖锐的指出:富国以农,距敌恃卒,而贵文学之士,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举行如此,治强不可得也。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也就是说:富靠农民,强靠士兵,但是国君平时看重儒生,冷待农战之士,豢养门客侠士。如此作法,想将治理得强大是不可能的。太平时厚待儒士侠客,有难时派农民、士兵上阵,平时获得利益的人在战时没用处,战时上阵的却在平时却没有获得利益。

  古代由于受条件限止,只能重农重战,不得不在程度上抑商,否则必定削弱至亡。两宋兵魂销尽国魄空是较好的例子,宋朝的商业、儒学是较发达的,但是对外战争是较差劲的。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历的“无夏之年”是怎么回事?导致这样诡异的天气的原因是什么? 下一篇:古代秦国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的原因是什么?重农抑商政策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