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是一首豪放派的词吗?怎样赏析和评价这首词?
初中 来源:网络 编辑:小蜜蜂 2019-11-04 15:47:49

  豪放派的诗词有着一种浑然天成的气势,这些词在言语的应用上有着很大的讲究。本次伊顿教育小编分享的是被称为是豪放派词的开宗的词《渔家傲·秋思》。在诗词的发展历程上,流传下来很多的流派,其中豪放派的词有着很大的特点,也有着一些赏析的技巧,以及其特定的规律。下面我们就《渔家傲·秋思》这首词来看看豪放派的诗词的特点。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是一首豪放派的词吗?怎样赏析和评价这首词?

  范仲淹(989—1052)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的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豪放词是北宋豪放派自创的一种释放诗人情怀的诗词体裁。

  豪放派,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豪放派这一名字,是北宋诗文的革新派作家王安石、苏轼、苏辙用“豪放”一词撰文评诗,而叫响起来的。首先用“豪放”词评词的就是苏轼。

  豪放词有一个产生与发展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分为预备期(初期),奠基期,鼎盛期和延续期。预备期就是北宋早期范仲淹写的词《渔家傲·秋思》(又名《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这首词发出了豪放词之先声,是预备阶段。

  这首词《渔家傲·秋思》,作于北宋1040至1043年期间。当时,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镇守西北边疆,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政策”。 不久后,政策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这就是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正值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这首词就是范仲淹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这首词具有豪放词的特征。体现了作者渴求为封建体制下受压抑个体的心灵解放。“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了将军英雄气概和征夫的艰苦生活,又暗喻了对宋王朝重内轻外的政策不满。词中的爱国热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的情怀,构成了将军与征夫们又思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这种强烈的报国情殇与苏轼《密州出猎》词没有什么两样!“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只不过,苏轼这首词写的更加豪放,气势恢宏,使豪放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虽然苏轼提出“豪放”词,但是,豪放词先声是范仲淹,他应该是豪放词的开宗者。因为,范仲淹之前没有类似于豪放派的词作,只有范仲淹的这首词《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写这首《渔家傲·秋思》词时,王安石和苏轼年龄还小,他们是后来豪放词的奠基者,并达到鼎盛期,进而,使宋代的豪放词延续到今天。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记叙文怎样才能写得“出彩”?记叙文写作的技巧有哪些? 下一篇:家长怎样帮助纠正初三的学生学习态度?从哪些方面开始?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