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绍兴期末考试语文作文:“疲于奔命”与“修行者”的思考!
原创推荐 来源:网络 编辑:小蜜蜂 2021-02-23 16:02:07

  本次伊顿教育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作文是关于当前的人们都在面临的一个现象,因此这则作文也是关乎社会热点时事的作文写作。在我们的学习中,虽然很多都是我们接触到的社会是一个小范围,但是在信息的时代,是可以真正的做到“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因此如果你不会写作这篇文章的话,可以找一些合适的素材,给自己的文章增添一些骨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作文的写作指导。

  << 作文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有媒体调查显示:84%的受访者确信自己生活在加急时代,“疲于奔命”是许多人的共同感受。

  2.按人的含义来理解的受难,对人来说是一种自我享受。——马克思

  3.做“修行者”,就是宅其身、抱道行。“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2020年2月3日《教育部致大学生的一封信》

  请综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字数不得少于800。④不得抄袭、套作。

  << 命题方向 >>

  文化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健康生活:自我管理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 审题 >>

  限制性

  1.材料情境限制。本题目用三则材料设置真实情境,材料一是客观陈述,提出生活在加急时代的人们感觉“疲于奔命”的问题,“打工人”“996”便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词语。材料二用马克思的话回答这个问题:“按人的含义来理解的受难,对人来说是一种自我享受”,这有点类似于毛泽东在延安开展的大生产运动——苦中寻乐。材料三用《教育部致大学生的一封信》中有关青年修养的倡议回答这个问题:做修行者,“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世间万物如果保住根本就能生长,而一切事情只要符合道义就能成功。考生写作不可脱离情境限制。

  2.典型任务限制。题目要求“综合上述材料”写作,考生首先要厘清“受难”和“享受”在语境中的含义,撇开语境,泛泛而谈“受难”和“享受”就会流于话题;“谈谈你的看法”,这里的“看法”是针对如何认识和解决生活在加急时代人们“疲于奔命”的问题而言,文体限定为议论文。

  3.价值判断限制。材料一提出生活在加急时代人们感觉“疲于奔命”的问题,从材料二和材料三的设置来看,命题人对此是持批判态度的,题目的立意指向是希望人们学会享受生活、做修行者,若理解为“加急时代”,“疲于奔命”的人们被异化为机器或工具——挣钱的机器、获利的工具,成为受难一族,或理解为身为青年人应追求慢生活,则均为偏离题旨。

  开放性

  1.立意的角度自由。综合三则材料,考生可以将立意确定为:在社会进入“加急时代”的当下,我们要学会享受“加急”的生活,在加急时代做“修行者”,若理解成“痛并快乐着”“苦中作乐”“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痛并修行”“安苦乐道”亦可,若立意为“反思当下生活和个人行为,面对疲于奔命的生活,调整好心态,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人生中的苦难,走向更美好的未来”亦可。只要结合材料,侧重任一观点皆可。

  2.思考的向度开放。对于此材料,思考的维度可以有三个:从个人修养提升的角度出发,可写在加急的时代,做一个修行者;从个人行为的角度出发,可写乐观心态、享受生活;从社会变化的角度出发,可写个体如何与时俱进,针对现实、结合自身提出有效策略。三个维度,考生可自主挑选,选择不同的思维方向,所选素材自然不同。

  << 解题 >>

  材料一说明社会进入了率、快节奏的“加急时代”,在此社会背景下,人们疲于奔命。“打工人”“996”便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词语。

  材料二是马克思关于人类异化问题的论断,“受难”是一种“享受”。这有点类似于毛泽东在延安开展的大生产运动——苦中寻乐。

  材料三是有关青年修养的倡议。“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出自西汉刘向的《说苑》,意思是:世间万物如果保住根本就能生长,而一切事情只要符合道义就能成功。

  综合三则材料的立意,当定位在:在社会进入“加急时代”的当下,我们如何加强自身修养,保持人格独立,不被社会异化。当然,若有考生理解成“痛并快乐着”“苦中作乐”“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痛并修行”“安苦乐道”“注重志诚心坚,追求内心之道”等亦可。

  << 参考立意 >>

  切题立意:

  1.“加急时代”须安“急”乐道。

  2.“加急时代”“痛并修行”。

  3. 加急生活忙“修行”。

  4.“加急时代”痛并快乐着。

  ……

  偏题立意:

  1.或因风霜,终扶明堂。(语意含糊,观点不明)

  2.以困难装点前行之路。(和“加急时代”没有关系)

  3.修篱种菊,宅身抱道。(同上)

  4.心怀远方,修行自身。(同上)

  5.粗粝能甘,纷华不染。(同上)

  6.尝人生苦酒,品修行甘泉。(同上)

  << 范文展示 >>

  迎难而生,抱道而往

  时代加急,变化不居,身份焦虑,奔走疲弊似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界定性特征。然,这番叔本华口中的“必经的苦难”依旧在淬炼真金。吾辈唯迎难,方可生;唯抱道,方可成。

  倍速与加急的生活是现代人固有的一场受难,但这是工业文明社会的特征使然。空间的无限拓展,效率的尽力增强不可避免地造成时间的稀缺。大部分“疲于奔命”的人,对现代生活的快“口诛笔伐”,向往梭罗的瓦尔登湖,搬出米兰·昆德拉的《慢》来构建理想生活。然而,加速的时代并没有错,它只是要求现代人为优越便捷的生活付出一些代价,对智慧人做出了更大的考验。

  这难道不是现代人提升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契机吗?

  马克思说:按人的含义来理解的受难,对人来说是一种自我享受。昆德拉在《慢》中并未指责文明的开化,而是将矛头指向了浮躁和焦虑,提出了“如何平衡时代与人性的节奏”这一积极的新问题。于是,时代加速发展的初衷,并非刻意陷入焦虑之中,而是提供了加急时代缓慢生活的条件,这,便是马克思口中的“人可以享受苦难”的内在逻辑。

  若要享受苦难,不妨做“修行者”。

  萨特以感受人生之痛来发现生命的价值,加缪反抗荒谬的苦难以证明自身的意义,塞内加历经终生创伤总结出人生的使命是看淡悲欢的大悲悯。他们或许未曾遭受“时代加速”的苦难,但他们亦面对着自己身前的高山,他们也曾经“疲于奔命”,而与现代犬儒者不同的是,他们是迎难而非逃避,守己而非消极,较终淬炼出人生真金,从而得到道。

  2020年春,正是疫情期间,《教育部致大学生的一封信》中这样说:做“修行者”,就是宅其身、抱道行。“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社会的活血、民族的希望,应是一群迎难而生、抱道而往的人。在抗疫的生活中,修行就是宅其身、抱道行;在加急的时代,修行就是在加急的生活中淬练自己,增益其所不能。在这“加急时代”,每个人都在负责前行。当现代人能够认清加急时代苦难的本质在于锤炼人生意志,剥离人生之道时,他们大不会再强调“疲于奔命”的苟且生存状态,而更多地思考如何以一个“沉静修行者”的身份,抱道以行。

  古有孔子在一个不那么加急的时代里“疲于奔命”,却依旧言“乐以忘忧”,潜心为学,享箪食瓢饮之苦,成春秋儒学之义;又有鲁迅在一个不那么平静的时代里“疲于奔命”,却依旧反对“咀嚼小小的悲欢”而要支撑更大的家国。如斯辈,不仅于小处有急迫之感,于悟道之时,更有大的从容。

  吾辈于加急时代修行,是否应如尼采所言,“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时代加速,我亦不惧,迎难而上,抱道而往。

  << 点评 >>

  1.立意到位。在很多考生都扣不住立意的前提下,这位考生能在有间内地扣住立意,实属难得。

  2.语言典雅。小作者以三个四字短语开头,精致典雅;又以自创的对偶句和四个四字短语结尾,可以说是首尾圆合,前后呼应。其间,又偶用文言语句提升语言品质。这样的语言,才是一个有丰富阅读积累的高中生应该具备的。

  3.时代特色。行文过程处处紧扣当今时代,处处联系社会背景:节奏快,压力大,精神紧张,内心焦急……对此,我们的孩子该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作者给出了肯定有力的回答。在作者看来,加急时代,苦难对个人、对社会均是一笔巨大而无形的财富,它能让个体受益无穷,能让社会走得更远。

  4.论据充实。较明显的是,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名人之言行,如米兰·昆德拉、萨特、加缪、塞内加、孔子、鲁迅……这一方面体现出小作者深厚的阅读功底,另一方面更反映出他灵活自如的素材剪裁运用能力。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上一篇:“甄宓”怎么读?“宓”读“mi”还是“fu”?甄宓有何经历? 下一篇:新东方教育培训数学课程优势有哪些?新东方机构怎么样?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