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衔接胜过中考是真的吗?小升初衔接的误区有哪些?
小升初 来源:网络 编辑:小蜜蜂 2021-04-23 10:17:17

  有的人认为小升初衔接胜过中考是真的吗?小升初衔接的误区有哪些呢?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是的尽心尽力的,而且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成绩上出现波动的时候,自己可能比孩子还要焦虑。小升初阶段的家长更是的焦虑,因此家长们给自己的孩子在小升初衔接上都是的支持的,但是大家对于这个衔接的过于看重,导致一些误区的产生,因此这里小编就给大家纤细的阐述一下。

  小升初衔接的重要性

  对于新升入初中的孩子们,因没有重视小升初的衔接从而产生不适应的例子比比皆是,主要的类型有:

  第一,对初中新环境的不适应,尤其是到一个新的学校、接触新的老师、同学,难免会出现排斥的现象;

  第二,对学习内容的不适应,升入初中后,学习科目明显增多,课程量也明显加大,许多孩子对这种突然的“量变”感到很不爽,甚至会出现厌学的心理;

  第三,对思维方式的转变不适应,一些小学的牛蛙们初中数学成绩突然下降,多数是因为过分依赖小学的思维方式,如果思维方式不转变,预初可能相差不大,越往后就会越来越吃力,家长们要重视。

  对付这些“不适应”,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初中的学习状况有一个简单的了解,提前准备,做好衔接,要重视到小升初衔接学习是需要的,孙子兵法中提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放在小升初上,再合适不过。

  小升初衔接的误区

  第一、不用小升初衔接,进入初中走一步看一步。

  只能说后知后觉,这样的人会在预初快结束时发现自己浪费掉了初中的四分之一。

  第二、讲评活动、小升初考试结束了,终于松了一口气,小升初衔接虽然很重要,但是先玩一个月再来吧。

  小升初衔接的黄金时间是6月和7月,旅游的黄金时间是8月。原因是学习效果是连续的。

  第三、小升初衔接就是报个班,把初中的知识预习一下就可以了。

  小升初衔接是从身体、心理、习惯、知识、信息多方面进行调整和准备,学习初中知识是其中重要一环,但不是全部。至少还应包括:学会听课、学会笔记、学会给自己做计划、学会时间分配、学会与人相处……

  第四、小升初衔接就是给孩子选一个较难的体系,那么在初中就可以继续保持优势了。道路不同,适合的、选择的、并坚定走下去的,才是较好的。

  第五、小升初衔接就是早点学习初中知识,主要是孩子的事情。

  小升初衔接的主体包括孩子和家长。家长需要尽快收集、整理、分析大量的初中资讯、政策、学习方法等。

  第六、小升初是竞争较激烈也是较公平的考试,之后中考和高考竞争压力会小很多。

  不少家长都在为孩子如何考上的中学而烦心,其实在小升初阶段的学习更应该让家长注意。“小学考一百,初中不及格”,有很多小学数学一直在95分以上的孩子,一上预初就会初次尝到只有80分甚至不及格的滋味,对自信心和学习兴趣都是严重打击。

  小升初衔接攻略

  一、做好心理衔接

  对于学生而言,从小学到初中这一时期,其个性心理品质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具有以下特点:

  1、自主性、独立性增强,但自控能力差

  这个阶段的小学生正处于从童年期的幼稚向青年期的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自控能力、承受能力、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看问题还不够。这阶段他们特别需要多和老师、家长商量,使自己少走弯路,逐渐走向成熟,切不可一意孤行。

  2、热情高、求知欲强,但缺乏韧性

  初中生往往精力充沛,活泼好动。课堂上发言积极,不甘落后,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好学向上的精神,但有的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情绪就会产生波动甚至灰心丧气。要帮助他们适时调整好心态,培养坚强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3、克服失落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有的孩子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干部,但到了新学校后,以往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地位从“众星捧月”一下跌到“无人知晓”。强烈的失落感和自卑感会让很多新生失去心理平衡。这个时候,就需要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心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要学会欣赏别人、欣赏自己,以赞扬的眼光看待他人和自己的优点长处,学会取长补短。

  二、学会自我管理

  中学与小学的要求也有很多差异:

  1、管理方法不同

  在小学,教师把学生当作小孩子,许多事情都是手把教,“抱”着、“扶”着“走”。

  在中学,教师偏重于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面对这种变化,要培养自主、自理、自立能力,学会为集体承担义务和责任。

  2、行为规范要求不同

  中学在行为规范训练上内容更广,规章制度较多。在初中重点是抓好行为规范教育,进行基本的文明行为训练,如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

  3、作息制度不同

  学科增多,课时增加……这些都会引起学生的不适应,因此,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课间休息。另外,初中课外作业比小学难度增加,花费时间延长,要学会增强做作业速度,制定合理的作息表。

  4、班主任工作方式不同

  小学的班主任对学生指导得细,采用教师评价的方式指导学生;中学教师则偏重于“培养”、“引导”、“发展”,比较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这就需要孩子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善于自己管理自己。

  三、把握学习规律

  中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与小学相比也有很大不同:

  1、科目增多,容量加大,要求学习有计划性学习科目从小学的“寥寥无几”到中学的“五花八门”。

  预备班新生开始对这样的安排不适应,往往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这要求针对新的学习内容、学习特点,主动接受新知识,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合理科学地安排好时间。

  2、难度加大,进度加快,要求增强学习效率

  在教学方法上,中学老师和小学老师的讲课方法不一样。小学老师一个内容要讲好几遍,中学老师往往集中讲解难点、要点,并且讲过就不再重复。

  中学教学进度明显比小学快,所以,新生要做好充分准备,尽快适应老师的讲课方法、授课特点。要坐得住,学得进,以达到较佳的听课效果。

  3、除了勤奋之外,需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习需要改变方式,不能只局限于老师讲授,要从单纯地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接受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采取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增强自学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上一篇:初中入学诊断会不会用于分班?分班一般采取什么方式? 下一篇:新行政区划分各校派位比有何变化?民办热度两极分化严重吗?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