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选科:这些误区要避开,推荐这三种“万金油”选科组合
高考 来源:原创 编辑:微尘 2023-11-15 11:30:12

  现在陕西的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走向更好,2025年陕西省新高考将迎来一场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仅涉及考试形式的改变,更包括选科的调整。正确选择科目不仅关系到考生未来的学业发展,还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兴趣与发展方向。因此,在面对新高考选科时,我们不得不注意一些可能存在的误区,并提供三种“万金油”选科组合,供大家参考。

高考选科

  一、选科时可能存在的误区

  1. 学历史高考更容易

  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吧。我们可以去看一看每次考试发下来的成绩单,物理学科考八九十分很常见,满分也不是没有可能;历史成绩比起来就惨不忍睹了,八十分以上是难的,五六十分算正常。

  现在历史学科的试题对学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中的知识点,还要求学生拥有非常好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因为很多材料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的,学生需要对材料里面的历史事件做出正确的解读和分析。

  因此盲目选择历史科目。实际上,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其考察内容相对较多,需要较强的记忆力和分析能力,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

  2. 靠兴趣爱好选择

  尽管兴趣爱好在选科中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但盲目追求兴趣而忽略自身的潜力和特长是一个常见的误区。有的学生是因为喜欢某个学科,或者喜欢某个老师,最终选了这门学科,上课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课,但是就是考不了高分。喜欢老师和你最终能考多少分是两码事,不能感情用事,老师不能最后帮你考大学。

  3. 哪科分高选哪科

  一些学生在选科时,会根据自己初中时学习各学科的印象来判断是否适合某个学科的学习,这样选择容易忽视初高中学科知识的区别。然而,不同科目的难度差异较大,高分并不一定代表这门科目适合自己,过于追求分数可能导致学科组合不合理。

  不能光看自己哪科分高就选哪科,有些学科的难点会出现在选科之后。比如地理,可能难度会越来越大。

  4. 过分钻“赋分”空子

  新高考制度中,有一些科目的赋分规则可能会让一些学生侥幸能选到赋分有利的科目,试图通过“钻空子”心理来选择科目获取更多的分数。然而,赋分情况会根据每年的选考情况有所变化,一般很难预测。

  从前期搜集到的各省选考数据来看,学霸选考物化的概率很高,考高分不易,而成绩略差一点的考生可能会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科目,这样就导致了在等级赋分制下,大家的总分越来越集中,中上游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

  无论如何选择都无法避开和尖子生之前的竞争,反而赋分情况下,1+2学科的分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是有缩小的。因此“绕路而行”“侥幸心理”都是不可取的。

  二、三种“万金油”选科组合推荐

  1. 物理+化学+生物(适合学霸型的学生)

  对于学科全面发展、成绩优秀的学霸型学生,物理、化学、生物的组合是一个强大的选择。属于传统“3+X”考试的标准理综组合,即使放到新高考改革后,这种组合依旧有一定的人群选择。这样的组合既考察了学生的理科素养,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和分析能力,为未来的理工类专业打下坚实基础。

  2. 物理+化学+地理/政治(适合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

  对于成绩中等、对理科有一定兴趣的学生,物理、化学搭配地理或政治是一个平衡发展的选择。因为这个组合适合女生的专业较少。地理虽然是一门文科,但是记忆性东西不是特别多,很好地规避了“生物”类的红灯专业。

  在今年,政治的选科重要性明显上升,而且跟地理一样也属于传统文科,所以该组合可以考虑把政治也加进去。

  3. 历史+政治+生物(适合学习成绩偏低的学生)

  对于成绩偏低的学生,选择历史、政治和生物是一个相对轻松的组合。虽然这个组合可以报考的专业比例较小,但是不需要太多的基础知识,更适合基础不牢的学生。这样的科目搭配在选择文科类专业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除了这三种组合,其他组合不能说不好,但是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择。

  如果想深入了解2025年陕西省新高考的选科信息和政策,欢迎咨询我们的热线服务:400-029-6659。我们将为您提供详细的信息和个性化的建议,助您更好地应对新高考制度。

  在面对新高考选科时,避免以上误区,选择合适的科目组合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新高考的征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取得优异的成绩,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上一篇:为什么有的省份连600分都考不如上一本?高三该何去何从? 下一篇:为什么要给孩子提前规划强基计划升学?有哪些优势?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