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海内南经》中的“反踵”是什么意思?其中的“趾踵”该怎样解释?
原创推荐 来源:网络 编辑:小蜜蜂 2019-06-19 15:25:07

  在山海经中描述了这样的有个神奇的国度,这个的人都是“反踵”,而且身形巨大,也就是说这个的人的脚趾都是反着来长的。山海经中的很多的有趣的故事都是与我们所认为的常理不一样的,这个故事也是,我们的大众的认识的身体的造型和这个国度中的人是不一样的,所以作者这样来塑造的目的是为了展现什么呢?其中也提到了“趾踵”,这个如何理解呢?

《山海经·海内南经》中的“反踵”是什么意思?其中的“趾踵”该怎样解释?

  《山海经·海内南经》:“枭阳国在北朐之西,其爲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左手操管。”

  《山海经·海内经》也说:“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卽逃也。”算是这段文字的异文。

  但其中“反踵”是相同的。

  《海内南经》“反踵”晋代郭璞注说是:“脚跟反向。”

  我们知道,一般人都是脚跟在后,脚掌在前。枭阳却是反踵,与正常人相反。

  这是传统的解释,本来并没有什么可以过多谈论的。

  但是“反踵”其实也是有异文的。

  《海外北经》有“跂踵国”,《淮南子》也有,但唐代李善《文选注》引《淮南子》高诱注却写作“反踵国”,并说:“其人南行迹北向也。”直接翻译就是:“反踵国的人向南走的时候,其足迹就像正常人往北走。”

  意思也是“脚跟反向”。

  郝懿行说,“跂踵”的异文“反踵”,就犹如“岐舌”的异文“反舌”。

  “岐舌国”见《海外南经》,但《淮南子》就写作“反舌国”。一个是舌头分叉,一个是舌头根儿长在前面。

  一般的理解,“跂踵”就是“企踵”,就是垫脚尖,即脚趾着地,脚跟悬空。但“跂踵”有时也写作“大踵”,“大”跟“反”“支”字形相近。

  所以,《山海经》的原文到底是“反踵”“跂踵”,还是“大踵”,这个还不好说。也就是说,《山海经》愿意可能是说“足跟反向”,也有可能是说“垫脚尖”,还有可能是说“大脚丫子”。

  回到《海内南经》原文上分析,梟阳就是《海内经》的赣巨人,两段经文的“人面”“黑身”“有毛”“见人笑亦笑”是相同的。“长唇”“长臂”不同,从后文“唇蔽其面,因卽逃也”来看,“长唇”应该是对的,“长臂”应该是错的。

  但偏偏“反踵”这两个字,《海内南经》和《海内经》是一样的。这个时候,我们一般不再无事生非,直接把照着今本解释就行。

  可是我们知道,今天我们看到的《山海经》,并不是较原始的版本。在其漫长的成书过程中,还有成书之后人们的传钞过程中,其实是有很多变化的。

  这些变化,有时是无关紧要的,但更多的时候却会造成歧义。

  较明显的例证是,《中次九经》“熊山,席也”郭璞注:“席者,神之所凭止也。”清代的大儒郝懿行、俞樾等人,都指出郭璞见到的《山海经》版本其实已经出现了错误,原文应该是“熊山,帝也”,郭璞根据错误的本子做出解释,闹了笑话。

  这样晋代郭璞版《山海经》已经出错的例子并非一处。

  比如还有《海外北经》“范林……洲环其下”其实应该是“渊环”,而郭璞却解释说是:“洲,水中可居者。”

  也莫要说晋代的郭璞,即使汉代的刘歆,见到的《山海经》其实也早就面目全非了。

  所以“跂踵”到底该怎么解释,其实还不是特别确定。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司令”这个称呼的由来是什么?司令与司令员何区别? 下一篇:清朝时期的两江总督官职有多大?管辖的范围是哪里?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