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这个假期要怎么过?
小升初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7-07-25 11:20:20

  告别小学,这个暑假结束就要步入初中,孩子的这个假期应该要怎么过,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学生的教育问题是广大父母较重视的一个点,其他小学的小孩怎么过暑假,自己的小孩会不会被落下,下面是一些小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小学

 

  按说,“小学”不应该成为一个话题,至少不应该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很少使用“幼升小”、“高升大”、“大升博”,偶尔说到“初升高”,但“小学”,却家喻户晓,谈起来就像家庭主妇听说了哪个市在搞什么活动,非亲临现场不足以释然。究其原因,说到底,还是现行的体制模式在起作用。

  关于“小学”,要说起来事还挺多,今天只谈一个问题:小学的孩子假期怎么过。说到这个问题,有关家长首先想到的问题应该是:要不要提前学习初中的课程?

  初一上半学期的课程,相对来说还比较简单,语文所选的课文,内容浅近,文质兼美,如《散步》、《春》、《秋天的怀念》等,即使是文言文和诗词,也是不难懂的;数学为有理数,整式加减和一元一次方程,英语是从26个字母开始,他如地理、历史、政治、生物等,也都是入门的层次,只要孩子跟着老师的步伐,上课认真听讲,按要求完成需要的作业,跟班进而学好(而获得理想的分数)是问题不大的。相对于初二初三,初一的课程自习较多,有些作业,抓紧一点,其实在学校就可以完成了。

  我也知道,所谓提前学习,大多应该是去上什么培训机构的“小学”学习班,那些机构往往冠以什么“过渡课程”,“为孩子顺利适应初中学习打下基础”“我们有自己的专职老师”等等。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管什么培训机构,大都很难聘请到学校里的老师,不但有规定不允许老师在培训机构任课,退一步说,如果的老师想带学生,他们是不缺少生源的,又何必冒着被批评的危险为他人做嫁衣?

  如果真的由于你急功近利,冒冒失失相信了某培训机构的宣传许诺,不惜代价让孩子参加了他们的“小学”学习班,那么,你很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九月一号孩子们走进初中的课堂,对那些本可引起他们的兴趣的课程没有了新鲜感,那种“似曾相识”并不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状态往往会让孩子浅尝辄止。

  相对来说,培训机构里的老师的水准是不能与学校里的老师相提并论的,那些或者刚刚大学毕业,或者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一份正式的工作,不得已在培训机构打工的待业者,说什么也跟不上学校里那些经过各种训练,又有老教师带出来的有了教学经验的教育者。想一想就会知道,把孩子交给一个没有什么教学经历的人来带,其效果只有天知道了。

  就要不要提前学习初中课程这个问题,我征求过多位已经读初二初三的同学的意见,他们作为过来人,毫不迟疑地告诉我:当然不赞成。说起理由,他们从当事人的角度给出了答案:小学毕业班的功课还是相当紧张的,应该利用进入初中以前的暑假,来放松一下,安排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给自己的少年时代留下一点美好的回忆。

  我十分赞同。是的,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的一些节点,是要留下点值得回忆,也愿意回忆的东西,为日后说起来积累些素材,不应该是被迫的违心的之类。我这样说,绝不是号召毫无意义毫无节制的疯玩而远离学习,相反,我在心智成长的意义上,倡导更符合规律的学习。

  我的主张:我基本不赞成提前学习初中课程。#p#副标题#e#

  具体应该怎样度过两个多月的假期呢?我的意见是:

  读书

  读书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它是走向富贵的较低门槛。读书,对于较近的某一两次考试可能效果不大,但对于一个人良好的品性心智的形成,是大有裨益的。央视的诗词大会和朗读者的推出,实际上是一个信号,它告诉我们,读书,已引起高层的关注;高考语文分值(180)的增强,是在告诉我们,语文素养的增强,已迫在眉睫。

  在学校上课期间,上课写作业,实际上读书的时间是没有增加的,许多家长,也是关心分数多而用心引导读书少。暑假,正是读书时。

  至于读什么书,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孩子自己去选择阅读材料。我博客里多次分享过北京中小学的孩子在读什么书,也分享过多位小人精分享的十本书,还有我读过的认为不错的书,家长同志们可作为参考分享给孩子。读书的具体时间,可根据各人情况客观确定,建议读书时间,每天不少于3小时。

  写字

  我曾撰文《工整书写就是提数》、《规范书写要趁早》、《书写潦草会成为你脱颖而出的障碍》(编发在我的博客),我目前闲暇时,在行楷全文抄写《红楼梦》。从我接触到的事实出发,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整书写的需要性和重要性,如果感兴趣,可百度“杜君英”三个字或者直接百度题目找到浏览。

  我知道,平时,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孩子们为了赶时间,写作业并不太注意书写,即使他可能具备大致说得过去的基础,写出的字也不尽如人意,而潦草的书写会大大影响他应该得到的成绩。我曾经在不同的场合都提到过,在正式的考试中,老师判作文给出的是整体印象分,对于那些龙飞凤舞的天书,是不会花时间去猜你到底写了些什么的,得分也就可想而知。

  因此,我建议孩子们利用暑假的大好时机,好好练练字。

  至于如何练字,是另一个话题,我们可单独交流。

  带孩子到处走走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可不仅仅是拿来说说的,读过许多书又走过许多路的人与没有读过许多书又走过许多路的人,其见识、境界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大不相同。李白走万里路,于是有了大气飘逸的诗句;徐霞客走万里路,于是有了《徐霞客游记》;《红楼梦》中的薛宝琴走万里路,于是有了十首新编谜语怀古诗。也许你会说,我孩子还小,正是学习的时候,等长大了再走不迟;我要说,与其那样,可不如在他们成长中的某些阶段补充需要的营养。从成长的意义上来说,旅游也是教育,而且是更有意义的教育。我们总不能说,诸如羊肉等富有营养价值的东西,等你们长大了再吃吧,现在只吃米粥就行,那更利于消化。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有家长跟我商量,假期为了让孩子不耽误我的课而准备放弃带孩子去新加坡旅游时,我明确告诉她:带孩子去旅游!课上的够多了,去新加坡走走的机会可不是经常有。家长先是有些意外,继而笑了。

  去看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老人对孩子的感情,由于血缘的关系格外亲,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有许多还都跟着老人生活过一段时间,只是由于上学的缘故,这隔代人见面少了,平时就是想亲,也少有机会,能打个电话相互问候,就不错了。

  现在有了时间,如果方便,我建议安排孩子跟双方老人住上一段时间(长短视具体情况而定),给老人亲近孩子一个机会,那对老人来说,是一种慰藉;也给孩子一个亲近老人的机会,那对孩子来说,是提供了一个孝敬的契机。让老人给孩子做点好吃的(这不用说也没有问题),讲讲家庭的历史和自己的过去,也让孩子说说学校里的事情。也许,孩子对父母不愿意说的话,倒不介意告诉老人。同时,还可以找小时候的伙伴叙叙友情。期间,倒是可以建议孩子动笔记下在老人家居住的感受,题目可为“在与____相处的日子里”或者“在____家小住纪实”。#p#副标题#e#

  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下些功夫

  每个孩子有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果你告诉我就是没有,那肯定是由于你太过看重分数而被你剥夺或者削弱了。在前面关于“读书”的话题中,我曾提到让孩子自己去选择阅读材料,其实就是尊重孩子的爱好。你说,我家孩子就是喜欢看电视玩游戏,那么我说,那是你没有给孩子提供比看电视玩游戏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更吸引他的东西。举个例子,孩子喜欢看电视剧《亮剑》,当演到第四集时,你就和孩子讲到第五集甚至第六集的内容,他定会睁大了眼睛问:妈,你怎么知道?此刻,你从书包里拿出都梁的原著,不信他不如饥似渴地读下去——此为诱导,是另一个话题。

  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提供帮助:喜欢天文,就带他去贵州看看那个直径500米的射电望远镜;喜欢宠物,就买个小狗给他,由他按照生活习性喂养,并可写出小狗的成长日记;喜欢时事,不妨让孩子了解“一带一路”是怎么回事?,特朗普和马克龙是谁?当今世界为什么出现了那么多难民?京剧、书法、草药等等不一而足,只要孩子有一种爱好,并坚持下去,就已经奠定了日后做出成绩的基础——屠呦呦不就是几十年研究青蒿素而获得的诺贝尔医学奖吗?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常从不同渠道获得这样的信息:孩子进厨房想亲自做个菜,想来亲自打扫房间,想跟家长一起去趟市体验一下购物的感觉,家长摆摆手说:算了吧,你什么都不用管,只把学习搞好就行,考个回来比什么都重要。被打击了兴致的孩子,于是不得不乖乖地坐在书桌前。

  可坐在书桌前的孩子能够像家长希望的那样兴致勃勃专心致志地学习吗?否。

  其实,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重要的是学习,可不仅仅是学习(这里的学习专指写老师留的作业或者对考试的书籍下功夫),至少还包括对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和对社会的认识。

  如果说平时确实时间紧张,来不及好好做家务,那么,假期,你不放将诸如做饭(简单的饭)、洗碗、扫地、整理床铺、洗衣等家务交给孩子,他们不但会在力所能及的劳动中学到技能,说实话,也是体验生活学会感恩的好机会。

  以上是我对“小学”的孩子如何度过暑假的综合考虑,见仁见智,吾一家之言,仅做参考。

  如果你的孩子愿意自学初一的课程,或者你选择的辅导班的带课老师足以值得信任,那么,提前学习也是可以的。只是谨记,学就彻彻底底学,切勿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那样较终的结果只会与你的愿望背道而驰。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如何平稳渡过小学适应期?初中老师给你的一点建议 下一篇:外省转到去上学 转学需要及重点初中排名情况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