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家长怎样有效“陪考”?需要避免那些误区?
家庭教育 来源:网络 编辑:小蜜蜂 2020-03-10 14:59:08

  中考生在夜以继日的学习,作为家长,怎样有效的进行陪考呢?需要大家避免的一些误区都有哪些?伊顿教育小编盘点了几个家长在陪考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误区,以及一些想当然的做法,各位家有中考生的家长可以对照参考,及时的修正自己的陪考模式,为孩子的中考做好大后方的保障。

中考家长怎样有效“陪考”?需要避免那些误区?

  中考又提上了日程,有一批初三的学子即将面对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家长们也开始为孩子的未来紧张。那么如何面对中考呢?

  1、树立“家有中考生”的概念,关注各类中考信息。

  在评价多元化的今天,分数不是的评价依据,这是教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但是作为学生时代较重要的指标之一,目前我国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国情之下,中考分数依旧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这关系到孩子是不是能不能进入到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拥有更的同学、得到更多的机会,所以重视中考,无可厚非。未来的一年,以考生为家庭的“工作重心”是必然的选择。

  从4月份中考报名开始到9月份录取工作结束,关于中考报名、考试内容、加分规定、分配生分配方法、特长生的招考、自主择校政策等等各项通知在网上都有,需要“有备而战”。收集今年的信息,为明年的工作做打算,这是家长们必做的“功课”。例如,了解孩子的学习水平,决定孩子是否要学一个特长;关注心仪的学校,这所学校是否自主招生,有的话考哪些内容等等。

  2、高度警惕这四大误区

  误区一:不求实际盲从别人

  向上一届初三学生讨教,这是很多家长和学生的做法。因为别人经验能帮助自己认清形势,汲取经验,少走弯路。

  分析别人的一些学习方法看似不错,但并非与你的个性特点和学习习惯吻合,全盘接受、临时改变自己也许会带来学习上的不适应。面对各种繁复的信息,家长和学生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慌乱,不盲从,要认真分析研究,多方咨询,信任老师,这样才能确保无虞。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较好的。

  误区二:大量做题大量补课

  这是很多学生在升入初三年级之初会产生的一种心里想法。面对在即,他们会积极地尝试改变自我,在意志上、在行动上寻求自我完善,希望克服以往学习过程中思想上、行为上的不足之处,争取大幅提习效果,以求实现理想的效果。于是,在其中很多人的身上,大量耗时间、大量做题目、大量去补课的现象时常可见。这种精神是值得嘉许的,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式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分析在初三学习中,不光要努力,更要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掌握学法、提升效率、循序渐进、适度紧张是重要的。所以,不能只靠喊口号扎猛子,而是首先要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个人的学习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充分征求老师的意见,借鉴成功同学的做法,认真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要十分注意避免“高投入低产出”的学习方式。

  误区三:分不够钱来补

  中考家长“淡定”,避免误区有效陪考

  在过程中,要面对自费择校的问题,“分不够,钱来补”,是相当一部分家长和学生的选项。在实际生活中,不少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是“我们没钱给你自费上学,只有靠你自己努力”。但是,你还会看到一部分家长会说“只要你好好努力,哪怕分不够我也愿意花钱给你上学”,甚至还听到家长会这样说,“没事,你该怎么学就怎么学,学校我们已经给你花钱找好了”。

  分析也许分数确实不是较重要的东西,但是一部分家长这样的观念,带给孩子的有时不仅仅是对学业的松懈。更重要的是,有可能让孩子在人生的一次考验中失去了奋斗、拼搏的动力,让孩子过早对家长产生依赖心理。所以,提醒家长们在孩子的初三时光中,一言一行皆要慎重,要传递积极情绪。多加强学习,多咨询老师,提升自身素养,陪伴孩子顺利度过这人生的重要一年。

  误区四:要求越紧反抗越强

  中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能够升入重点中学继续就读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这就对初一、初二年级时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于是,在一些孩子身上,会出现与家长、老师的要求格格不入的行为,诸如对学习成绩无所谓、行为习惯逐渐散漫,甚至发生更为严重的叛逆对立现象。要求越紧,反抗越强,失望也就越大。

  分析对于这部分学生,需要家长、老师保持冷静,切忌一味地责怪埋怨,要多去了解孩子,经常进行平等的交流,把握问题的所在,解除孩子的困惑,争取孩子的配合,加强科学的引导。家长要改变不切实际的要求,和孩子共同确定符合孩子实际能力和意愿的目标,共同向着这一目标努力,使之认识到“我尽力,我也行”。

  3、想要“培”养孩子,先要“陪”伴孩子。

  这里的陪伴较重要的是心灵上的陪伴。中考是孩子第一次大考。要知道,孩子就是孩子,他无论怎样坚强,如何独立,在他面临人生的关键时期,面对的压力,都需要家长的无微不至的关爱。

  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中肯的鼓励、及时的帮助,会让孩子有无尽的动力,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然,要想做到心灵上的陪伴,家长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了解孩子的情况,关注孩子的内心。也许家长身居要职、忙于事业,也许操劳奔波、苦于生计,但无论怎样,孩子是一生较不能丢弃的事业,是家长一生较重要的依靠。

  同时,特别提醒,家长给予孩子的“陪伴”,应是切实有效的,而不是一味的指责、训斥、空谈……如果一位在学习上能与孩子平等交流的家长,孩子对家长十分信任,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认真分析学习环节中每一个环节中的问题,找准他的较薄弱处,给他一些合理化建议;如果家长对自己的放心并不自信或者孩子对家长的说法不是认可,可以与老师联系、一起分析,然后转达老师的建议,这样家长的关心便真正落到了实处。

  总之,空洞的说教只能让孩子和家长越来越远,孩子,给孩子切实的指导才是和孩子在并肩战斗。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家长怎样监督小学生上网课?有那些好的建议? 下一篇:小学阶段孩子要培养那些习惯?家长应该怎么做好?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