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调歌头》如何赏析?这首词为何被评为秋词第一?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小蜜蜂 2019-11-07 15:27:10

  苏轼的《水调歌头》被称为是秋词第一,这其中的辞藻以及丰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的运用都堪称是经典之作,因此也是写景抒情的代表作。这首词的上半篇写的是景,由情入境,循序渐进,将读者的目光引入到了这幅美景中来,进而借景抒情,进入了整首词的高潮期。读者与作者的情感的融合与共鸣是一个作品的较佳的表现。我们下面就一起来赏析一下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体味其中的精美之处。

苏轼《水调歌头》如何赏析?这首词为何被评为秋词第一?

  每读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胸中总涌动着一股飘逸,洒脱,俊逸,豪迈之气。难怪,人们称东坡为坡仙。这首词意境清新,风格奔放,构思奇特,手法高,为东坡的压卷之作。胡仔评论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原词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片问月传疑惑:写词人把酒问天,营造了虚无缥缈的月宫仙境,引发意欲升天,又有忧虑的奇特想象,富有浪漫色彩。

  全词首句,发端突兀,如空谷传响,化用了李白的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琼楼玉宇,指月中宫殿,唐代典籍中有记载。中秋时节,仰头看月,不禁想乘风去月宫,但又怕月宫中太严寒。

  正如刘石老师所说,这虽是一篇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作品,但绝不是一篇容易理解的作品。其中,起舞弄清影,多数人理解为,是词人在月下翩翩起舞,实际上,应该是嫦娥在月宫中,寂寞的舞动着身影。为什么这么说?你看,此前的引子已经告诉我们,欢饮达旦,那是热闹场面,苏轼当时是密州知州,宋朝官场有节日聚会欢宴的习俗,怎么可能一个人在哪里凄清地跳着舞,那不太搞笑了吗?如果真像教课书中说的,我这个潇洒的单身狗,在这里跳舞,多自在,天上怎么比得了。那是兼怀子由吗?与下面的哀怨不和谐。如果是嫦娥在哪里寂寞长舞,就容易理解的多了,你为何要偷吃灵丹,去凄冷的月宫,还不如在人家呢?

  下片怨月表哲理:写词人慨叹人生好事难全,自我排遣后,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月已西斜,转过朱红色楼阁,洒落在矮矮的门窗上,照得有心事的人彻夜难眠。月亮啊!你应该没有什么怨恨吧!词人把月亮当成有血有肉的人物了,为何偏在我骨肉分离的时候,那么圆?就这一句话,成就了一幅绝妙佳对:北宋时,有人出一上联,乃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无人能对下句,石曼卿知道后,随口吟道,月如无恨月长圆。

  人生好事古难全,道尽人生至理。人生总是要经历坎坷的,《易经》也说,无平不陂,没有一味地平坦大道,总是要有曲折。一位诗人也说过,幸福只有短短一瞬,痛苦却长长一生,只要我们看的开,就能拨开云雾见晴天。

  较后两句,也已经成为表达对亲人祝愿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化用了南朝谢庄的诗句,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

  这首词情绪复杂,而艺术高,词中交织着出世与入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他既想建立功业,又与官场不合,既想在京城,又请求外放,一时难以自持。词中包含了对自然与人生,短暂与永恒的思考,有对人生的迷茫,对亲人分离的郁闷,有自我排遣的旷达,更有对亲人祝愿的豪迈,不愧为千古中秋第一词。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伊顿教育高二全科辅导课程模式是怎样的?只有一对一辅导吗? 下一篇:高考分数过了一本线的高复生进步的空间大不大?怎样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