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小蜜蜂 2019-09-25 09:58:17

  江湖和庙堂那个更好,范仲淹在自己的《岳阳楼记》中虽然没有给出定语,但是这也是一种对于自己或者对于众人的一种期望,因为庙堂之上的事情是决定着江湖中的一些事情的走向的,而庙堂上的人如果不能做到这样,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是庙堂之上的人的一种责任。江湖之上的人是一种小家的气节,可以反映的是正确或者不争取的决策所带来的一些影响。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

如何理解《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

  岳阳楼记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杰作,但是其实,范仲淹并没有去过岳阳楼,却写出了千古名篇。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代名臣范仲淹,面对着巴陵胜景,却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言呢?

  小编认为,这里面起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普遍追求。这也是典型的儒家的价值观。这种思想其实来源于孟子。孟子一生追求仁政,希望能建立一个王道理想的社会。而王道理想,是建立在孔子的仁者爱人和孟子的民贵君轻的理论的基础上的。孟子提出,作为君主,或者作为一代知识分子,应该有兼济天下的品质和理想,无论是困窘还是发达,都要以天下的疾苦为疾苦,以天下的快乐为快乐。

  孟子在和齐宣王的对话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的意思是说,作为君主,你要和老百姓一起快乐,一起忧伤,要心里装着天下和百姓。

  这种思想,一直激励着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宋代知识分子的典范范仲淹。事实上,范仲淹不仅是宋代知识分子的典范,还深刻地影响了有宋一代士人的价值观。

  宋代士人很少选择隐居江湖,做渔翁钓叟,于山水田园中自得其乐,他们怀抱兼济天下的理想,积极入世,他们崇尚道德,珍惜名节,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舍生取义为国忘身,他们虽不如唐朝士人那样性格张扬刚烈,但“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他们更坚韧。

  我们可以说,以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为代表的士林领袖,是宋代较让人敬仰的公知,他们开创了宋代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一代士风。恰如《宋史》评价的那样,“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正是范仲淹一生践行并提倡的精神。

  第二,与范仲淹的性格有关。他心怀“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伟大志向,整天表情严肃神情忧郁,他居庙堂之高,担心老百姓穿不暖吃不饱,处江湖之远,又担心皇帝胡作非为干坏事,可以说是进也忧,退也忧。你看范仲淹的诗:“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此公连吃鱼的时候,都要想到打鱼人“出没风波里”的辛苦。

  林语堂先生说,“范仲淹是伟人,伟人都是为别人活的,当别人不领情或不太领情的时候,他还是干得很起劲。因为他们都是神转世的或受较高神灵的指派而来的,他们活着有永远完不成的使命”。他的这个使命,在中国有着优良的传统,就是“不平则鸣”。

  范仲淹是宋代较大胆的文人,欧阳修说他“敢与天子争是非”,他拥有一颗较坚硬的心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心焉介如石,可裂不可夺”。

  范仲淹是这样评价自己的:“吾生岂不幸,所禀多刚肠。身甘一枝巢,心苦千仞翔。志意苟天命,富贵非我望。立谭万乘前,肝竭喉无浆。”意思说自己的脾气耿直,在官场上不是个合格的官员,虽然遭受很多的不幸和挫折,但是自己仍然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继续不平则鸣下去。

  富弼则在《范文正公仲淹墓志铭》中说,“极意论辩,不畏权幸,不蹙忧患,故屡亦见用,然每用必黜之;黜则忻然而去,人未始见其有悔色。或唁之,公曰:‘我道则然,苟尚未遂弃,假百用百黜亦不悔’”。大致意思是说,他的劝谏大部分能被采用,但还是每次都被罢黜,每遭罢黜,范仲淹倒是不难过不后悔。

  这段评价告诉我们,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卸磨杀驴的传统中吃尽了苦头,同时也说明范仲淹就是这样一个虽九死而不悔的人,在他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士有志于道”的优良品格。他才是宋代较具职业精神的言官。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学习中学文言文比较讲究的方法有哪些?朗诵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下一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和联系是怎样的?怎样识别这两个力?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