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青灯》散文集分为几部分?透过《青灯》看北岛的诗风!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小蜜蜂 2019-07-08 11:02:08

  《青灯》是北岛的一个作品集,里面收录了17篇作品 ,一部分是写游记,一部分是追忆朋友,北岛的诗一直都是充满对生活的深沉的感悟,所以也有人说他的作品中反映的思想是与他自己的年级不相符的,他的用词极其斟酌细致,恰到好处。在折射自己人生体验的同时也透着深层次的信仰。《青灯》是一个缩影,小编透过这部作品来给大家解析一下北岛的诗风,感悟他的思想。

北岛《青灯》散文集分为几部分?透过《青灯》看北岛的诗风!

  北岛说自己的散文,是中年心态的折射,与荷尔蒙、血压及心跳速度等生理因素有关,就像一个下山的人对气喘吁吁的爬山过程的回顾,对山的高度以及风险的再认识。他的散文集《青灯》(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恰如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默所言 “受雇于一个伟大的记忆”。

  诗人出身的北岛,较善于意象的捕用,他清楚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

  其语言精致又克制,拿捏得恰到好处。在语言汇聚而成的河流中,有波光粼粼,却没有汹涌浪涛,就像在光影摇曳的青灯底下,听一位长者讲他人生远行里邂逅的各色过客和城南旧事。

  《青灯》共收录了北岛的17篇作品,大致可分为忆友、记游两部分。

  在忆念友人的篇章里,北岛跨越年龄、资历、地域、种族、文化、信仰等多重樊篱,通过再现与还原被历史的宏大叙述所忽略的细节,真诚而又从容地追忆了冯亦代、魏斐德、熊秉明、刘羽、蔡其矫等挚友的生命轨迹以及自己与他们的相遇、相识、相交,同时追思个人与时代、代与代、知识分子与革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这些文章 “就像灯火辉煌的列车在夜间一闪而过,给乘客留下的是若有所失的晕眩感”。

  《听风楼记》里的冯亦代先生,是一个学者,一个老翻译家,一个遗嘱上写有“我将笑着迎接黑的美”的“绝望的浪漫主义者”。

  其短文《向日葵》通过一幅画感伤地道尽人世的沧桑,北岛以一“难”字总其一生,他病危卧床时从床单下露出一双孤立无援的赤脚……

  读来莫不让人感动感慨感叹。

  作者说“得知冯伯伯的死讯并未特别悲伤”,因为冯先生“他生活过,爱过,信仰过,失落过,写过,译过,干过几件大事。如此人生,足矣”。由此也可一窥作者的生命追求。

  《青灯》里的魏斐德先生,学养高深,心胸西安伊顿正直,“既深刻而单纯,既是智者又是孩子”,“跟他在一起,会让人唤起一种对人类早年精神源头的乡愁”。

  魏先生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动了作者,他著诗《青灯》赞美作为历史学家的魏斐德先生“只顾在历史的黑暗深处,点亮一盏青灯”。

  此种“精神崇拜”或“思想共鸣”是一种多么高尚纯粹而伟大的友谊。因此作者在本书扉页上写明 “谨以此书献给魏斐德(Fred Wakeman)教授”。

  北岛在写及日本朋友AD、画家周氏兄弟、“先锋派”的“联络副官”刘羽、海洋性格的蔡其矫等友人的篇目中,嬉笑怒骂,应有尽有。文思如天马行空,感情亦如行云流水,皆给人深刻印象。

  自1989年来,北岛总是在“出发与抵达之间,告别与重逢之间,虚与实之间,生与死之间”游走。

  背井离乡的长期行奔使诗人在散文的言说中继续其诗歌抒写的理性的激情和自由的豪迈,但步入耳顺之年的作者也有了春华洗礼过后的成熟与睿智。

  在记游部分的作品里,北岛试图以国际性视角,对拉美的文化与社会问题、美国独立出版的挣扎、柏林的历史变迁等进行自我的直观表达。这些篇什精炼若诗,情感如受压抑的火山,蕴含爆破力量,直指生命的震撼。

  《智利笔记》和《革命与邹菊》记录了时局动荡中的南美诗人、诗歌处境:耄耋之年的诗人尼卡诺尔.帕拉,以文字为武器的诗人聂鲁达,逃亡二十年后重归故里却又格格不入的智利诗人萨吉欧,反对独裁统治的尼加拉瓜诗人戴西,为战乱中死去的养子而黯然神伤的哥伦比亚诗人哈罗德……

  作者在南美思索着革命与诗歌的特殊关系:革命与诗歌共享幻想与激情,但革命一旦转换成权力,往往就会成为自身的敌人,也会成为诗人和诗歌的扼杀者。这是一个苦难诗人的于人于己的彻悟。

  在《三张唱片》和《旅行记》里,作者对文化大革命时期自己的人生历程进行反思式的叙述。

  忆昔思今,作者扪心自省:“从长安街那边出发的男孩到此刻的我之间,到底有多远?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

  我们这代人违背了古训,云游四方,成为时代的孤儿……父母风烛残年,儿女随我漂泊,社稷变迁,美人色衰,而我却一意孤行。这不仅仅是地理上,而是历史与意志、文化与反叛意义上的出走。”

  作者的游走,是灵与肉如牧民逐水草而居似的奔波,为寻找适合自己身心的 “大地上的居所”,诗意地栖息。

  居无定所时作者以 “我漂故我在”聊以自慰,如今仍以“看大地多么辽阔,上路吧”自励。2007年,北岛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当年留居香港,结束了他近20年的欧美漂泊生活。

  《在中国这幅画的留白处》一文中作者写到:

  “如果说中国是一幅画,那么香港就是这幅画的留白,而我则是在这留白处无意中洒落的一滴墨。”

  鉴于北岛的生平及其诗作,洒落留白处的这滴墨,是时代、历史与作者自我的天性使然;它不是若即若离的淡点,而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与整幅画显得“格格不入”,它的“不和谐”夺人眼目,也让人“惊心动魄”。

  熊秉明先生曾对北岛说,“如果天空不死”这句诗让他想起青年时代,北岛当时茫然不知这联想从何而来,后来终有所悟———那诗句含有种悖论式的紧张:“说来年轻时的天空是不死的,但虚拟语气对此提出质疑,那正是青春期的困惑。”

  时光宛如剃须刀,在帮人刮去胡茬的时候,也刮老了他们。但是,如果北岛不老呢?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浙南学校联盟2019年7月高二期末地理调研卷!高中生参考学习! 下一篇: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咏草三绝”指的是那三首?怎样来赏析?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