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腑总结|高考生物选择题答题方法(一)含例题
高考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7-11-03 15:47:29

  前段时间,有同学问小编:“生物到底该怎么学啊?我上课也认真听课了,感觉也能听懂,可是等到做题的时候自己就没有思路了,选择题觉得每个选项都很熟悉,填空题也总是填错,生物真是伤透我的心了!”小编听到后,安慰了他一句:“没事!你有这个心愁,就说明,你有学好的欲望,现在就只剩改变你的方法了!”

  对!做事情,成功的关键就是能否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做高考生物选择题也是如此,尽管选择题的题型多样,但其解题方法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仔细审题,找出关键词语。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在字面上相近的概念或名词等术语,但它们的实际意义却相差很大,如胚囊和囊胚、极体和极核、原生质体和原生质层、氧化分解和水解等等。命题常会以此为基点,考查学生对这些概念和名词等术语理解的深刻程度。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在审题时对这些概念和名词等关键词语应该特别留意。

  这些关键词语往往就是题目考查的重点和主旨所在,找准了关键词语就是找到了解题的冲刺口,就为理清解题思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难度较大的选择题或者是涉及两个以上知识点的选择题,就要认真分析题意,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再仔细分析供选答案,选出正确选项。

  例1、DNA分子在初步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氨基酸 、葡萄糖、碱基

  B.脱氧核苷酸

  C.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D.核糖核苷酸

  【方法领悟】选择题的题干属于已知提示部分,它规定了选择的内容及要求。本题中的关键词是“初步水解”。由于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但题干问的是DNA分子在“初步水解”后的产物,故应为脱氧核苷酸。

  【答案】B

  2、明确限制条件,缩小答案范围。

  限定条件的设置,一方面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考查考生对生物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程度,因此,审出“限定条件”,就等于找到了“题眼”,题目中的限定条件关键,限定条件的指向往往提示了解题的思路和方向。

  限定条件包括:

  ①限定种类,如时间、原因、影响等;

  ②限定程度,如根本、直接、较终、、较好、较简便、较多、较少、较可能等;

  ③限定对象,如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是高等植物还是低等植物,是叶肉细胞还是根细胞,是一个细胞还是一个生物体等;

  ④限定过程,如是蛋白质的合成还是分泌等

  例2、为了确定某株高茎豌豆(显性)的基因型,较简便的方法是:

  A.让其与矮茎豌豆杂交

  B.让其与另一株高茎豌豆杂交

  C.让其自交

  D.直接进行DNA检测

  【方法领悟】该题题干中已经明确了限制条件为“较简便的方法”,确定显性植株的基因型的方法常用的有两种:测交和自交,但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故较简便的方法应为自交。

  【答案】C

  3.挖掘隐含条件,完善题干信息。

  隐含条件是指隐含于相关概念、图形和生活常识中而题干未直接指出的条件。隐含条件为题干的需要条件,往往成为决定解题成败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学科中的潜规则常以隐含条件的方式隐身于题干背景之下,解题时要善于挖掘,比如,验证性实验试题的结论一般要求与教材上的正面知识一致;遗传系谱图推导中没有说明“有病”的指的就是“正常”等,这些都是隐藏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隐含条件,把题干补充完整

  例3、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

  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性腺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雌性激素

  【方法领悟】本题的隐含条件是“蛙脑垂体提取液中已经不存在完整的脑垂体细胞”,也就不能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因此含量增加的激素就不可能是B、C两个选项所示的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而题目中根本没有涉及下丘脑,因此A选项也不符全备件。那么这种激素只能是雌激素,原因是垂体中原来合成的促性腺激素刺激蛙的卵巢,促进卵巢合成并分泌雌性激素。

  【答案】D

  4.排除干扰信息,找准命题意图。

  干扰因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中附加的一些与解题无关的信息,它们会干扰考生的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命题者可以将干扰信息放在题干中,也可以放在某一个选项中,其目的就是考查考生的基本功是否过硬。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在试题编制的基本要求中强调的“干扰项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且看上去似乎有理,不要错得太明显”、“应该增大正确项的隐蔽性和错误项的干扰性”。故考生应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在解题过程中只有认真分析题干,才能排除干扰,准确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找出正确答案。

  例4、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I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方法领悟】本题中有两个干扰,一个是“光照条件下”,另一个是A选项中的“无氧条件下”。这两个条件连续给出,很容易误导考生排除线粒体,只想到叶绿体而误选A选项。但是只要意识到“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也可产生ATP”,就很容易判断出A、D两个选项是错误的。又由于线粒体中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时,有ATP的合成但是不依赖氧,因此C选项错误。

  【答案】B

  5.克服思维定式,防止“生路熟走”。

  有些试题的已知条件是命题者对教材中的有关知识、考生平时已做过的试题等稍作改动后命制而成的,这类题较具欺骗性,乍看像“熟题”,实际上已经“改头换面”,其目的在于检验考生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如果审题粗心大意,只凭经验做题,就很容易犯思维定式的错误。因此,越是“熟题”,越要警觉、细心审题,准确地获取信息,做到“熟路生走”,才能准确作答

  例5 、一个人体内的胰岛B细胞、神经细胞、表皮细胞等,其形态、功能各不相同,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不同细胞中信使RNA的结构不同

  B.不同细胞中转运RNA的种类不同

  C.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的结构不同.

  D.不同细胞中D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方法领悟】本题中的“根本原因”是较常见的提问方法,我们一般都首先考虑“遗传物质”或“基因”。而选项中恰恰有这个选项,因此很容易“误导”考生选择D项。实际上,本题的“题眼”是“一个人体内的……形态、功能各不相同”,同一个人体内的细胞是经有丝分裂获得的,因此遗传物质相同;不同细胞形态、功能各不相同,是细胞分化(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故不同细胞中信使RNA的结构不同。

  【答案】A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上一篇:肺腑总结|高考生物选择题答题技巧(二)含例题 下一篇:2017学考选考正在进行时,伊顿教育小编送来祝福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