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准备高考家长需要陪读吗?
高考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7-09-15 17:00:56

  陪读,尤其高考陪读,是近年来风行并愈演愈烈的新风尚。学区房、择校费……也随之派生出来一系列的专属名词。就连身边都乌泱泱一大堆的陪读大军!孩子准备高考家长需要陪读吗?读完下面的故事,也许对你有所启发。

  

  孩子准备高考家长需要陪读吗?

 

  假若父母都人格、勤勉上进,培养出来的孩子还需要陪读吗?当初孩子刚到世上纯洁如一张白纸,父母已经搞了十多年的熏陶污染,如今人家好不容易能独自行走了,还哭着喊着撵去,美其名曰“照顾和守护”,这不是在拿自己的陋习去对孩子施行密不透风的穷追猛打和狂轰乱炸吗?认为不不需要陪读的家长如是说。

  需要陪读!高考本就压力重重,复读那就压力更大。 为了高考,孩子在冲锋陷阵。父母也不好隔岸观火啊,得和他们一起奋斗。团结就是力量,统一战线,更能取胜。所以,为了孩子的前途和家庭的未来,书应该陪着读。负责任的老师如是说。

  需要陪读。还有此一年复读,是身为父母的我们较后的盛宴。今年以后,天天厮守的天伦可就遥遥无可期了呀。所以,为了自己不后悔和不孤独,也应该陪着,并且珍惜每分每秒。有经验的陪读前辈如是说。

  到底需不需要陪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一篇深入陪读村调查后的文章,或许你可以从里面寻找到答案。

  当一个又一个家庭怀着高考大捷的期望抵住重重压力入住陪读村,走过高考前一个个日子,等待他们的未来却未必总是与初心一致。

  小郑高三那年,和家里人商量,决定陪读。搬进陪读村那天,房主半开玩笑地说:“小伙子好好加油啊,住在我这屋里的可都是牛娃啊,较差的也考进了武大呢。”#p#副标题#e#

  这句话一直伴随了小郑高三一年。

  小郑说,高三的时候,成绩起伏比较大,考得好的时候根据学校划的相关线是可以上人大的水平,考得不好的时候没有过一本线。小郑回忆,那次成绩到现在都没有告诉父母,当时整个人状态都不太好,不愿和家里人说。他说,高三的时候,他常常想,如果高考砸了怎么办。他甚至和自己的父亲讨论过这个问题。

  当时,父亲是这么说的,儿啊,考个二本就二本,我们不复读了,复读太造业(方言,指辛苦可怜)了,我们选一个好好的二本,读个好的,将来工资也不低。你王叔叔家的孩子不也是读的二本吗,现在年薪也有三十万了……尽管父亲的宽慰和理解给了小郑不小的安慰,小郑仍然处在一种高考失误的焦虑中。房主的话时常在他心里响起。

  不过幸运的是,那年的高考中,小郑发挥出色,考取了对外经贸大学。小郑表示,录取通知书来了时,给房主报喜时,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经历了许许多多,到底是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和受过的苦,到底是没有辜负父母和家庭为自己作出的牺牲,到底是没有辜负那么多人对自己的期待。

  到底,走出陪读村,他拥有了一个满意的未来,他留下了一个背影,让学弟学妹们仰望。这样的故事,每年盛夏,总是会发生在陪读村的各个角落,被依然住在这里的人口口相传,视为榜样。而用不了多久,他们的孩子就会接过学长学姐们的接力棒。陪读村,见证了一个个学子和他们的家庭经过努力终于敲开了一座座学校的大门,拥有了一个比一个光明的未来。

  然而,陪读不是高考的保险。一个个传奇背后也有一个个故事落寞收场。也有许多陪读村里的孩子没有在高考中迎来辉煌,也有许多的家庭付出许多,结果却离他们的预期太过遥远。

  高考中得意之人,有住在陪读村里的,也有住在学校宿舍里的;高考中失意之人,有住在陪读村里的,也有住在学校宿舍里的。

  “以我十几年从教经验来看,陪读与高考成绩没有直接关系。”华师一教育沈老师总结到。

  尽管在考虑陪读的因素中,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占的比重较高。但较后的结果却显示,人们较关心的成绩与陪读没有直接关系。60%的家庭表示,从长远来看,孩子的成绩没有出现明显的增强,波动很大似乎是每一个高三学子的常态。而高考的结果和诸多大考一样,几家欢喜几家愁。

  而对那些幸运儿来说,未来的路也并非是一帆风顺。部分家长表示,陪读不利于孩子的将来发展。住读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将来更适合社会的发展。一名家长直言“陪读是一种畸形的模式”,使学生完全沦为学习机器,就算考入学校,也失去了成长的机会。这些家长的观点得到了许多华师一老师的赞同,宿管老师江老师更是支持。

  江老师在华师一任宿管已经有十多年了。她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也看到了一代代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的感觉就是现在的学生一届比一届动手能力差,且越来越自我,缺乏感恩意识和规则意识。”她感慨到。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进入大学及至社会以后,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不懂得与人相处,长期处于迷茫状态或是出现极端的社会越轨行为,一个原因就是进入大学前的学校教育阶段过分重视成绩导致的社会化不足。

  住宿生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好的锻炼自我的平台。这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规则意识集体意识,还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要求,学生要在实践中学会平衡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对于占大多数的独生子女来说,集体生活有效地弥补了兄弟姐妹的空白,使他们能够更顺畅地同龄人相处,找寻到一种认同感与精神支持。

  很多家长认为,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与独立能力固然重要,但在现阶段,对于孩子来说,较重要的事情是高考。这种观点,几乎是中国绝大多数面对高考家庭的心声,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却倍显局限性。过分关注成绩使得许多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对社会的认知处于一个贫乏的状态。而当迈入成年大门,认知的贫乏与多元选择之间的断裂很容易带给他们困扰。

  根据调查,选择不陪读的家庭中,仅有3%是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大多数家庭选择不陪读因为家长或是学生觉得不需要,他们认为住读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孩子的机会,这也反映了陪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事实上,选择陪读并且认为应该陪读的家庭中,有相当一部分认为陪读较大的收获不是孩子取得了多么大的成绩,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能够陪着孩子一起面对他们人生中较重要的时刻。作为家长,他们感到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幸运。他们见证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给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也收获了为人父母的烦恼与幸福。

  陪读更大的意义在于家庭情感功能的实现和精神上的扶持。家长参与孩子的成长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被需要感,孩子体会到来自父母的无私的爱。家长与孩子彼此给予对方情感上的支持,满足对方情感上的需要。

  但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是陪读给每个家庭带来的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对父母来说,子女是他们的一种精神寄托,愿意无条件为他们付出。但父母们这种付出基于情感需要,较后却往往在情感中遭遇了更多的断层和空白。陪读村里亲子关系的矛盾和原有家庭情感秩序的破坏带来的是精神上的创伤,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活上,他们都处于矛盾之中。

  对那些孩子已经毕业的家庭来说,无论在高中阶段是否选择陪读,他们在对被问到是否认为自己的选择正确时,结果却是惊人的一致。

  过77%的陪读家庭认为陪读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过60%的不陪读家庭认为不陪读是他们作出的正确选择。而分别有16%和20%的陪读家庭和不陪读家庭表示无法确定他们是否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大体来看,即使存在部分矛盾的心理,大多数家庭对他们作出的选择不后悔。

  不难发现,陪读有利也有弊,无论作出哪种选择,都会有所得,有所失。决定陪读还是不陪读,你需要读透本文,然后问自己:做出这样的决定,你以后会后悔吗?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2018高考生物什么哪些考试的考点?这18个不能漏掉! 下一篇:2018高考想学法学有什么可以选择?就业前景如何?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